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馮蘭,字佩之,號雪湖,浙江餘姚人。於成化五年(1496年)考中張升榜第二甲二十三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後來官至江西提學副使、江西按察司副使。 成化二十三年二月,時任江西按察司副使的馮蘭因受同科進士尹龍的連累,被朝廷貶官。弘冶年間,馮蘭再次出任江西提學副使。
不久馮蘭告老還鄉,對千金湖東面的桃花莊進行修建,以自己的號命名,題名雪湖別墅。公詩云“別業湖以南,世遠人事稀”,又雲“鏡里流年從老去,山中舊業得生還”,即指此也。傍岩結宇,松陰滿庭,故有“松間白石如屏障,屋裡青山當畫圖”之句。逾嶺而東,即廣教寺,故曰“路轉小橋僧寺近”,堂之西即雪湖也。信筆寫下了《雪湖六詠》:
雪峰:湖水雪與明,峰影墜空白。閒雲寒不飛,靜意兩相適。
雪坡:疏疏坡上梅,冉冉坡下竹。共茲貞素心,湖天淨寒地。
雪磐:雪際出大磐,蒼然太古色。鴻漸跡已遠,介茲以朝夕。
雪渚:皓月流素影,寒沙落晴澌。采芳歲雲暮,悠悠我心思。
雪舫:碧尺平川迥,孤篷雪意深。短蓑成獨釣,還和柳州吟。
雪堤:逶迤帶遠林,六花晴點注。蹇驢踏雪寒,記取歸時路。
從此以後,馮蘭蕩舟、垂釣於雪湖,閒來與人吟詩唱和,過起了歸隱山林的生活。明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王陽明先生在正德甲戍年四月升南京鴻臚寺卿後,給歸隱在家的馮蘭寫過《寄馮雪湖二首》:
竿竹誰隱扶桑東?白眉之叟今龐公。隔湖聞雞謝墅接,渡海有鶴蓬山通。
鹵田經歲苦秋雨,浪痕半壁驚湖風。歌聲屋低似金石,點也此意當能同。
海岸西頭湖水東,他年蓑笠擬從公。釣磯過雨群鷗集,樵徑穿雲一鳥通。
席有春陽堪坐雪,門垂碧柳好吟風。於今猶是天涯夢,悵望青霄月色同。
詩中王陽明把馮蘭比作了東漢時期淡泊免得隱居不仕的龐德公,並在詩中流露自已對馮蘭歸隱鄉間、寄情山水那種生活的嚮往。誠然,馮蘭在《寄題山居》詩中所寫,“石眺憑高發興時,兩人三日百篇詩。雨疏籬落菊開晚,水涸湖田雁下遲。身外浮名真夢幻,山中幽事與心期。杖藜吾欲尋梅過,預報湖頭老鶴知”,也道出了馮蘭淡泊名利、水宴山游、寄情於湖光山色的超然心境。
正德初年,馮蘭的兒女親家謝遷因彈劾劉瑾,被勒令去職,回到了位於洹湖嶺東的銀杏山莊。銀杏山莊與馮蘭的雪湖別墅僅一嶺之隔,謝遷在《山莊次韻示雪湖》寫道:“ 短棹輕風午釣還,數聲矣乃水雲間。碧舍香露桃千樹,翠抹晴煙柳一灣。籍草醉眠芳徑穩,臨流坐對浴鳧間。探春直到山深處,自詫躋攀力未艱。 ”謝遷與馮蘭常在二莊之間唱和酬詠,怡情遣興,兩人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優美詩篇,這些詩詞不少被收錄到《湖山喝和集》中,謝遷在《歸田稿》中的《湖山唱和序》寫道:“雪湖素莫逆,居甚邇,且強健無恙,日相與往返雪汝兩湖之間,山水頗幽勝,盤桓不厭,雪湖工於詩,酷好吟,詠興至時輙有作……”兩人時常結伴同遊,謝遷和馮蘭從官道經過方橋時,曾留下“方橋徒步記當年,今日經過一愴然”的感嘆。正德甲戌夏,謝遷與馮蘭(號雪湖)在汝湖之西杏莊別墅觴詠消夏,摘寫了數首詩詠寄給李東陽消遣。不久,李東陽寄來了和詩,表達了思念之情,謝遷把這些和詩裱成《李西涯翰墨手卷》,並在《歸田稿》中稱“此卷精絕,大非尋常應酬者”。正德十一年(1516年),李東陽仙逝,噩耗傳來,謝遷與馮蘭十分悲痛,謝遷以《題西涯詩篆卷後》悼之,並寫下了“與雪湖一展卷,相對酸楚不能已,因以唱和原韻列於前,而以哭公之詩系其後雲”之語,可見謝遷、馮蘭、李東陽三人交情之深。謝遷歸里後,題跋祖遺《直庵存稿》,整理歷年所著文稿,其遺著有《文正公集》四十卷、《木翁歸田稿》十卷、《湖山唱和詩》二卷、《綱鑑世史》、《類編補遺》、《梅花百詠》等,這些著作手稿均曾收藏於閣老府藏書樓。
就連當時的思想巨子黃宗羲也讚嘆不已——“嘉會觴詠,極一時之勝。黎洲所嘆,為前輩風流,今罕夢見者也”。
正德十五年(1520年),馮蘭在雪湖山莊去世,謝遷聞訊後感傷萬分,寫下了《哭雪湖四首》,並作《祭馮雪湖親家文》以悼之,文中哀嘆:“”湖山行樂誰復與俱,嗚呼哀哉惟公達生!”
蘭塘
馮蘭為家鄉餘姚做過一件受益一方的大好事,《兩浙海塘志》記載:蘭塘,(散塘)今則其跡或存或湮,唯舊蘭風鄉在蓮花塘之南有蘭塘。明成化五年,里人馮蘭集資建造。光緒《餘姚縣誌》在“典祀”卷介紹“斷塘廟”時提及蘭塘:“明初推官周公復築蘭塘,以抵怒潮,時蓮花塘已奠固,塘南可不復築,必系舊有散塘培高為陸,以便行旅。馮蘭募修,故曰蘭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