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中國駐印軍
中國駐印軍是1942年中國遠征軍第一次進入緬甸作戰失利後,在進入印度的新22師和新38師的基礎上成立的,是當時中國最為精銳的作戰部隊,為反攻緬北、協同中...
名稱由來 進駐印度 雷多風雲 戰鬥實力 編成情況 -
中國駐印軍印緬抗戰
《中國駐印軍印緬抗戰》是2009年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是第一部中國抗日第三戰場印緬抗戰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本書簡介 目錄 -
對印自衛反擊戰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Battle...
歷史背景 戰爭過程 具體戰役 戰爭結果 戰爭評價 -
印巴戰爭
印巴戰爭 (Indo-Pakistani Wars),印巴分治後印巴之間發生的3次戰爭。1947年10月,印度 與巴基斯坦 兩國由於克什米爾 的歸屬 問...
戰爭起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影響教訓 -
金印
金印,指舊時帝王或高級官員金質的印璽;也借指官職,也指宋代稱犯人臉上刺的字或指公文﹑證件上的金泥印章。另指漢委奴國王金印和滇國金印。
詞語解釋 詞意探源 金質印璽 漢委奴國王金印 滇國金印 -
駐藏大臣[清朝中央政府派駐西藏地方的行政長官]
駐藏大臣(藏文:བོད་བཞུགས་ཨམ་བན ):特指中國清代中央政府定製式派駐西藏並參與西藏和清朝交流的駐紮大臣,由非定製式留守大臣演變而來。早期稱...
走向設立 正式設立 職官 駐藏職權 配套制度 -
滇軍
滇軍,為民國期間以蔡鍔、唐繼堯、龍雲、盧漢等為主要將領的雲南部隊的統稱, 由雲南地方實力派組建、指揮和武裝的一支相對獨立的軍隊。 滇軍前身是雲南新軍,即...
發展歷史 主要將領 軍事體制 軍事訓練 軍事工業 -
國民革命軍第二軍
國民革命軍第二軍是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主力部隊之一。1925年8月,“建國湘軍”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譚延闓、副軍長魯滌平、...
簡介 湘軍譚延闓部組成的第2軍 湘軍賀耀祖部組成的第2軍 第6、第9師組成的第2軍 -
第一次印巴戰爭
第一次印巴戰爭是印度、巴基斯坦雙方關於克什米爾地區分治問題而引發的戰爭。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時,蒙巴頓方案規定讓克什米爾人自由選擇歸併印、...
歷史淵源 克什米爾 教派鬩牆 要地之爭 印軍攻勢 -
軍牌
軍牌最早可以追述到古代官吏、軍士腰間配帶的腰牌,記錄著軍士的姓名,顯示著佩戴者的身份,同時起到身份證和通行證的功能。歷朝歷代腰牌的材質、形制不一,有象牙...
軍牌——身份牌 軍牌——軍車車牌 新版軍牌編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