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馬鞍山市歷史悠久,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
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馬鞍山市現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誌》: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治所今當塗縣丹陽鎮)。
東晉鹹和四年(329 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徙,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 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於牛渚(今採石)。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 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
隋開皇九年(589 年),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徙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並迄今相沿未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 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
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 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占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
1949年4月,當塗解放。
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
1955 年8 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 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 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朝代 | 建置名稱 | 建置時間 | 治所 |
西周 | 無 | 無 | 無 |
東周 | 無 | 無 | 無 |
秦朝 | 九江郡丹陽縣 | 前221年 | 丹陽鎮 |
西漢 | 揚州丹陽郡丹陽縣 | 前202年 | 丹陽鎮 |
東漢 | 揚州丹陽郡丹陽縣 | 25年 | 丹陽鎮 |
吳國 | 揚州丹陽郡丹陽縣 | 222年 | 丹陽鎮 |
西晉 | 丹陽縣 | 280年 | 丹陽鎮 |
東晉 | 南豫州 | 345年 | 牛渚鎮 |
南朝 | 南豫州南丹陽郡 | 502年 | 採石鎮 |
隋朝 | 宣州當塗縣 | 589年 | 姑孰鎮 |
唐朝 | 江南道宣州當塗縣 | 618年 | 姑孰鎮 |
楊吳 | 宣州當塗縣 | 902年 | 姑孰鎮 |
南唐 | 宣州當塗縣 | 937年 | 姑孰鎮 |
北宋 | 江南東路太平州 | 977年 | 當塗縣 |
南宋 | 江南東路太平州 | 1127年 | 當塗縣 |
元朝 | 江浙行省太平路 | 1206年 | 當塗縣 |
明朝 | 南直隸太平府 | 1355年 | 當塗縣 |
南明 | 南直隸太平府 | 1645年 | 當塗縣 |
清朝 | 江南布政使司太平府安徽省太平府 | 1646年 | 當塗縣 |
太平天國 | 安徽省太平郡 | 1853年 | 當塗縣 |
中華民國 | 安徽省當塗縣 | 1912年 | 姑孰鎮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皖南行署當塗縣馬鞍山鎮安徽省馬鞍山礦區安徽省馬鞍山市 | 1954年、1955年、1956年,1983年 | 金家莊區 |
行政區劃
馬鞍山市區規劃面積715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10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66%。境內轄3區3縣,市人民政府駐安徽省馬鞍山市太白大道2008號。城市規劃區範圍界定為:博望區、花山區、雨山區範圍,約715平方千米。
區名 | 面積(k㎡ ) | 人口(萬人) | 郵政編碼 | 政府駐地 | 行政中心 | 下轄街道辦事處 | 下轄鄉鎮 |
花山區 | 172 | 34.4 | 243000 | 霍里街道秀山大道166號 | 霍里街道辦事處 | 金家莊街道、塘西街道、慈湖街道、江東街道、沙塘街道、解放路街道、湖東路街道、桃源路街道、霍里街鎮 | 慈湖鄉 |
博望區 | 351 | 18.35 | 博望鎮工貿路1號 | 博望鎮 | 無 | 博望鎮、丹陽鎮、新市鎮 | |
雨山區 | 173 | 26.0 | 243071 | 湖西南路11號 | 雨山街道辦事處 | 雨山街道、安民街道、平湖街道、採石街道 | 向山鎮、銀塘鎮、佳山鄉 |
縣名 | 面積(k㎡ ) | 人口(萬人) | 郵政編碼 | 政府駐地 | 行政中心 | 下轄鄉鎮 |
當塗縣 | 995 | 48.65 | 243100 | 太白中路6號 | 姑孰鎮 | 姑孰鎮、黃池鎮、烏溪鎮、石橋鎮、塘南鎮、護河鎮、太白鎮、大隴鄉、年陡鎮、江心鄉、湖陽鎮 |
含山縣 | 1037 | 45 | 238100 | 環峰南路6號 | 環峰鎮 | 仙蹤鎮、林頭鎮、運漕鎮、銅閘鎮、陶廠鎮、環峰鎮、清溪鎮、昭關鎮 |
和縣 | 1319 | 54.2 | 238200 | 歷陽東路87號 | 歷陽鎮 | 歷陽鎮、白橋鎮、姥橋鎮、功橋鎮、西埠鎮、香泉鎮、烏江鎮、善厚鎮、石楊鎮 |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馬鞍山市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長三角區,地處東經117°53'~118°52'、北緯31°24'~32°02',區域內長江東西貫穿。東鄰南京市浦口區、江寧區、溧水區、高淳區,北接滁州市全椒縣,西毗合肥市巢湖縣級市,南泊蕪湖市鳩江區、無為縣,東南連蕪湖縣、宣城市宣州區。
氣候特徵
