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潭

馬龍潭

馬龍潭,字騰溪,號靈源,1857年出生於河北省慶雲縣(今山東省慶雲縣)中馬莊的一個軍伍之家。鄉人尊稱為“馬大人”。少年時的馬龍潭喜愛騎馬放槍,玩刀弄劍,酷愛詩文。父親馬奇峰在1867年被封為振威將軍,哥哥馬龍文於1868年4月10日鎮壓農民起義軍捻軍時戰死,1876年馬龍潭承襲雲騎尉世職(相當武教官)。他帶領數百人參加奉系部隊,因保護瀋陽皇陵及文物祭器有功,清朝皇帝特賞賜馬龍潭四品花翎,被委任為遼陽總巡、通化總巡。馬龍潭雖戎馬在外,卻兩次對故鄉捐款,編修《慶雲縣誌》。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馬龍潭暫居四平,日本加劇侵略東北,想用其名望收買人心,特成立中滿自治會,擅自發出文告,委任馬龍潭擔任會長。馬龍潭得知後在日本人面前拍案拒絕,甚至一頭撞到床頭,滿頭流血。1940年,馬龍潭病逝於四平。馬龍潭少年時風流倜儻、文武通達、才華過人,愛好書法,喜歡玩槍、騎馬,堪稱一代儒將,曾參與保衛瀋陽皇陵、保衛鳳城的鬥爭。有書法作品傳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馬龍潭馬龍潭
馬騰溪,名龍潭,字騰溪,鄉人尊稱為“馬大人”。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民族危亡加劇。馬龍潭說:“大丈夫捨身報國,此其時也。”他帶領數百人參加奉系部隊,因保護瀋陽皇陵及文物祭器有功,清朝皇帝特賞賜馬龍潭四品花翎,被委任為遼陽總巡、通化總巡。光緒三年,承襲雲騎尉之職,民國初,授陸軍中將,賞三等文虎章,任東邊鎮守使,駐守鳳城。東邊一帶,與朝接壤,日人覬覦,交涉棘手,馬龍潭剛柔兼使,經權並用,邊境得以粗安。鳳城有碑紀其事,頌之曰:鳳山常峙,鴨水常流,公之功德,同此千秋。馬龍潭精力過人,60歲仍騎馬出巡,日馳千里。

時過境遷,中年時家道日漸衰落。為了生計,馬龍潭於1896年前往北京、天津謀職,多日下來,仍然一無所獲。無奈之下,只好在京東順義縣設館教書維持全家生計,他的朋友承包膠濟鐵路一段工程,請他代管帳目,並許諾優厚的薪水,於是停止教書開始管理賬目。不料,朋友貪污包括馬龍潭在內的眾人工資後潛逃。大家都認為馬龍潭是管帳先生,自然貪污有份,紛紛向其索要工資。馬龍潭百口莫辯,被逼無奈隻身逃往關外,靠賣自己的字畫來到奉天(瀋陽)落腳。適逢沙皇俄國招收民工修築大石橋至營口鐵路,便隨同一些同鄉應招參加修築鐵路,因義和團運動爆發而被迫中止修築鐵路工程。奉天將軍增祺奉旨募兵,馬龍潭被工友推舉為首領,募集數百人投軍,被編成蓋字軍,馬龍潭任管帶(相當營長),守衛遼陽、復縣、海城、蓋平(蓋州)等地。

1900年7月沙皇俄國藉口保護中東鐵路及南滿洲支線出兵東北,8月上旬俄國軍隊一部從旅順口北犯,馬龍潭率部前往阻擊,連敗俄軍。俄國軍隊占領奉天后,馬龍潭奉命保護興京(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清朝皇帝祖陵有功,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特賞賜四品花翎頂戴。1903年,被清朝招撫的忠義軍首領張桂林隨俄軍駐通化,得到俄軍軍官袒護,放縱部下四處擄掠,激起民怨沸騰。馬龍潭決定除掉這一禍害,於是設計捕殺了張桂林。張桂林餘部盤踞通化境內蜊蛄河負隅頑抗,圖謀報復。馬龍潭冒險率先攀登懸崖,直插駐地,仿佛神兵天降一般,眾賊個個心驚膽戰,乖乖就擒,張桂林餘部至此得到徹底清除。然而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這樣一個大快人心的事情卻被俄軍當做藉口,迫於壓力,朝廷把馬龍潭革職。不久,清朝又重新起用馬龍潭為奉天中路第2營馬隊統帶(相當團長)。

