騫損 | |||||
拼音: | |||||
解釋: | 1.貶抑,損削。 |
章炳麟《訄書·冥契》:“挽近五洲諸大國,或建聯邦,或以貴族共和。貴族之弊曰寡人,則大君之尊,日以騫損,而與列侯庶尹同班。”
騫:騫(騫)qiān高舉,飛起:騫舉。騫騰。騫翥。虧損:“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古同“搴”,拔詳細>>
損:損(損)sǔn減少:損失。損耗。損益。增損。虧損。損兵折將。使失去原來的使用效能:損壞。
騫損 | |||||
拼音: | |||||
解釋: | 1.貶抑,損削。 |
章炳麟《訄書·冥契》:“挽近五洲諸大國,或建聯邦,或以貴族共和。貴族之弊曰寡人,則大君之尊,日以騫損,而與列侯庶尹同班。”
騫:騫(騫)qiān高舉,飛起:騫舉。騫騰。騫翥。虧損:“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古同“搴”,拔詳細>>
損:損(損)sǔn減少:損失。損耗。損益。增損。虧損。損兵折將。使失去原來的使用效能:損壞。
源於姬姓,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的文字簡化改革,使騫氏族人在戶籍登記時被簡化訛改為“千”氏,至今其族有許多人皆用“千”為姓氏,其祖...
姓氏淵源 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騫是一個中國漢字,讀音為qiān。形聲字,從馬,寒省聲,本義:馬腹病,指腹部虧損低陷。也可通“蹇”,跛足。作動詞有驚懼等意思。
基本字義 詳細釋義 古籍解釋閔子騫傳說是山東省的中國民間傳說故事之一,屬於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閔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他...
基本信息 歷史傳說 故事 德行修養 歷史影響閔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丘弟子, 為七十二賢之一。 閔子以孝聞名,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稱讚說:“孝哉,閔子...
人物生平 歷史評價 後世紀念 軼事典故 史書記載孝哉閔子騫鞭打蘆花車牛返村,簡稱車牛返、鞭打蘆花車牛返,是中國最長的村莊地名,也是二十四孝之一孔子弟子閔子騫“蘆衣順母”故事的發生地。有著2700多年曆...
歷史沿革 地理位置 歷史文化 歷代詩詞 風景名勝劉騫,現在北京方舟修業教育諮詢有限公司任學術總監。1999年,與瑞士合作完成七號信令監控系統的開發、七號信令監控系統的漢化,以及七號信令監控系統呼損分析...
現代劉騫 軍人劉騫 醫生劉騫宣傳孝道的詞語,告訴我們人都有孝心、孝行,天下不會有人心腸會像鐵石一樣,只要我們肯用心,發自內心對父母孝順奉養,父母再怎么不好,也都會有感動的一天 。
原文 白話解釋 教育意義閔子騫(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末期魯國青州宿國(今安徽省宿州埇橋區曹村鎮閔祠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人之一。
簡介 人物生平 孝心故事 人物品質 人物影響《少年閔子騫》是楊真導演,講述:閔子騫(公元前536年-前487年,名損,字子騫,孔子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之一,他的孝行一直為人熟...
簡介 故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