馬鞍山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7°C。市區年平均降水量1060 毫米,形成大氣降水總量約2.9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水力
河川徑流總量達1.13億立方米。長江流經市區西部,平均年過境徑流量高達9794億立方米,境內長江水面達21平方公里左右。其他河流、湖泊、水庫總面積約1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積1.51平方公里,池塘面積11.67平方公里,河流水面積5.7平方公里。地下水資源豐富,其流速約0.525厘米/晝夜,流量為0.22立方米/晝夜。地下水一般在深度2米左右的含砂蓄水層中,砂層之下為含水量最高的淤泥層。另外,地下水位還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變動幅度約在0.2-0.5米之間。地下水的總流向,由地勢高的東部向地勢低的西部流入長江。
土地
馬鞍山市土地總面積約16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82萬公頃,林地面積2.49萬公頃,交通用地1403.73公頃,水域7.64萬公頃,未利用土地1960.8公頃。
城市生活功能越加完善,市區綠化覆蓋率達42.6%,市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43平方米 ;市區綜合供水能力達39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20.5萬立方米/日,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81.4% ;市內不同規模變電所100餘座(其中500千伏1座、220千伏9座、110千伏41座、35千伏49座) ;目前天然氣供應量1.1億立方米/年,預計到2015年天然氣契約供應量將達5.2億立方米/年。
礦產
馬鞍山礦區地處長江下游寧蕪—羅河成礦帶,是中國七大鐵礦區之一,截止到2006年10月,礦區內鐵礦山有馬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所屬南山、姑山、桃沖鐵礦及待開發的羅河鐵礦,已探明的鐵礦產地有31處,伴生礦產地10處,鐵礦總儲量16.35億噸,占安徽全省鐵礦總儲量的57.32%,其中能滿足工業開採的約10億噸以上。礦床規模以大中型為主,礦體較大,儲量億噸以上的有5處,礦石平均品位36.55%,多屬易選的磁鐵礦石,經過選別流程可獲得精礦品位53%~64%。馬鞍山郊區的高村、陶村、和尚橋,當塗縣境內的白象山,廬江縣境內的羅河是潛力很大的後備礦山。硫鐵礦集中分布在馬鞍山郊區的向山、馬山地區,總儲量約2.62億噸。伴生的磷資源儲量大,品位高,僅以南山鐵礦凹山礦采場和尾礦壩中含磷計算,儲量達1427萬噸。
動、植物
馬鞍山當塗縣有良田5萬公頃,盛產水稻、油菜籽、優質棉,是全國重點扶持的500個糧棉大縣之一。全縣有水面3萬公頃,其中可養水面1萬公頃,盛產魚、蝦、蟹、鱉等水產品,被列為安徽省沿江水產開發示範縣,全國漁業生產先進縣。全縣水產品產量居安徽省前列,釜山"金腳紅毛"螃蟹為古代皇室貢品。和縣全縣耕地面100.38萬畝,宜林面積為19.38萬畝。含山縣全縣森林覆蓋率達25%,活立林蓄積量達68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27.7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6.1 萬人,非農業人口81.6 萬人,市區戶籍人口92萬、市區常住人口102萬。
2012 年末,馬鞍山市有居民家庭726627 戶,比2011年減少9613戶,下降1.3%。年末
總人口2283679人,比2011年減少2380 人,下降0.1 %。在性別構成上,男性人口1178346 人,女性人口1105333 人,男女性別比為106.6。在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構成上,全市農業人口1468713 人,非農業人口814966 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分別為64.3%和35.7%。2017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29.3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1.14萬人,鄉村人口118.21萬人。據抽樣調查,全市常住人口230.2萬人。城鎮化率67.89%,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1.03‰,死亡率5.33‰,自然增長率5.7‰。
民族
馬鞍山市是少數民族散雜居城市,至201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中有43個少數民族,人口近2萬人,其中回族約1.3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65%。有和縣沈家山、鄭蒲港新區陳橋洲和博望區新祿村3個民族村,16個民族自然村,1所民族國小。
政治體制
市委副書記、市長:左俊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善武
副市長:王曉焱
副市長:馬少華
副市長:方文
副市長:楊善斌
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市監察委員會主任:錢沙泉
市委委員、常委:夏勁松
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程彰德
經濟概況
綜合
至2015年,馬鞍山有1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國家級新材料基地、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6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服務外包產業示範園區、1個省級台灣工業園和一批特色園區。[1]
2015年,馬鞍山實現GDP136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876億元,財政收入21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9億元。
2015年,全市人均指標穩居全省前列,人均GDP達9600美元,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3.51萬元和1.64萬元;稅收收入質量提升,占財政收入比重達83.1%;生態環境品質提升,萬元GDP能耗下降7.13%;新建各類保障房1.26萬套,五項社保新增參保6.7萬人。