他雖戎馬在外,卻兩次對故鄉捐款,編修《慶雲縣誌》。1920年,奉系軍閥張作霖解除了馬龍潭的軍職,派他出任洮昌道尹。當年遼河洪水泛濫,縣長靖某卻只顧霸占船隻,搶運個人財物,致使眾多百姓溺水而死。馬龍潭得悉後,將靖某撤職查辦,組織搶救災民。馬龍潭極重氣節操守“九·一八”事變後,馬龍潭暫居四平,日本加劇侵略東北,日本人想用其名望收買人心,特成立中滿自治會,擅自發出文告,委任馬龍潭擔任會長。馬龍潭得知後在日本人面前拍案拒絕,甚至一頭撞到床頭,滿頭流血。1940年,馬龍潭病逝於四平寓所,享年84歲。

個人作品

馬龍潭作品馬龍潭作品
據其史實,有《龔威將軍馬龍潭》長篇小說問世。馬氏文武通達,允稱一代儒將。史載其精力過人,公牘必親閱,暇則以書法自娛,中外人士索書者不絕。楷行隸篆俱佳,尤以行書為人稱道。馬氏雖是武將,但筆下毫無霸悍之氣。書學二王,書風秀潤醇雅,法度謹嚴,極具風神。其爽利處似米南宮,蕭散處近王夢樓,在近代書壇有一定影響。其存世作品以對聯居多,除國內收藏家外,在日本也有一定存量,近年在各大拍賣會屢有現身。其書畫作品在民間交易也很活躍,一般一副對聯根據品相不同,價格大約在2000元至3000元左右,個別尺幅大、品相極好的也有達到5000元左右的。馬龍潭亦擅寫蘭,法板橋道人,清新可喜。

結拜兄弟

1907年,按年齡為序,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霖、張作相8人結拜為盟兄弟。1909年春馬龍潭升任奉天右路巡防軍幫統(相當於副旅長),駐軍鳳城。1909年10月任統領(相當於旅長)。1910年秋帶兵鎮壓莊河農民抗捐鬥爭,清朝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賜駿聲遠紹匾額及銀瓶。

1911年夏,啟鳳書院(鳳城一中)學生劉德峰和同盟會由奉天派來的2名青年鼓動推翻清朝統治,實現共和,遭到逮捕。在押往巡防騎兵營(鳳城市第六糧店後院)途中,大罵馬龍潭是清朝看家狗,當即被馬龍潭砍死於小石橋邊(鳳城市東方紅儀表廠後面)。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1月鮑化南(蒙古族,聯莊會首領)、劉純一(同盟會員)舉旗反清,謀劃攻打鳳凰城。馬龍潭獲訊命令陳鈞九等營六七百人圍攻起義軍營地,雙方在老黑山(茨林子與管家交界處)激戰,11月27日擊潰起義軍,捕獲何秀齋、何宗齊(均為同盟會員)等27人,押至鳳凰城處死。1914年馬龍潭任東邊鎮守使,仍兼奉天右路、巡防統領官,晉升陸軍中將,佩二等嘉禾章、二等文虎章、三等寶光嘉禾章。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封馬龍潭為三等男爵,馬龍潭堅辭不受。

編修志書

1917年冬,馬龍潭建議縣知事沈國冕編修《鳳城縣誌》被採納,任《鳳城縣誌》監修,到1920年為止,一共16卷本的《鳳城縣誌》終於編成。馬龍潭在所作序中稱“余乃倡其首者,復得觀其成,亦可謂榮幸之至者矣!”足以可見他當時的欣喜之情。

戎馬生涯

文韜武略

1890年,俄國一面由北面和東面分別侵入黑龍江、吉林,一面從旅大地區沿鐵路錢向北攻擊,9月28日占遼陽,並逼近奉天。馬龍潭加入蓋子軍以後,接連數日,與俄軍的交戰迅速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屢次給俄軍以重創,使俄軍聞名喪膽。後因保護寢陵安全,祭器無缺,被朝庭賞戴四品花翎。

