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絨蔥

形態特徵半灌木,高30—100厘米,多分枝,有星狀毛。 生態特徵駝絨藜種子的壽命較短,發芽能力一般只能保持8—10個月,超過一年則發芽較差。 生活第二年的駝絨藜,株高可達80-120厘米,株叢直徑60厘米,形成高大而茂密的植叢。

形態特徵

半灌木,高30—100厘米,多分枝,有星狀毛。葉互生,條形,長圓形或披針形;長1—2厘米,寬2—5毫米,先端尖或鈍,基部楔形,全緣。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在枝端集成穗狀花序;雌花腋生,無花被;苞片2,合生成管,果期管外具4束與管長相等的長毛。胞果橢圓形或倒卵形,種子與胞果同形(圖131)。

地理分布

駝絨基分布於我國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區;國外分布較廣,在歐、亞大陸,西起西班牙,東至西伯利亞,南至伊朗和巴基斯坦的乾旱地區都有分布。

生態特徵

駝絨藜種子的壽命較短,發芽能力一般只能保持8—10個月,超過一年則發芽較差。據栽培觀察,在溫度4℃左右時,土壤水分適宜,種子很快萌動,在溫度25℃時,24小時之內發芽率可達75.9%。在內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早春4月下旬播種,3天后即可。出苗,7天則苗可基本上出齊。出苗後的一個月內生長迅速,當年植株高達60—70厘米,能夠正常開花結果,但分株較少。生活第二年的駝絨藜,株高可達80-120厘米,株叢直徑60厘米,形成高大而茂密的植叢。駝絨藜刈割後再生力較差,一年只能刈割一次。駝絨藜是一種溫帶早生半灌木,適宜於年積溫1700—3000℃及年降水量在100—200毫米的乾旱與半乾旱的氣候條件下生長,土壤為棕鈣土、灰鈣土、灰棕荒漠上或棕色荒漠上。主要分布於荒漠地帶,也可進入荒漠草原地帶。在上述地帶的山地,山麓,山間谷地以及河岸沙丘等處,形成單純優勢種群落,或與其他小半灌木及多年生禾草等共同組成不同類型的駝絨藜群落。

飼用價值

駝絨藜為中上等飼用半灌木。家畜採食其當年生枝條。在各種家畜中,駱駝與山羊、綿羊四季均喜食,秋冬最喜食,綿羊與山羊除喜食其嫩枝外,亦喜採食其花序及果實,馬四季均喜來食,牛的適口性較差。駝絨藜為富有營養價值的植物,它含有較高的粗蛋白質、鈣及無氮浸出物,尤其在越冬期間,尚含有較多的蛋白質,且冬季地上部分莖保存良好,這對家畜冬季採食有一定意義。其化學成分如表131一1、表131一2。駝絨藜的枝葉繁茂,每畝產草量可達50—150公斤,它的品質和適口性均較好,並具有耐旱能力,在乾旱的荒漠、荒漠草原地區有引種馴化價值。是改良天然草場最有前途的植物之一。駝絨藜除飼用外,還可用以防風固沙,保持水土。

栽培要點

駝絨藜在荒漠草原區直播很難成功,以採取育苗栽的方法為宜,即選擇水肥充足的土壤,進行早春播種,待培育出幼苗,翌年春暖後移入大田栽培。若在乾旱地區直播,必須趁陰雨天氣,搶墒播種。通常先將種子與濕沙混合拌勻,然後播下,覆土不宜過厚,以免影響出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