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騁[海軍裝備研究院研究員]

馬騁[海軍裝備研究院研究員]

馬騁,1963年11月生,浙江杭州人。1985年畢業於海軍工程學院,獲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獲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大學,獲博士學位。1985年至今在海軍裝備研究院工作,現為該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船舶力學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及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一類崗位津貼,2007年,2009年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學術任職

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舶力學學術委員會委員,總裝備部水動力學專家組專家,海軍預研專家組專家,哈爾濱工程大學、海軍工程大學博士生導師,《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與《船舶力學》編委等職。

研究成果

馬騁研究員長期致力於艦船推進技術及艦船使用安全性研究,提出了船體線型、推進器、舵及附體一體化設計的節能降噪新思想,在艦船推進節能與低噪聲推進技術領域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同時在艦船使用安全性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艦船推進節能與低噪聲推進技術領域

馬騁研究員突破了傳統的艦船低噪聲螺旋槳研製中以犧牲螺旋槳效率來降低噪聲的設計原則,針對國內外現行的“大直徑、低轉速、槳葉中部重載、槳葉根部和梢部卸載”的設計思想,提出了“均伴流、減直徑、勻載荷、優螺距、加附體”的螺旋槳增效降噪一體化設計新思想,取得了如下成果。

1?發明了螺旋槳凹型小葉整流轂帽

根據螺旋槳增效降噪一體化設計新思想,發明了非流線型凹型圓台和反凹凸弓型翼型剖面小葉組合而成的整流轂帽,作為螺旋槳的組成部分,取代了傳統的流線型導流帽,以抑制螺旋槳轂渦空泡並回收能量,具有顯著的節能降噪效果,已在11型70餘艘艦船上推廣套用。

2?發明了船舶不對稱扭曲型舵球

從1996年起開展了艦船螺旋槳?舵水動力干擾研究,突破了傳統的僅對螺旋槳和舵分別改進以提高其性能的設計思想,重點針對船舶快速性與船舶操縱性兩學科的交叉點開展研究,深入分析了船後螺旋槳、舵及附體的精細流場及其流場干涉規律,提出了螺旋槳?舵?舵附體推進組合體的理論設計方法,研究成果已出版專著,推動了艦船推進與操縱性能研究水平的發展。據此發明的不對稱扭曲型舵球可改變螺旋槳後流場分布,實現推進組合體內部各單元的合理匹配,使槳舵流場產生有利干涉,減少螺旋槳因旋轉尾流造成的能量損失,同時提高舵效,實船套用節能達5%以上,同時提高了船舶操縱性,已在海軍艦船上推廣套用。

3?開展了吊艙推進器技術研究

該技術是目前國際艦船推進研究領域的前沿技術,也是下一代全電力推進艦船的核心技術之一。他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吊艙推進器技術研究,通過系統的理論、試驗及工程套用研究,提出了吊艙推進器水動力性能理論計算方法,建立了吊艙推進器設計、最佳化和性能預報方法體系。獲發明專利1項,出版了國內第一部全面論述吊艙推進器水動力性能的著作《吊艙推進技術》。

二、艦船使用安全性研究領域

馬騁研究員針對制約特種艦船使用安全性的瓶頸和難點問題,帶領他的研究團隊,在該領域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工作,經過近十年的努力,提出了安全性分析的新方法,建立了安全性分析準則和評價體系,制訂了相關技術標準,發現了影響特種艦船使用安全性的多項技術隱患並提出了解決方案,解決了長期困擾並嚴重影響我特種艦船安全運行使用的重大技術難題,為特種艦船的使用安全性提供了保證;針對特種艦船中存在的設計隱患,提出了新的設計思想與設計方法,推動了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研究成果推廣套用成效顯著,分別於2003年和2007年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得獎項

先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申請發明專利9項,已授權6項,出版著作2部,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撰寫國防科技報告30餘篇。2005年獲中國求是傑出青年實用工程獎。2007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08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榮立二等功4次。

他被海軍裝備研究院樹為特級“科研功臣”,被海軍評為海軍青年精武建功成才標兵、海軍優秀基層主官和海軍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由於馬騁科研成績突出,多次受到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