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蒙軍簡介
(日本語:ちゅうもうぐん)為舊日本陸軍之一軍。 1937年8月,日軍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進攻張家口,至10月相繼占領大同、集寧、呼和浩特、包頭等地,同年底,基本控制內蒙全境。9月,組成日軍第二十六師團。10月13日,派遣兵團司令部撤銷。為統一駐內蒙日軍的指揮,1938年設立駐內蒙軍司令部,以第二十六師團師團長宮淳中將任司令官,下轄:第二十六師團,第二獨立混成旅團等部。1939年9月該軍編入華北方面軍戰鬥序列,以甘粕重太郎中將任司令官,司令部駐張家口,下轄:第二十六師團(駐大同,以矢野音三郎中將任師團長)、第二獨立混成旅團(駐張家口,以直野五郎少將任旅團長)、騎兵集團(駐包頭,以小島中將任集團長)等部。主要任務是經略內蒙古地區,監視蘇軍動向。1945年日本投降時,駐內蒙軍以根本博中將任司令官,仍駐張家口,下轄:第一一八師團,第二獨立混成旅團等部。10月10日,根本博代表日軍華北方面軍、駐內蒙軍等部向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投降。1946年7月27日全體復員。駐蒙軍歷史
駐蒙軍的創立可溯源於1937 年日本對華的全面侵略戰爭。日軍侵占平津後,在大舉南侵的同時,以強大的兵力沿平綏鐵路兩側分兩路向察哈爾、山西、綏遠西犯,由東條英機中將為司令官的日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指揮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 旅團、混成第2 旅團、第15 旅團等部經張家口、張北、天鎮、興和、大同、集寧、歸綏向包頭進攻。8月27 日,日軍步兵混成第2 旅團侵占張家口。日軍占領張家口後,以兵團主力繼續西犯,在連陷天鎮、陽高、大同後,除以獨立混成第1 旅團主力繼續西犯外,兵團主力轉向山西,會攻太原。獨立混成第1 旅團原隸屬於關東軍,是事變前關東軍2個獨立混成旅團之一,該旅團於8 月16 日編入察哈爾派遣兵團序列,旅團長酒井鎬次少將,下轄1
個步兵聯隊及野炮兵大隊、戰車大隊、工兵中隊等。該部及配屬指揮的平綏支隊於9 月17 日侵占豐鎮,9 月24 日侵占集寧,10 月14 日侵占歸綏,10 月17 日侵占包頭。日軍在侵占上述地區後,即相繼扶植起察南自治政府、晉北自治政府及蒙古聯盟自治政府等三個傀儡政權,後又將其組合成“蒙疆聯合委員會”,再而演變為“蒙疆聯合自
治政府”、“蒙古自治邦政府”。為維持這一政權的反動統治,加強東北的關東軍和華北方面軍之間的中間地帶,並便於對外蒙古、綏遠、寧夏進行監視起見,1937 年12 月27 日,日本大本營陸軍部決定設立駐蒙兵團司令部, 直屬日本大本營。
1938 年1 月4 日,日本陸軍部下達了駐蒙兵團編制與任務的命令。1 月8 日,該兵團司令部編組完成。駐蒙兵團司令部駐張家口,擔負內蒙及察南、晉北等所謂的蒙疆地區的治安及作戰任務,下轄陸軍步兵第26 師團及5 個步兵後備大隊,司令部駐大同地區,各部隊集結配置在平綏鐵路沿線及其它要地。1938 年3 月12 日,又將新編成的獨立混成第2 旅團編入戰鬥序列,司令部駐張家口。
1938 年7 月4 日,日本大本營下令將駐蒙兵團改編為駐蒙軍,並將其劃歸日軍華北方面軍指揮。1939 年1 月31 日,將原轄華北方面軍第12軍的騎兵集團劃歸駐蒙軍戰鬥序列,該部司令部駐包頭。
1942 年12 月19 日,將騎兵集團改編為戰車第3 師團,仍駐包頭地區。1943 年3 月1 日將其調歸華北方面軍第12 軍戰鬥序列。