2015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9億元,比上年增長12.2%。金鷹百貨、居然之家等相繼建成開業,限上企業帶動力增強,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61億元,增長12.7%,拉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個百分點。
2015年,實現財政收入210億元,比上年增長3.6%;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達83.1%。
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38.09億元,躍居全省第3位;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見圖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5.16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989.43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663.50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9:56.9:38.2。
工業
2015年,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00億元,比上年增長9.6%。新增企業拉動有力,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首次突破一千家,達1053家,本年度新增企業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2.9個百分點。中小企業支撐作用增強,中小企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00億元,增長6%,比全部規上工業增幅高7.7個百分點。企業規模持續擴張,工業總產值超億元企業首次突破300家,達397家,占全部規模以上企業比重達38%。
工業主導,二產比重達68.1%,有639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上市企業、10支股票,現已形成鋼鐵、機械、汽車、電力、化工、建材、食品、鑄造等一批產業集群。重工業是城市固有的特質,占工業比重達到91%,各類加工設備齊全、產業配套能力較強。馬鋼是國內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星馬專用汽車產銷量和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泰爾重工、方圓迴轉支承、科達機電等一批裝備製造企業在同行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農業
2015年,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總量迅速壯大,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23家、家庭農場104家。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87.5億元,比上年增長4.5%。糧食產量達110.12萬噸,增長3.6%,實現“十二連增”;肉類產量8.2萬噸,增長2.4%;水產品產量11.53萬噸,增長3.5%;蔬菜產量69.93萬噸,增長2.9%。
科技
2015年,市經開區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列入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建設穩步推進,確立發展軌道交通裝備、高端數控工具機等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420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為16.5%,比上年提升2.3個百分點。
2015年,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2.5%,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6家、高新技術產品262個。電子商務迅速發展,全市限額以上網上零售企業零售額比上年增長近1倍。
成為首批省級創新型試點城市。全年專利申請量6231 件,比上年增長17.1%。承擔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74 項。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 家,市級重點實驗室16 家。新增院士工作站2 家,新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6 家。
2014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780 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大力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高新技術企業達213 家,高新技術產品1049 個。民營科技企業達439 家,技工貿總收入120 億元。
現有安徽工業大學等各類高等院校6所、中鋼馬鞍山礦山研究院等國家級科研院所3所、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鋼鐵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8個,院士工作站4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0個,擁有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1個、國家示範生產力促進中心1個。全市科技人才總量達17.4萬人,每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820人、授權發明專利數1.6件,在全國同等規模城市中居前列,是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全國創業型城市試點市。另外還是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繫試點城市、全省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對外