當時的東北地區,兵連禍結,盜賊蜂起,土匪多如牛毛,民不聊生。馬龍潭奉命剿賊,由於他足智多謀,指揮得當,幾乎是攻無不克,迅速將匪患剷除,馬龍潭很快成為令土匪聞名喪膽的人物。不久,因戰功卓著,先後被擢升為總巡、幫統、統領等職。
在剿匪過程中,他禮賢下士,廣攬人才,威望不斷提升,實力不斷壯大。期間,他與張作霖、吳俊升結拜,成為奉天有名的軍中三兄弟,並被列為通遼八大家之一,成為東北地區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馬龍潭的文韜武略在東北有口皆碑,他的結義兄弟張作霖對馬龍潭是既服又怕。張作霖、吳俊升都是土匪出身,他們的隊伍經常幹些擾民欺民的事。但馬龍潭治軍極嚴,他要求手下的隊伍要對居民秋毫無犯,一旦發現有擾民滋事者,一律嚴懲不貸。在馬龍潭收編的隊伍裡面,也有一些是土匪出身,有時故態復萌,騷擾百姓,馬龍潭得知後,親自審訊,對於領頭作惡的進行了公開處決,嚴肅了軍紀,維護了治安。在鳳城廣泛流傳著“馬龍潭,治軍嚴,抓壞人,申民冤,鳳城地,有青天……”的民謠。

馬龍潭駐守奉城期間,日人覬覦,交涉棘手。有一次,幾隻日本小船在江中遊蕩,尋釁滋事。馬龍潭得報後,深知此事絕不簡單,因為自前一年以來,日本人就積極策劃前清遺老遺少組成“宗社黨”,意欲擴大勢力範圍,在東北搞“滿蒙獨立”。這次行動就是日本人為行動找的一次挑釁藉口,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引起大的衝突,後果十分嚴重。馬龍潭剛柔兼施,經權並用,將一場危機巧妙化解。後來日本人知道馬龍潭在此鎮守,再不敢輕易挑生事端,東邊一帶得以粗安。而在洮東一帶吳俊升駐守的防地里,因處理不善,摩擦不斷,不但令當地守軍十分頭疼,更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很大的痛苦。從這件事也可看出馬龍潭的文韜武略。東北王張作霖也常說:“東邊得馬中將龍潭兄震懾,使我無憂。”

保境安民

當時東北地區的軍事力量成份十分複雜,大部分人都是懷著個人野心,目的就是為了升官發財。唯有馬龍潭,始終懷著一顆救國愛民之人,當他看到單憑自己的力量很難挽救危局時,就將“保境安民”作為自己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管時局如何變幻,始終沒有動搖他保境安民的決心,並收到了良好效果,這在清末民初的官場中實屬鳳毛麟角。
辛丑年,匪首林七糾集黨眾數千人盤踞鳳城,馬龍潭奉檄率隊進剿,連戰連捷,主力被消滅後,余匪繳械乞降,治安得到控制,明顯好轉。光緒十四年,馬龍潭領右路巡防營統領,駐守鳳城。到任之後,就以除暴安良為要圖,數年之間,有賊必獲,無案不破,使當地的民眾過上了較為安定的日子。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各省相應,海內鼎沸,清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鳳城因歷史、地理位置特殊,情況極為複雜,既有革命黨人的奔走,又有一些散兵游匪假借革命之名想火中取栗,擾亂治安,形勢很不穩定。馬龍潭作為一代俊彥,對形勢有著深刻的分析,他知道大清氣數將盡,這時很多人勸他適應形勢,附庸革命。但馬龍潭對此卻有更深刻的思考。他知道坐鎮東北的趙爾巽老奸巨滑,在等待觀望,一旦自己先行一步,被他拿住把柄,興兵討伐,則遭難的還是鳳城百姓。特別是他考慮到日俄一直覬覦東北,如果乘隙而入,則祖國山河有陷於外虜之手之虞。他下定決心:保全國土,憐顧邦本。為了防止外虜覓隙寇境,他日夜警備,發奮練兵。為不滋內亂,他儘量減少百姓的負擔,減免賦稅盡雜捐,並重視“興學育人”。當時很多知交為他的命運擔心,但馬龍潭全然置之度外,並向摯友寫信,傾訴衷腸:“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在錙基,不如等時。此雖千古一理,然吾一個微人,難定乾坤亦難改乾坤,惟此心除盡力保民平安度日外,無第二思想矣。”同時,還交待了自己的後事:“他日若果履所言,尚望弟念及累年交情,為吾收屍,為吾招魂。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吾心吾意,天盡知之。”其情其為,令人動容。迨大局既定,鳳城百姓得以無恙,事後追思,闔城無不感佩馬龍潭之遠見卓識。1912年,民國成立,馬龍潭感到東北人民終於可以享受太平盛世了,欣然賦詩一首“豪傑從來鐵血多,莫將寶劍任空磨。健兒俱有好身手,願與同胞賀共和。”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這年年底,鳳城人為馬龍潭立功德牌,盛讚其功德,頌之曰“鳳山常侍,鴨水常流,公之功德,同此千秋。”由於兵連禍結,當時奉天的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加之匪患猖獗,百姓苦不堪言。馬龍潭治下的寬甸子,因捐稅與官府發生衝突,相持不下,一觸即發,形勢十分危急。地方官以百姓“聚眾抗稅”為由上報馬龍潭,馬龍潭親赴現場,了解真相,對百姓開誠布公,曉以大義,避免了一場大的流血衝突。在馬龍潭的主持下,以後數年,該地的稅負有減無增,馬龍潭得到了民眾的衷心擁戴。自發為馬公立德政碑於縣中,頌曰:“關東之東,有偉人焉,乃文乃武,希聖希賢……公善周兵,營平屯田;公能彌盜,龔遂治邊;恩周下邑,威震龍原。”