1944 年,因太平洋戰爭中的接連失敗和為打通大陸交通線,日本大本營從關東軍和華北方面軍、華中派遣軍中抽調大批精銳部隊增援,而以新組建的8 個野戰補充隊、混成旅團接替其守備任務。7 月4 日將駐蒙軍之主力步兵第26 師團調歸大本營。7 月17 日,將新改編而成的步兵第118 師團編入駐蒙軍戰鬥序列,以接替第26 師團之任務,司令部仍駐大同;將2 月份新組建的第12 野戰補充隊編入駐蒙軍戰鬥序列,司令部駐歸綏。
1945 年2 月10 日,將第12 野戰補充隊改編為獨立混成第92 旅團,並調歸華北方面軍第12軍戰鬥序列。3 月9 日在大同組編成第4 獨立警備隊,以接替第12 野戰補充隊的任務。
駐蒙軍從1938 年1 月8 日正式成立至1945年8 月15 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止,先後轄有步兵第26 師團、獨立步兵混成第2 旅團、騎兵集團、戰車第3 師團、步兵第118 師團、步兵第12 野戰補充隊、步兵第4 獨立警備隊等7 個建制的部隊及直屬的通信第11 聯隊、汽車第23 聯隊。經過多次調整,到投降前夕,仍轄有步兵第118 師
團、獨立步兵混成第2 旅團、步兵第4 獨立警備隊等3 個師、旅團及直屬汽車第23 聯隊。駐蒙軍兵員最多時達3 萬餘眾,兵員最少時也保持14 個步兵大隊(營) 約15600 餘人。這在百萬侵華日軍中所占比例很小,但日本大本營
長期以一個乙種師團(第26 師團) 及中國戰區唯一的騎兵集團、戰車師團配屬其序列,也足見對駐蒙軍的重視程度。
駐蒙軍擁有大量的野戰武器裝備和戰備物質儲存。1945 年9 月張家口解放後,八路軍晉察冀軍區軍政工作人員僅從查獲的日軍倉庫中,就清查出步槍1 萬餘支,機槍3 千餘挺,炮21 門,子彈500 萬發,炮彈8 萬餘發及汽油3 萬餘桶。駐蒙軍所轄各師團、旅團都是具備相當野戰能力的作戰單位,擁有當時中國戰區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只是隨著長期戰爭的消耗和日軍在各個戰場的失利,駐蒙軍中的精銳部隊被相繼調出,後雖以新組建的部隊補充,但除獨立步兵混成第2旅團外,其實力、裝備已遠非昔比了。
駐蒙軍從成立到投降存在近8 年之久,基本上與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面侵華戰爭相始終。在駐防“蒙疆”地區的過程中,全面推行其侵略政策,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權,並嚴密控制,以達到豢養其為侵略幫凶的目的;經濟上通過組設各種會社、銀行,瘋狂掠奪,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文化上大搞奴化教育,妄圖消磨中國人民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軍事上進行血腥鎮壓,多次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大青山游擊抗日根據地及綏西抗日前線進行大規模的掃蕩。
駐蒙軍歷任司令官為蓮沼蕃中將、杉山元大將、岡部直三郎中將、山脅正隆中將、七田一郎中將、甘粕重太郎中將、上月良夫中將和根本博中將。日本投降後,這些法西斯軍人被中國政府宣布為戰犯。
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1月11 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兼駐蒙軍司令根本博中將率部分官兵在北平向中國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投降,該軍集結在綏遠包頭、山西大同、河北天津的部隊分別向中國第十二戰區、第二戰區、第十一戰區繳械投降。至此,駐蒙軍壽終正寢。
