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京八旗

駐京八旗

福臨進關後,清政府為了鞏固政權,加強對各族人民的控制與鎮壓,抵禦外來侵略和擴大國土,在全國各地駐防部隊。而滿洲八旗的主力則按旗駐紮在北京城內外,人們稱之為“駐京八旗”,也叫禁旅八旗或京旗。是滿族定鼎北京後拱衛京師的那部分八旗。駐京八旗的職責是拱衛京城,負責帝都的安全,故而又分別組建了各種軍事組織。其人員由各旗抽調組成。

組織構成

侍衛處:是皇帝和皇宮的警衛部隊。清初挑選鑲黃、正黃、正白上三旗才藝出眾之子弟為侍衛。“用備隨侍宿衛,亦得選預環列”。“凡輪值殿庭,以領侍衛內大臣等總統之。其侍衛等更番輪值,凡六班、分兩翼。宿衛乾清門、右內門、神武門、寧壽門為內班。宿衛太和門為外班。行幸駐蹕宿衛亦如之”。(《光緒會典事例》卷1106)順治初年定,領侍衛內大臣6人,即上三旗每旗2人。內大臣6人,散秩大臣無定員。侍衛的人數規定為上三旗每旗20人,共60人為一等侍衛;每旗50人,共150人為二等侍衛;每旗90人,共270人為三等侍衛;每旗30人,共90人為藍翎侍衛。上三旗總共出侍衛570人。此外,還設有宗室侍衛。在侍衛之上又設侍衛班領12人、署班領24人、侍衛什長60人、宗室侍衛什長9人,均由上三旗等額出任。

左翼與右翼

滿洲八旗在前後排列是有一定順序的。以鑲黃、正黃、正白為上三旗,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為下五旗,並按方向定該旗的位置。以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居左,封稱左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居右,封稱右翼。

北京城由內城與外城兩部分組成,清軍入關後,實行滿人居內城,漢人居外城的政令。這項政令在全國各地駐防旗營處同樣實施,如西安、福州、廣州、綏遠、荊州等地,上述地方現仍存在遺址或較多的文字記載。清政府之實行這一政令,其目的是防止漢化滿人習俗和各省文人聚眾作亂,同時保證滿洲八旗兵艱苦練騎射、勇猛善戰的尚武習俗。

北京內城是個正方形,按方位顏色在京城內布防的是:北方為鑲黃、正黃二旗,駐防安定門、德勝門。東方為正白、鑲白二旗,駐防東直門、朝陽門內,西方為正紅、鑲紅二旗,駐防西直門、阜成門內,南方為正藍、鑲藍二旗,駐防在崇文門,宣武門內。

滿洲八旗軍隊的位置安排是按照陰陽五行來進行的:兩面黃旗在北邊,北邊在五行中為水,兩面白旗在東邊,東邊為木,兩面紅旗駐紮在西邊,西方代表金,兩藍旗駐紮在南面,南方代表火。黃色代表土,土能擋水。白色代表金,金能降木。紅色代表火,火能克金,藍色代表水,水能滅火。這樣東西南北,金木水火,黃白紅藍,它們之間一伸一抑、一張一合,給人們一種順其自然的天理印象和崇拜。

京城四周也有左右兩翼八旗營房,如星拱日,環衛宸居。

左翼鑲黃旗旗營

左翼鑲黃旗旗營在今安定門外青年湖公園南側,今日尚存南營房胡同,該營教場在黃寺大院。正白旗旗營在今東直門外工人體育館南端,今日尚存東營房胡同和一至十條胡同。鑲白旗旗營在今朝陽門外日壇神路街西側,今日尚存南營房胡同一條至八條。正藍旗旗營在今崇文區法華寺南側,今日尚存營房東街、西街、寬街,營房東頭條至東十條,營房西頭條至西十一條。

右翼正黃旗旗營

右翼正黃旗旗營在今德勝門外大街路西新風街、新明里、新明胡同。解放前此地稱為太平營,今日北太平莊便是由此得名,其營教場在裕中西里。正紅旗旗營在今阜成門外大街路北,今存北營房西里、北營房東里、北營房中街、北營房南街等地名。鑲紅旗旗營在阜城門外路南,與正紅旗營房遙遙相對,今日尚存阜外南營房地名。鑲藍旗旗營在西便門內路東、今槐柏樹街北頭條至北十條、南二條至南十一條便是昔日鑲藍旗營房的格局,其營教場在宣武門外大街路西,今存校場口胡同。

八旗的衰退

清軍入關之前,滿洲八旗子弟兵有很強的戰鬥力,否則怎么能打敗明朝的百餘萬軍隊。八旗子弟自幼苦練騎射,彪悍勇猛。由於連年戰爭,八旗子弟一直保持著尚武的民族風尚,按時操練,堅持不怠,每月在校場練習弓馬六次,春秋兩季集中操練馬步騎射和火器,今日的東安市場就是城市八旗演練的舊址。可是隨著全國的平定,八旗兵以征服者自居,日漸驕橫、享有特權、養尊處優,由於貪圖享受,武藝日漸荒疏,到了同治年間,八旗兵完全失去了戰鬥力,形成只坐吃俸祿的紈絝子弟。儘管清王朝在鹹豐年間遭到英法聯軍的外侮而又重整八旗精銳部隊——神機器,但也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