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資榮

馮資榮

馮資榮,男,民盟成員,湖南廣播電視台高級編輯,中國傳媒大學現代遠程教育學院兼職教授,全國“十佳百優”廣播電視理論人才,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省委宣傳部閱評員,湖南省新聞系列高級職稱評審。自1966年第一篇習作印成鉛字,四十餘年來筆耕不輟。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馮資榮,男,民盟成員,湖南廣播電視台高級編輯,中國傳媒大學現代遠程教育學院兼職教授,全國“十佳百優”廣播電視理論人才,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省委宣傳部閱評員,湖南省新聞系列高級職稱評審。1971年國中畢業後上山下鄉插隊落戶,1974年“病退”返城。返城期間修馬路、燒磚瓦,亦做企業文工團編導,獨創的節目作為郴州地區主打節目參加湖南省1976年曲藝匯演,獲得一等獎。1978年以國中畢業生資歷參加全國統一高考。1981年從某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後,先後任過黨校理論教員、黨史專乾,1985年調入湖南省廣播電視廳從事新聞采編,先後任駐站記者、電台編輯、刊物編輯等職。

自1966年第一篇習作印成鉛字,四十餘年來筆耕不輟,先後在《人民日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中華新聞報》、《中國新聞出版報》、《人民政協報》、《法制日報》、《民主與法制畫報》、《中國鄉鎮企業報》、《團結報》、《粵港信息報》、《中國經濟時報》、《金融時報》、《中國婦女報》、《信息時報》、《經濟時報》、《美國僑報》、《湖南日報》、《南方日報》、《文摘報》、《文萃周報》、《湘聲報》、《湖南廣播電視報》、《人物》、《讀者文摘》、《演講與口才》、《近代史研究》、《電視研究》、《中國廣播電視學刊》、《中國民族》、《當代電視》、《法律諮詢》、《現代視聽》、《聲屏世界》、《青年記者》、《東南傳播》、《視聽》、《嶺南視聽研究》、《圖書館》、《歷史知識》、《中共黨史研究資料》、《湖南黨史》、《經貿導刊》、《婦女生活》、《民國春秋》、《風景名勝》、《兒童時代》、《幼芽》、《消費者之友》、《教師博覽》、《市場與價格》等六十多家報刊以及人民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等十餘家出版社發表或出版文學、藝術、史志、影視文化、人物傳記、傳媒理論等各類作品200多萬字。2003年參與編撰《湖湘文化大辭典》,擔任“電廣傳媒”分篇主編。2008年,《湖湘文化大辭典》獲湖南省第九屆社科成果獎特別獎。

獲獎的新聞作品有錄音連續報導《複線,向著廣州延伸》(獲全國優秀廣播節目二等獎)、廣播通訊《來自雷鋒家鄉的連續報導》、《珙桐花開》、《邊城茶硐話滄桑》、《今日白石渡》等。

獲獎的文學作品有散文《湘西散記》、《花》、曲藝《我們特別能戰鬥》(湖南省曲藝調演一等獎)、詩歌《夜、視窗......》、《蘇仙嶺抒懷》、傳記文學《鄧中夏青少年時代的故事》(優秀傳記文學獎)、通訊《快樂的領跑者》(2008年度中國廣播影視報刊協會通訊二等獎)、通訊《巾幗不讓鬚眉》(2009年度中國廣播影視報刊協會通訊二等獎)等。

獲獎的學術論文有:《電視劇<金婚>的文化解讀》(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首屆論文評選二等獎)、《<變形計>:媒體責任與真人秀的本土化》(中國星光電視文藝獎首屆論文評選二等獎)、《本土抗戰紀錄片的藝術特色探索——以<用我一湘壯河山>為例》(中國星光電視文藝獎第二屆論文評選三等獎)、《大愛無疆 情系天山——電視劇<八千湘女上天山>的審美旨歸》(第八屆中國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電視藝術論文評選評論類三等獎)、《論電視文化及生產方式創新》(第七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電視藝術論文評選理論類三等獎)、《中國電視傳播的四大嬗變》(2009年中國廣播影視報刊協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09年度湖南新聞獎論文二等獎、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優秀論文三等獎)、《災難新聞獨特的美學力量》(2010年度中國廣播影視報刊協會新聞論文二等獎、2010年度湖南新聞獎論文二等獎)、《泛資訊時代的客群媒介素養》(2007年度湖南好新聞獎論文一等獎、中國新聞獎提名)、《電視休閒文化的和諧功能》(2007年中國廣播電視協會論文二等獎)、《從<加油 中國>看電視文獻紀錄片的美學力量》(2008年度中國廣播影視報刊協會優秀論文二等獎)、《創新生產方式,拓展電視文化新業態》(2008年度湖南好新聞獎論文二等獎)、《論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路徑選擇》(2008年湖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09年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010年第十一屆全國廣播電視學術論文三等獎)、《電視傳播的人際化回歸》(2004年湖南省第八屆廣播電視論文評選二等獎)、《應重視電視文化負效應的研究》(2002年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學術期刊委員會優秀論文二等獎)、《超大眾傳播的電視理念》(2002年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從<走向和諧>看電視政論片的三性合一》(2008年度湖南好新聞獎論文三等獎)、《芻議新聞的“多級傳播”》(2002年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優秀論文三等獎)、《打造和諧媒介、構建和諧社會》(2008年中國廣播影視報刊協會優秀論文二等獎)、《泛資訊時代電視媒介品牌觀》(2008年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優秀論文獎)、《汶川震災報導的輿論引導藝術》(2008年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優秀論文獎)。此外,有《丹心融化百仞冰 人民廣電為人民》、《為構建和諧社會營造強大輿論》、《建設新農村 媒體責任重》、《用創新精神統領創優工作》等9篇評論獲得中國廣播影視報刊協會評論三等獎,還有若干篇作品分別被國家圖書館、人大書報資料中心、《新華文摘》、《學術研究動態》、《中國廣播電視理論動態》、《中國廣播電視年鑑》等轉載、摘要或編目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