駐蒙軍在司令官下編有參謀部,轄第一課(負責作戰、教育) 、第二課(即情報課,隸有調查班、蘇蒙班、中國班、報導班、暗號班) 、第三課(即後方課,隸動員班、運輸班、政治經濟班) ,參謀部並直轄有德化特務機關、厚和特務機關、包頭特務機關及張北日月寮和外語教育隊、副官部(隸人事、功績、電報) 、兵器部、獸醫部、軍醫部(轄陸軍醫院) 、經理部及法務部。
屬下各部隊
駐蒙軍在侵華戰爭的八年中,雖然其戰鬥序列變化較大,但按駐防地區及各部隊配置時間,仍可歸納成幾條線索。駐屯張家口地區(察南) 的部隊主要是獨立步兵混成第2 旅團。駐屯大同地區(晉北) 的部隊前後有步兵第
26 師團、第118 師團(一部) 、第4 獨立警備隊(一部) 。駐屯綏遠地區的部隊前後有騎兵集團、戰車
第3 師團、第12 野戰補充隊及第4 獨立警備隊(一部) 。按配屬時間可歸納為:
第26 師團
(作戰代號泉兵團) 。該師團於1937 年9 月30 日以關東軍獨立步兵混成第11 旅團為基幹編成,初隸屬於關東軍。1938 年1月8 日駐蒙兵團編成,第26 師團即脫離關東軍指揮建制,劃歸駐蒙兵團序列。據有關資料披露,日本陸軍師團的編制大致可分為四種,被稱為甲種編制的師團兵員多達2.14萬人,武器裝備優良,是具有多兵種聯合作戰能力的單位。日本陸軍在盧溝橋事變前的第1 至第20 師團、近衛師團及其後組建的戰車師團,均屬於甲種師團的編制。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後,由於兵員裝備消耗極大,其後組建的師團兵員、裝備均遜於前者。日本陸軍的第21 至第49 師團,均屬於這種稱為乙種編制的師團。1941 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戰線再度拉長,兵員、裝備更為缺乏,於是又開始組建丙種師團,這種師團定員1.13萬人,武器裝備又遜於乙種師團,日軍第50 至109 師團均屬於這種編制。1944 年秋,盟軍反攻迫近日本本土,日軍又開始組建丁種師團,這種師團定員大致與丙種師團相近,但重火器、自動火器和特種兵更少,番號在第110 師團以後的師團都是屬於這種編制的師團。第26 師團就是屬於這種稱為乙種師團的部隊,該部下轄第26 步兵團,團長先後由黑田重德少將、安達二十三少將等擔任。轄獨立步兵聯隊(團) 三個,即獨立步兵第11 、第12 、第13 聯隊,每個聯隊轄3 個步兵大隊(營) ,每一大隊轄4 個步兵中隊(連) ;同時另有師團直屬搜尋隊、通信隊、獨立野炮兵第26 聯隊、獨立山炮兵第26 聯隊、獨立工兵第26 聯隊、獨立輜重兵第26 聯隊及兵器勤務隊、衛生隊、野戰醫院、病馬場等。編制兵員可達118
萬人,軍馬2065 匹,步騎槍8940 支、擲彈筒216個、輕機槍216 挺、重機槍54 挺、野炮18 門、山炮12 門等武器裝備。第26 師團司令部駐大同,歷任司令官為後宮淳中將、黑田重德中將、矢野音三郎中將、柴山兼四郎中將、佐伯文郎中將、山縣粟花生中將等。所轄部隊駐平綏鐵路沿線大同地區。
駐蒙軍第26 師團在侵華的八年中,多次與中國軍隊作戰。1938 年4 月,第二戰區北路軍總司令傅作義奉命反攻歸綏,傅部長途奔襲,在收復清水河、和林兩縣城後,于歸綏城南與增援的第26 師團一部相遇,戰鬥異常激烈。該師團搜尋隊在隊長岩田文三中佐的率領下,妄圖迂迴襲擊傅作義的指揮所,結果在和林格爾縣的前後圪洞村附近被包圍
聚殲,傅部僅軍馬繳獲396 匹,重創該敵。1938 年6 月,該師團一部及偽蒙古軍兩個師,分三路追擊反攻歸綏撤退的傅作義部,八路軍第120 師第716 團賀炳炎部與傅作義部、何柱國部、門炳岳部與敵激戰,斃傷敵千餘名,收復被侵