獲得讚許

1920年3月,馬龍潭被任命為奉天省洮昌道(駐遼源縣城,今鄭家屯鎮)道尹。同年,遼源縣發生水災,縣城街可以行船,縣知事靖兆鳳(馬龍潭盟弟黑龍江督軍吳俊升親家)用船搶救靖、吳2家及親友,不顧其他百姓死活,引起民憤。馬龍潭為平息民憤將其撤職,靖兆鳳羞愧自殺。馬龍潭任洮昌道尹期間,極其讚許和支持梨樹縣知事尹壽鬆開辟四平街(四平市)東市場發展民族經濟,同日本經濟侵略相抗爭,鼓勵尹壽松“凡事但期有益於公,即當堅決進行,勿辭勞怨”。並先後捐資在四平街修建梨樹縣第十五國小校(四平市鐵東區中央東路國小校前身)和慈光國小等。1922年1月,任四洮鐵路工程局督辦,7月督辦改稱顧問。後任東三省巡閱使署一等顧問,充當張作霖高級幕僚。1927年張作霖在北平(北京)組建安國軍大元帥府,特授馬龍潭龔威將軍銜。1931年爆發“九·一八”事變,10月15日,日本關東軍為掩蓋侵略實質,在未徵得馬龍潭同意的情況下正式宣布任馬龍潭為“中滿自治會”會長,並各處張貼布告,在《盛京時報》登訊息,大造輿論,逼其就範。馬龍潭聞知後找四平街(四平市)日本憲兵隊長林清表示決不就任“會長”之職,逼使林清同意將所貼布告撕毀,並隱居四平私邸。

崇高氣節

忠貞愛國貫穿於馬龍潭的一生。無論是抵抗俄國入侵,還是反對內戰,他都是從國家、民族的利益出發,而將自己的榮辱得失置之度外。他深感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所以極力反對內戰。面對關內烽煙四起、群雄逐鹿,塞外勢力爾虞我詐、明爭暗鬥的局面,馬龍潭憂心忡忡。當時張作霖的個人野心日益膨脹,不但要做東北王,而且要稱霸中國。因之與各派勢力的矛盾也日益加深,特別是與馮德麟的關係逐漸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兩派勢力各不相讓,內戰一觸即發。馬龍潭多次居中調解斡鏇,最後雙方都做出了讓步,避免了一場內戰。

張作霖一直對馬龍潭的才能心存疑忌,認為馬龍潭論文論武都遠高於已,所以處處防備、打壓馬龍潭。1920年,張作霖解除了馬龍潭陸軍中將東邊鎮守使軍職,將他調任洮昌道尹遼源交涉員並總辦遼源商阜事宜。馬龍潭在洮昌任上減賦稅、辦學校,興利除弊,深得百姓擁戴。在張作霖發動的與吳佩孚之間的直奉大戰爆發前,馬龍潭親自到奉天找張作霖,陳說利害,希望直奉兩系盡釋前嫌,聯合南方各派力量,共定華夏大局,共同對付日本人越來越昭然若揭的侵華野心。可是利慾薰心的張作霖不但不聽從勸告,反而更加重了對馬龍潭的疑忌,怕馬龍潭有深厚的民眾基礎,一旦他公開反對內戰,將會破壞他的稱霸計畫,所以1922年3月再次將馬龍潭調任四洮鐵路督辦兼東三省巡閱使署高等顧問與黑龍江省軍政兩署顧問。

