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丹陽湖,古稱“巨浸”,舊名“南湖”,又稱“西蓮湖”。 《太平府志》載:丹陽舊多紅楊,一望皆丹,故曰丹楊,楊與陽同音,遂稱丹陽湖。
相關
約在春秋前期,古丹陽湖逐步解體,分化出固城湖和石臼湖。唐時,丹陽湖還是煙波浩渺,水天相連的澤國。後來,由於泥沙淤積和圍墾,湖面日趨縮小,據史書記載 :“丹陽之湖三源,徽州、應天、寧國、廣德諸溪所匯也。”千百年來,經過不斷圍墾,至解放時只有357平方公里(包括石臼湖在內)。湖身為帶狀,南北狹長。湖水一般深2-3米,最深處為7米。湖水會於姑孰溪,注入大江。
馬鞍山丹陽湖位於安徽當塗縣城東南部,與石臼湖相通,東南角為江蘇高淳縣境。古丹陽湖原為江南著名的大澤,大致成湖於二三百萬年前,面積約4000平方公里。
丹陽湖,古稱“巨浸”,舊名“南湖”,又稱“西蓮湖”。 《太平府志》載:丹陽舊多紅楊,一望皆丹,故曰丹楊,楊與陽同音,遂稱丹陽湖。
約在春秋前期,古丹陽湖逐步解體,分化出固城湖和石臼湖。唐時,丹陽湖還是煙波浩渺,水天相連的澤國。後來,由於泥沙淤積和圍墾,湖面日趨縮小,據史書記載 :“丹陽之湖三源,徽州、應天、寧國、廣德諸溪所匯也。”千百年來,經過不斷圍墾,至解放時只有357平方公里(包括石臼湖在內)。湖身為帶狀,南北狹長。湖水一般深2-3米,最深處為7米。湖水會於姑孰溪,注入大江。
丹陽湖農場,最早是83016部隊開建,原屬6294部隊(20軍59師)管理,1966年建場。該場位於當塗縣,東靠石臼湖,西連薛津鎮,場部在釜山。
馬鞍山,簡稱馬,是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馬鞍山,簡稱“馬”,是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馬鞍山市,簡稱馬,中國安徽省省轄市,安徽東部,蘇皖交匯之地,1956年10月12日設立,現轄3區3縣,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2014年全市戶籍人口22...
地理環境 人口 行政區劃 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丹陽湖圩區位於安徽馬鞍山/江蘇高淳交界地帶。東面是蘇皖界湖——石臼湖,西南是廣闊的大公圩(有10餘鄉鎮、著名景點有李白衣冠冢,每年的中國太白吟詩節都在這...
地理位置 環境概述丹陽鎮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位於安徽省東南端,長三角經濟圈、南京1小時都市圈、馬蕪銅經濟圈範圍內,與江蘇省南京市接壤。是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小城...
歷史沿革 自然資源 經濟發展 城鄉面貌 社會事業馬鞍山市,中國安徽省省轄市,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南岸,於1956年10月12日設立。馬鞍山是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是中國...
地理環境 人口 行政區劃 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博望新區是馬鞍山拉開城市框架的主戰場、經濟的新增長極,還是統籌城鄉發展、城鄉一體化的先行區。 博望新區交通便捷,勞動力成本較低,吞吐量大,歡迎外來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