占的偏關縣城。1939 年12 月至1940 年初,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廣大地區對日軍發動了為期兩個月的空前規模的冬季攻勢。駐守晉北的第26 師團全部調往綏西,向傅作義部全力進攻,迫使傅部在攻入包頭後未及擴大戰果即匆匆撤出。 接著駐蒙軍以第26 師團為主力又發動了進攻後套的作戰,即綏西戰役,該師團在進犯包五公路一帶時,竟以窒息性毒氣彈向中國軍隊射擊,致使中毒者甚眾。侵占陝壩、五原後,肆意燒殺搶掠,第八戰區綏西部隊採取沿途阻擊,節節抵抗、伏擊襲擾、分區擊敵等戰術,經大小50 余次戰鬥,予該敵以重大殺傷。在敵軍主力認為已達目的逐次撤離綏西後,我軍又積極進襲,克復陝壩、臨河,將留駐之敵壓縮於五原周圍。3 月我軍發動五原戰役,經激烈戰鬥,擊斃敵綏西警備司令、蒙疆政府治安部次長水川伊夫(戰時誤報),全殲桑原中佐的特務機關及留駐之敵,收復五原。該師團在五原受到攻擊時馳援,又發射大量窒息性炮彈毒害我官兵。1940 年8 月至12 月初,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在人民民眾的配合下,向正太、同蒲、平漢、津浦、北寧、平綏、平古、白晉、德石等主要交通線上的日軍及沿線兩側據點進行攻擊,予駐守平綏線及兩側的駐蒙軍以沉重的打擊。隨後,華北日軍調集重兵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報復性掃蕩,駐蒙軍多次抽調兵力參與這些作戰行動。
1942 年1 月綏西發生慘烈的人間鼠疫,使當地人民財產遭受極大的損失,後見於記載的軍民死亡人數就達600 餘人。據駐守綏西的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部調查,此次“後套及伊盟發現之鼠疫,確係敵施放細菌攻勢,毒我戰線。”這一事件當為日軍細菌部隊在第26 師團、騎兵集團配合下所為。
1944 年7 月4 日,為增援太平洋戰爭,該師團由日本陸軍大本營直接指揮,脫離華北方面軍駐蒙軍戰鬥序列。7 月15 日編入駐菲律賓的日軍第14 軍序列,7 月19 日第26 師團由大同出發赴朝鮮,8 月8 日由朝鮮釜山乘船開往菲律賓,駐呂宋島。日本投降後,該師團生還者僅23 人; 11699人喪生,可謂全軍覆沒。
獨混第2 旅團
(作戰代號響兵團) 。該旅團於1938 年2 月10 日編成,3 月12 日日本大本營下令將其編入駐蒙軍戰鬥序列。1938 年7月4 日,駐蒙兵團改編為駐蒙軍,並由日軍華北方面軍指揮,該旅團仍隸屬之。獨立混成第2 旅團下轄步兵第1 至第5 等5 個獨立大隊,每個獨立步兵大隊編有4 個步兵中隊,同時配屬有獨立炮兵隊、獨立工兵隊、獨立通信隊、輜重隊等特種兵。每個獨立步兵大隊810 人,全旅團實際兵員5049人。其中獨立步兵第1 大隊駐宣化、康莊;獨立步兵第2 大隊駐懷來;獨立步兵第3 大隊駐蔚縣;獨立步兵第4 大隊駐天鎮、淶源;獨立步兵第5 大隊駐張家口。這種旅團滿員時兵員可達8280 人,配備軍馬1800 匹、步騎槍4050 支、擲彈筒120 個、輕機槍120 挺、重機槍30 挺、平射炮10 門、山炮20 門、野炮12 門等武器裝備。獨立混成第2 旅團司令部駐張家口市,所轄部隊駐張家口地區,擔負察南(張家口周圍) 10 個縣、察哈爾盟2 個縣的警備任務。該旅團歷任旅團長為常岡寬治少將、阿部規秀中將、人見與一少將、真野五郎少將、松浦豐一少將、渡邊渡少將、永松富一大佐( 代理) 等。
