驛使

驛使

傳遞公文、書信的人。《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輒驛使諮問。” 唐杜甫 《黃草》詩:“ 秦中 驛使無訊息, 蜀 道兵戈有是非。” 王闓運 《上張侍講啟》:“每詢驛使,知寓 南昌 ,雖推靡至之懷,尤望俛賢而就。”

詳細解釋

.指外族通譯的信使。驛,通“ 譯 ”。

《後漢書·鮮卑傳》:“及南單于附 漢 ,北虜孤弱,二十五年, 鮮卑 始通驛使。” 劉攽 校曰:“案,驛當作譯。”

借指梅花。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八:“國初尚《文選》,當時文人專意此書,故草必稱王孫,梅必稱驛使,月必稱望舒,山水必稱清暉。” 宋 朱淑真 《絳都春·梅》詞:“寒陰漸曉,報驛使探春,南枝早開。”參見“ 驛使梅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