馬龍潭上任不久,就聽說北京交通部欲派一個叫郭則泌的來充任四洮鐵路工程局長,馬龍潭早就聽說此人是親日派分子,甘當漢奸,當即大怒,拒不接受,北京當局只好收回成命,另委他人。四洮鐵路開工之初,一些人受日本人收買,意欲將築路權承包給日本大倉株式會社,馬龍潭毫不客氣地給頂了回去,他怒不可遏地質問道:“鄭洮鐵路與京綏鐵路孰難孰易?”並明確表態:多年前詹天佑先生能做到的,我們今天更應該做到,把國家的築路權拱手讓給外國人,說輕了是我輩無能,說重了就是賣國!在馬龍潭的堅持下,鄭洮鐵路全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完成,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占領東三省,並建立偽滿州國,馬龍潭自知無力回天,乃辭去一切職務,隱居四平,寧可過清淡貧窮的生活,也不為日本人的高官厚祿所誘惑。他的長孫原來在中滿鐵路局供職,也遵馬龍潭之命辭職回家。但是因為馬龍潭在東北地區有很高的聲望,日本人就想利用他來籠絡人心,在成立偽中滿省時,擅自公布馬龍潭為省長,並張貼布告,企圖造成即成事實,逼馬龍潭就範。馬龍潭聞訊後勃然大怒,扶杖到日本憲本隊抗議,並以頭撞桌角,誓死不從。日人無奈,只好收回成命。天津大公報以《馬龍潭觸日人之怒》為題報導此事,對馬龍潭的民族氣節大加讚賞。

七七事變後,馬龍潭的一些屬下和舊交參加了偽政權,有的還成了地方要員,紛紛登門或派人到馬府請馬龍潭入關參政,馬龍潭均斷然拒絕:“你們願意當漢奸是你們的事,我是寧死不乾的!”

篤力辦學

現實使馬龍潭深刻認識到,教育落後是導致國家積弱積貧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他格外重視教育,無論是戎馬倥傯,還是政務繁忙,他都不曾放棄對教育的執著。任洮昌道尹期間,他在自己所轄境內改修文廟,重建學堂,廣造聲勢,力倡讀書風氣。

1924年,馬龍潭任四洮鐵路顧問期間,有感於梨樹縣第十五中學的破敗,傾其所有,捐款10053元現洋,新建了一所中學,使之成為設備、條件最好的一所學校。在捐資建校這件事情上還有一個故事:馬龍潭當時問賬房自己還有多少錢,賬房先生說還有一萬,當他得知馬龍潭要用於捐資辦學時就推說剛才自己看花了眼,實際只有五六千元。後見馬龍潭執意要捐,只好說讓馬龍潭給個數目,馬龍潭一句話也沒說,只拿起筆寫了一個大大的“傾”字,驚得賬房先生張大了嘴巴,半天也合不攏。據說後來賬房先生將這個字請人精心裝裱,作為家訓代代相傳。

馬龍潭多年來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為家鄉辦一所學校,讓家鄉的子弟都能享受教育。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如願。馬龍潭七十大壽以後,決心將這一夙願付諸實施。他將全家聚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並告訴兒孫,積財不如積德,兒孫的路還要靠自己去走,他將“盡馬某所能,傾畢生所積”,為家鄉辦學。

隨即他將自己的家產物業變賣成現洋,差專人送往慶雲老家,建成了山東第一所義校——“中馬私立高初兩級學校”,馬龍潭雖是一代碩儒,但思想十分開明,他明確提出,新學校絕對不可設定私塾內容,課程全部按照當時全國最先進的學校設定,有國文、算術、地理、歷史、音樂、圖畫、修身、習學和當時罕見的體育課,幾乎與現代所學沒有太大區別。體操課中有單槓、雙槓、足球以及木製槍械。教育有專供老師掛在牆上講課用的毛算盤、手風琴和中國地圖、外國地圖等,當時的設施即便一些高等公校也無法相比。