獨立混成第2 旅團多次進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受到八路軍及邊區人民的打擊,其中兩任旅團長斃命。1938 年9 月9 日,八路軍第120 師第359 旅在王震旅長的指揮下於山西廣靈以南的邵家莊、張家灣地區設伏,予進犯的獨立混成第2 旅團以沉重的打擊,擊斃其旅團長常岡寬治少將(戰時誤報)以下360 餘人,燒毀汽車5 輛。1939 年10 月31 日,該旅團獨立步兵第1 大隊大隊長村憲吉大佐率2 個步兵中隊、1 個炮兵中隊及偽軍一部共600 餘人,沿淶源白石口、雁宿崖向銀坊進犯,被我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3 個團包圍,經11 月3 日一整天激戰,除辻村憲吉大佐等極少數漏網外,其餘的敵軍被全殲,俘日軍13人,繳軍馬300 余匹,各種炮6 門,輕重機槍13挺,步槍200 余支。11 月7 、8 兩日,雁宿崖殲敵戰結束後,該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親率日軍1500 餘人,再次進入雁宿崖地區。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主力部隊和第120 師特務團,在地方武裝和民兵的配合下,將敵重重包圍在淶源東南的黃土嶺、上莊子地區,經兩天激戰,共殲敵900 余名,擊斃了號稱“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中將。
1945 年8 月8 日和8 月10 日,蘇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分別對日宣戰,蘇蒙聯軍混合騎兵機械化集群右翼部隊蒙古機械化第27 團、第7 裝甲旅和蘇軍第30 麾托化團、第3 炮兵團向張家口、承德方向突擊。8 月9 日,獨立混成第2 旅團奉命進入戰備狀態,以主力(4 個步兵聯隊,1 個速射炮中隊,2 個野炮中隊,1 個工兵中隊) 確保張北、張家口之既設陣地及外長城線,準備阻止蘇蒙聯軍南下。另以一部(2 個步兵大隊,1 個炮兵中隊)警備八達嶺至柴溝堡之間的鐵路。8 月15 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該旅團主力集結在張家口北狼窩溝既設陣地,抵抗蘇蒙聯軍的進攻。11 月11 日,該旅團向中國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繳械。
騎兵集團
騎兵集團原屬關東軍,駐海拉爾地區。1938 年7 月11 日編入日軍華北方面軍戰鬥序列,由方面軍司令部直轄。11 月11 日,華北方面軍將其編入第12 軍戰鬥序列。該集團下轄騎兵第1 旅團、第4 旅團,每個騎兵旅團下轄兩個騎兵聯隊。
1939 年1 月,騎兵集團移駐“蒙疆”地區,劃歸駐蒙軍序列,司令部駐包頭,該部下轄的騎兵第4 旅團已於1938 年10 月11 日配屬華中派遣軍第2 軍,只有騎兵第1 旅團各部分駐薩拉齊、包頭、固陽、安北等地。騎兵第1 旅團轄騎兵第13 、第14 兩個聯隊,每個聯隊轄4 箇中隊,並有直屬機關槍隊、速射炮中隊、戰車隊、工兵隊、輜重隊、
騎炮兵聯隊等特種兵。滿員的騎兵旅團定員為5600 人,配備軍馬5668 匹、步騎槍3705 支、重機槍12 挺、野炮36 門及速射炮4 門、戰車7 輛等武器裝備。
1940 年1 月,騎兵集團進行了汽車化部隊改編,並將在內地和東北編組的第71 聯隊、72 聯隊分別編入騎兵第1 旅團、騎兵第4 旅團。改編後的騎兵第1 旅團轄騎兵第13 聯隊、第14 聯隊、第71 聯隊,每個騎兵聯隊轄4 箇中隊及機關槍中隊(重機槍8 挺) 、炮兵中隊(山炮3 門、速射炮4門) 、汽車中隊(汽車70 余輛) 、並有旅團直屬戰車隊、騎炮兵第1 聯隊、工兵隊、輜重隊等,部隊實現了全部車輛化。
