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馮友蘭作品精選”收入作者大部分重要論著,由我店分兩輯出版。先行付梓的第一輯七種是:《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上六種即“貞元六書”)和《南渡集》;這幾部書寫於1938年到1946年間,其中《南渡集》結集於1946年,當時擬由商務印書館印行而未果,1959年4月曾收入《資產階級學術思想批判資料》第三集,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此次是首次以單行本形式刊行。
作者簡介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縣人。曾就學於北京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928年起,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兼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校務會議主席等職。20世紀30年代初,他完成了兩卷本《中國哲學史》,該書多次重印,為國內外學習中國哲學的標準教科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清華大學經長沙遷至昆明,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併為西南聯合大學,馮友蘭任西南聯大哲學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並於顛沛流離之中完成了“貞元六書”,創建了自己的哲學體系。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他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之邀赴美講學,在此期間用英文著有《中國哲學簡史》,該書的語言風格及思想涵蘊別具風采,深受外國讀者歡迎,先後有法、意、日、韓等12種語言的譯本出版。1949年後,馮友蘭辭去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和校務委員會主席之職。1952年院系調整後轉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經歷了多年的風雨曲折,他在生命的最後十年,又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七卷本的《中國哲學史新編》。
20世紀40年代的“貞元六書”構成了馮友蘭的新理學體系。在抗戰時期,中華民族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民族危機,而馮友蘭在撰寫六書時,懷抱了抗日戰爭必定勝利的信念,堅信中華民族一定能戰勝困難復興起來。他把當時的情形稱為“貞下起元”,把這六部書稱為“貞元之際所著書”,又稱“貞元六書”。所謂“貞下起元”就是冬盡春來,表示最大的困難正在渡過,新的發展即將到來。“貞元之際”的提法充分顯示出馮友蘭以哲學創作的方式自覺參加民族復興大業的努力。
1949年以後,馮友蘭的“貞下起元”這一信念發展為“舊邦新命”的提法。“貞下起元”著重於民族生命一陽來復的轉折點,強調了對民族生命的信心,有強烈的現實意味;“舊邦新命”則脫胎於“周雖舊邦,其命惟新”,充滿了通觀古今的歷史感。1980年,《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冊出版,他在自序里說:“解放以後,我時常想,在世界上中國是文明古國之一,其他古國現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國還繼續存在。不但繼續存在,而且還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中國是古而又新的國家。《詩經》上有句詩說,‘周雖舊邦,其命惟新’,舊邦新命,是現代中國的特點,我要把這個特點發揚起來。”
目錄
目錄
自序
緒論
第一章 孔孟
第二章 楊墨
第三章 名家
第四章 老莊
第五章 易庸
第六章 漢儒
第七章 玄學
第八章 禪宗
第九章 道學
第十章 新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