入學的學生要經過嚴格的考試,只要分數符合錄取標準,即可入學並享受免費待遇。學生除了吃飯,一切費用全由馬龍潭承擔,校長與教師的薪水也都由馬龍潭支付。學校成立以來,培育了一大批棟樑之才,也使地僻偏遠的慶雲縣一時間名聲大振。
龍潭為官多處,且都是肥差,如果想從中撈點油水,是易如反掌,但他一直潔身自好,清正廉潔,兩袖清風。到他去世時,未給子孫留下一點像樣的財產,這在那個時代應該說是絕無僅有。馬龍潭飽讀詩書,博古通今,是一位名符其實的儒將。他一生喜騎馬放槍,暇則以書法自娛,中外人士索書者不絕。馬龍潭楷行隸篆俱佳,尤以行書成就最高。馬龍潭還熱心方誌編纂,在民國三年、十六年,兩次捐巨資、延通儒,編修慶雲縣誌,親自作序並題寫志名,並殷殷囑託:“惟冀鄉人父老繩愆糾謬,匡我不逮,俾成完全信史”,為保護慶雲歷史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0年,馬龍潭走完了其傳奇的一生,在四平寓所無疾而終,享年84歲。訊息傳出,舉城哀慟。下葬之日,奉天、洮昌、鳳城等地的民眾紛紛趕往四平,數萬民眾自發去送他,隊伍綿延五華里。至今四平市仍保留馬龍潭故居,供後人瞻仰。

慈善事業

馬龍潭晚年擔任四平街紅十字會名譽會長、道德會會長和直魯同鄉會會長等職,熱心慈善事業,捐資支持修建四平市清雲庵、永壽宮和清真寺大殿等。家鄉人求其謀職均願為之承擔保人,經常出錢購買棺木埋葬四平街上無人收殮的餓殍,被譽為“馬善人”。1940年2月病逝於四平寓所,靈柩暫厝四平街道東清雲庵,1948年由其後人遷葬郊區房身溝屯。鳳城有碑紀其事,頌之曰:鳳山常峙,鴨水常流,公之功德,同此千秋。

馬龍潭自幼聰穎,異於常人。沉靜少言,但天賦極高,五歲進學,有過目不忘之才,不數年即精通經史子集,被稱為神童。讀書之暇,習武強身,並自學兵法,擅長騎射,到十八歲時已經文武通達,聲名遠播。
馬龍潭自幼就仗義疏財。有一年臨近春節,年方八歲的馬龍潭問父親要了幾吊錢跟家人去趕年集。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壯漢為父看病在街上向路人磕頭行乞,便毫不猶豫地將錢全部送給了那人。家人回家報告後,馬父不但未責怪馬龍潭,還稱讚他做得對,說男子漢大丈夫就該家裡鄉外都顧著,就是這句話,影響了馬龍潭整整一生。其父馬奇峰是當地士紳,深孚眾望。1868年5月,捻軍侵擾慶雲,知縣及鄉中父老懇請馬奇峰以自已的名望,帶頭組織團練禦敵。馬奇峰慨然應允,很快拉起一支團練隊伍。在與捻軍作戰中,馬奇峰和長子馬龍文相繼捐軀,被朝廷旌封為振威將軍。馬龍潭到18歲時,蔭父職,承襲世襲雲騎尉之職,並奉皇帝詔令,入京讀書兩年。從北京返鄉後,馬龍潭廣為交遊。他仗義疏財,濟危扶困,為鄰里釋難解紛,遇有荒旱年景,便開倉賑民,極得鄉里敬重。

由於馬龍潭熱心交遊,慷慨疏財,加之連年荒旱,賑災支出過大,本來富繞的家境很快中落。1896年,馬龍潭39歲時,有感於年華流逝,決意要出去做一番事業,但遊歷京津,均鬱郁不得志。適逢《中俄密約》簽定,清政府答應俄國在東北修建東清鐵路。1898年,俄國又在強迫清政府同意租用旅順港口25年的同時,要求修建“南滿支線”,欲把東北變成俄國擴大侵略、稱霸歐亞的基地,馬龍潭遂決意出山海關,參與南滿鐵路修建。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奉天將軍增祺召募兵勇,馬龍潭慨然曰:“大丈夫捨身報國,此其時也。”於是率數百人應募,編為蓋字軍,並被任命為管帶,從此揭開了他叱吒風雲戎馬生涯的序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