1942 年7 月,日軍為擴大太平洋戰爭戰果,再次大規模調整駐華日軍,以便抽出更多的兵員增援太平洋戰爭。12 月19 日,騎兵集團司令部及下轄的騎兵第1 旅團被改編為戰車第3 師團,另一騎兵第4 旅團同時正式編入華北方面軍第12 軍戰鬥序列。騎兵集團歷任集團長為內藤正一中將、吉田中將、馬場正郎中將、西原一策中將等。
戰車第3 師團
(作戰代號瀧兵團) 。該師團1942 年12 月19 日由前騎兵集團(騎兵第4 旅團除外) 編成,司令部仍駐包頭,是當時日軍在中國戰區唯一的戰車師團(另戰車第1 、第2 師團部署於東北) 。師團下轄有第13 、第17 兩個戰車隊及機動步兵第3 聯隊、機動炮兵第3 聯隊、速射炮隊、師團搜尋隊、工兵隊、輜重隊等,是屬於那種被稱為甲種編制的師團。戰車師團可配備中型坦克335 輛、小型坦克100 輛、各種汽車1272 輛、加農炮36 門、高射炮12 門、野炮4 門、速射炮12 門、平射炮6 門、重機槍18 挺、輕機槍144 挺、步騎槍2900 支等裝備。戰車第3 師團是否擁有上述全部裝備,因手頭缺少有關資料,不敢妄言,但其規模也不會太小。不過據1946 年5 月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編印的《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受降報告書》載,中國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部接收日軍戰車115 輛、裝甲車80 輛、戰防炮110 門、高射炮11 門、各種汽車1976 輛⋯⋯,可視為絕大部分為該部裝備, 其中戰車占全國接收量的37.7 % ,裝甲車占53 %。
1944 年1 月24 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了打通平漢線作戰的命令,即中方所稱的豫中會戰,日軍各作戰部隊接到命令後開始作進攻準備,為加強攻擊力量,3 月31 日將戰車第3 師團調歸華北方面軍第12 軍指揮,4 月5 日該師團開始轉移,至此脫離駐蒙軍戰鬥序列,並在師團下增設旅團的建制,稱為戰車第6 旅團,旅團長佐竹勝司少將。會戰開始後,該師團直抵臨汝、洛陽,參加了封鎖洛陽和攻陷洛陽的戰鬥。後集結於河南襄城附近,7 月以一部參加了長衡會戰,主力接替編入日軍台灣軍第32 軍戰鬥序列的第12 軍第62 師團的任務,守備襄城、寶豐、禹縣附近,司令部設襄
城。該師團歷任師團長為西原一策中將、山路秀男中將。
1945 年4 月29 日,該師團奉命從湖南向上海方面移動。6 月10 日,又奉命改向北平集結。7 月10 日,戰車第3 師團由襄城向北平開進。司令部駐北平,11 月5 日至12 月17 日,該部集結北平向中國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繳械。
第118 師團
(作戰代號惠兵團) 。該師團於1944 年7 月10 日以日軍步兵第9 旅團為基幹在大同地區改編而成。7 月17 日編入駐蒙軍戰鬥序列,接替調防菲律賓的第26 師團的任務,擔負大同、歸綏、包頭段平綏鐵路沿線的警備作戰。該師團屬於那種所稱丁種編制的師團,定員約1.13萬人,裝備已江河日下,幾乎沒有自動武器和重武器,也沒有特種兵的編制。該師團司令部駐大同,內田銀之助中將為師團長,下轄兩個步兵旅團:步兵第89 旅團,歷任旅團長為瀧本一磨少將、岡博明少將,下轄獨立步兵第223 、第224 、第225 、第226 等4 個大隊、司令部駐包頭;步兵第90 旅團,旅團長久保滿雄少將,下轄獨立步兵第392 、第401 、第402 、第403 等四個大隊及迫擊炮隊、工兵隊、輜重隊。司令部駐太原。
1945 年4 月該師團調駐上海附近,8 月9 日奉命向張家口行進,準備阻止蘇蒙聯軍的南下,鑒於東北形勢緊迫,8 月13 日午時又下令該師團先調往“南滿”;入夜,因蘇蒙聯軍已進入“德化”,又下令第118 師團仍調“蒙疆”。14 日,因張北吃緊,再次命令該師團緊急開往張家口,對該師團的指揮混亂、進退失據,充分暴露出侵華日軍失敗前
的狼狽。8 月15 日該師團先頭部隊抵達張家口南郊待命。8 月21 日在狼窩溝抵抗蘇蒙聯軍的駐蒙軍獨立混成第2 旅團撤走後,該師團先頭部隊也隨後撤向大同。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1945 年9 月11 日至10 月10 日,第118 師團一部在大同向中國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投降。主力集結天津,10月1 日後,該師團向在塘沽登入的美軍逐步移交警務。10 月6 日舉行投降簽字儀式。向中國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投降。
第12 補充隊
1944 年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急驟的變化,盟軍的攻勢不斷增強,日軍已完全處於被動防禦窮於應付的狀態下,為加強和增援太平洋戰爭,從1 月至7 月,華北方面軍轄下的步兵第32 、第35 、第62 、第26 師團被陸續調走。1 月24 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作戰命令,為了實施此次作戰,日本在國內再次動員,編成14 個步兵旅團和7 個相當於步兵聯隊(團) 的野戰補充隊來補充侵華派遣軍。步兵第12 野戰補充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於2 月間編成的,該補充隊初由華北方面軍直轄,4月參加了豫中會戰。7 月由河南洛陽移駐“蒙疆”地區,接替戰車第3 師團,擔負平綏鐵路西部的警備,司令部駐歸綏,隊長為瓦田隆根少將。下轄3個獨立步兵大隊(第1 大隊駐薩拉齊、第2 大隊駐集寧、第3 大隊駐大同) 及獨立野炮隊、獨立工兵隊及通信班。
1945 年2 月10 日以步兵第12 野戰補充隊為基幹編成獨立混成第92 旅團,旅團長仍為瓦田隆根少將。該旅團司令部駐河南郾城,下轄5 個獨立步兵大隊及炮兵隊、工兵隊,從此脫離駐蒙軍戰鬥序列,編入日軍華北方面軍第12 軍序列。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第92 旅團於9 月20 日至30 日在河南開封向中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劉峙投降。
第4 獨立警備隊
(作戰代號至誠兵團) 。該獨立警備隊於1945 年3 月9 日在大同編成,同時劃歸駐蒙軍戰鬥序列,以接替步兵第12野戰補充隊的守備任務。司令部駐大同,由原步兵第26 師團駐大同的第12 聯隊長坂本吉太郎少將任隊長。獨立警備隊相當於步兵旅團的編制。
該部下轄第19 、第20 、第21 、第22 、第23 、第24 等6 個步兵獨立警備大隊,全部兵員約5000 餘人,負責晉北13 縣、察哈爾盟6 旗及巴彥塔拉盟6 旗3 縣等平綏路沿線城鎮要地的警備任務。第19 大隊:駐在大同、豐鎮縣周邊地區;第20 大隊:駐渾源、廣靈、靈邱等縣;第21 大隊:於厚和(呼和浩特) 編成,大隊長丸尾三勇少佐。駐托克托縣、清水河縣、和林格爾縣、涼城縣及喇嘛灣、薩拉齊一帶。第22 大隊:於厚和(呼和浩特) 北郊編成。大
隊長先後為增田與田郎少佐、五味亞之助少佐。駐厚和(呼和浩特) 、武川、平地泉(集寧) 、察素齊一線。
第23 大隊:大隊長平林富雄大尉。駐朔縣周邊地區。第24 大隊: 大隊長木尾原豐一少佐。駐包頭、安北、昭君墓、中灘一帶。該部各獨立警備大隊轄4 箇中隊,各大隊僅裝備有步兵輕武器,也只能擔負守備任務了。
日本宣布投降後,步兵第4 獨立警備隊駐厚和地區的獨立警備第21 大隊(大隊長丸尾三男大尉) 和駐包頭的第24 大隊(大隊長木尾原豐一少佐) 於9 月24 日至10 月2 日向中國第十二戰區司令長官傅作義投降,據《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受降報告書》載,傅部共接受步槍1697 支、手槍1209 支、輕機槍49 挺、重機槍7 挺、擲彈筒
102 個、野炮1 門、山炮13 門、迫擊炮6 門、卡車112 輛⋯⋯。當然這其中包括日駐包頭特務機關武裝、日在鄉軍人武裝及倉儲裝備,但從中也可看出裝備不足,早已是今非昔比了。
包頭等地之敵於9 月26 日、27 日交出武器後,編為2 個梯隊。10 月5 日開往大同,10 月7 日集結完畢。步兵第
4 獨立警備隊主力3000 餘人,由隊長坂本吉太郎率領,於9 月11 日至10 月10 日向中國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投降。日軍駐蒙軍第4 獨立警備隊在大同繳械後,大部分官兵被閻錫山編入山西大同保全總隊,總隊長由前日軍大佐化名陳鳳三者擔任。
通信第11 聯隊
駐蒙軍直屬通信第11 聯隊(作戰代號中路部隊) 。直屬駐蒙軍司令部,擔負全軍電信聯絡任務,駐張家口。該聯隊約有兵員2000 餘人。1944 年3 月,通信第11 聯隊脫離駐蒙軍戰鬥序列,奉調朝鮮濟州島,準備所謂的“本土決戰”。汽車第23 聯隊
駐蒙軍直屬汽車第23 聯隊。直屬駐蒙軍司令部,擔負駐蒙軍的兵員運輸及糧食、彈藥和其它軍需品的運輸任務,該聯隊約有兵員2000 餘人,擁有軍用拖拉機、汽車等軍用車輛數百輛。該聯隊大部駐張家口,一部分駐大同,少數配備駐蒙軍各部。1945 年8 月20 日,駐蒙軍司令部決定撤往北平,汽車第23 聯隊的一部分受命歸華北派遣軍第1 軍指揮,大部分擔負了運輸撤退部隊和僑民去北平的任務,部分承擔了運輸步兵第4 警備隊撤往大同的任務。在步兵第4 警備隊主力被遣送歸國後,汽車聯隊被閻錫山留在山西,後被人民解放軍消滅。內藤戰車隊
1944 年3 月,駐包頭的戰車第3 師團脫離駐蒙軍戰鬥序列,參加“打通平漢線”的作戰。僅將轄下的戰車第17 聯隊的一個輕型戰車小隊留在駐蒙軍,作為駐蒙軍直屬的搜尋隊。該隊裝備輕型戰車3 輛,由內藤治男大尉指揮。1945 年8 月12 日,內藤戰車隊被派遣進駐張家口北狼窩溝既設陣地。14 日,戰車隊與接近張北的蘇蒙聯軍遭遇發生戰鬥,夥同張北日軍中隊南逃。8 月20 日,蘇蒙機械化聯軍攻擊張家口北狼窩溝既設陣地時,配屬獨立混成第2 旅團,主要對蘇蒙聯軍炮兵陣地進行偵察。21 日,該戰車隊隨獨立混成第2 旅團撤退北平,並執行斷後掩護任務,後隨駐蒙軍在北平投降。歷代司令官
駐蒙軍司令官
蓮沼蕃 中將1937年12月28日 -杉山元 中將1939年8月31日(兼任) -
岡部直三郎 中將1939年9月12日 -
山脅正隆 中將 1940年9月29日 -
甘粕重太郎 中將1941年1月20日 -
七田一郎 中將1942年3月2日 -
上月良夫 中將1943年5月28日 -
根本博 中將1944年11月23日
駐蒙軍參謀長
石本寅三 大佐 1937年12月28日 1939年1月13日田中新一 大佐 1939年2月12日 -
高橋茂壽慶 少將1940年8月1日 -
稻村豊二郎 少將1941年10月21日 -
矢野政雄 少將1942年12月1日 -
中川留雄 少將 1944年10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