2015年進出口總額2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4%;外貿出口額和中小企業進出口額持續較快增長,增幅分別為20%和7.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9.4億美元。
發展規劃
馬鞍山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決定:實行“1255”城市發展戰略,力爭在五年內形成具有馬鞍山特色、城鄉一體的現代化大城市框架。自行政區劃調整後,馬鞍山由濱江城市轉變為跨江城市。在“1255”城市發展戰略的基礎上,推動一江兩岸協調發展,《方案》明確要按照“組團式、格線化、田園城市的發展模式”,做大環抱長江的主城區,加快副城區建設。主城區的空間結構為“一心兩翼(帶),組團布局,擁江發展”。其中,“一心”即為江心洲綠心,“兩翼”為東西兩翼(江東、江西),“東翼”包括中心城組團、姑孰組團、南部示範園區組團;“西翼”包括歷陽組團、姥橋組團、鄭蒲港組團。城市發展,交通先行。
社會事業
宗教
馬鞍山市有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四大宗教,已登記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367處,宗教教職人員565人,信教民眾約15萬餘人,占全市總人口6.5%;有4個市級愛國宗教團體:馬鞍山市佛教協會、馬鞍山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馬鞍山市基督教協會、馬鞍山市天主教愛國會;有10個縣級愛國宗教團體。
教育
本科院校 | 專科院校 | 職業學校 |
---|---|---|
安徽工業大學河海大學文天學院安徽工業大學工商學院 | 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安徽馬鋼技師學院 | 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 |
市區 | 當塗縣 | 和縣 | 含山縣 |
---|---|---|---|
馬鞍山二中馬鞍山市外國語學校馬鞍山紅星中學安工大附中馬鞍山實驗中學 | 當塗一中當塗二中石橋中學 | 和縣一中和縣二中 | 含山中學含山二中 |
環保
2017年起,馬鞍山市多措並舉,完成36公里長江馬鞍山段的非法碼頭專項整治,將長江幹線82家非法無證碼頭全部徹底拆除。經過整治,長江岸線馬鞍山段生態環境進一步得到恢復和改善。
2018年6月5日,馬鞍山市環保局發布2017年馬鞍山市環境狀況公報。2017年,馬鞍山市空氣品質指數(AQ1)範圍在 23~279之間,其中空氣品質狀況為優的天數有44天,為良的天數有194天。 細顆粒物(PM2.5 ) 年均值濃度為50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二級標準限值; 可吸入顆粒物(PM10 )年均值濃度為83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二級標準。
交通運輸
民航
馬鞍山市區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30公里。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是中國十大機場,中國五大國際貨運機場,中國華東重要的幹線機場,是華東地區僅次於上海浦東的第二大國際空港。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馬鞍山城市候機廳位於東方明珠1956當代文化商業街2號樓。為南京祿口機場周邊16座城市候機樓中單體運營面積最大、服務功能最完善的候機樓。
鐵路
普速鐵路 | 馬鞍山站 | 寧銅鐵路 | ||
高速鐵路 | 馬鞍山東站 | 寧安高鐵、巢馬城際鐵路(規劃中)、揚馬城際鐵路(規劃中)、馬鞍山北沿江鐵路(規劃中) | ||
含山西站 | 商合杭高鐵(建設中) | |||
當塗東站 | 寧安高鐵 |
馬鞍山東站是寧安高鐵上的一座二等站,隸屬上海鐵路局管轄,距南京南站(特等站、全國重要換乘站)約30公里,乘坐動車18分鐘可達。
公路
馬鞍山市高速公路網有205國道(山海關—深圳)、G4211寧蕪高速
、S24常合高速、S22馬滁高速、北沿江高速公路(在建),到南京全程高速公路僅需半個小時車程。馬鞍山汽車站位於紅旗北路,向南步行十分鐘可達馬鞍山老火車站。
馬鞍山新汽車站即馬鞍山綜合客運中心樞紐站,毗鄰馬鞍山東站,為馬鞍山2016年重點建設的標誌性交通項目。
過江通道
馬鞍山長江大橋全長37公里,於2013年12月31日建成通車,為世界第一座三塔懸索橋,是常合高速的過江通道。屆時,馬鞍山市與江北轄縣的聯繫將更加緊密,加強了與合肥經濟圈的互動,方便了當塗江心洲的出行交通交通。
馬鞍山太平府大橋(規劃中)
馬鞍山慈湖公鐵大橋(規劃中)
九華路過江通道項目(規劃中)
水運
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國家一類口岸,大陸首批對台直航港口之一,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流通基地,距長江入海口僅320公里,通航條件好。
鄭蒲新港,又稱馬鞍山鄭蒲深水港,地處馬鞍山市和縣境內, 鄭蒲深水港是長江水道上直插內陸的深水港,位於長江下游北岸,毗鄰馬鞍山、蕪湖、合肥三市之間,位於國務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核心區域。
對於促進馬鞍山乃至安徽與長三角沿江地區實現無縫對接,以港口經濟促進新一輪改革開放使之建成安徽的“北侖港”、安徽江海聯運樞紐中心,成為皖江城市帶崛起新的增長極。鄭蒲港新區將以港興城,港城互動、加快建設中部地區通江達海和生態型臨港產業新城。港口規劃1萬噸及以上泊位26個、5千噸級泊位11個、3千噸級泊位14個、1千噸級泊位9個,可實現年通過能力1億噸。
捷運
與南京捷運對接規劃:
南京捷運8號線(擇機建設)自終點銅井站繼續南延至馬鞍山,稱為寧馬城際S2線,並與南京捷運8號線貫通運營,使得馬鞍山融入南京軌道交通網路。
南京捷運S3號線(建設中)又稱:寧和城際,是一條過江線路,終點站位於南京市浦口區橋林新城黃里,遠期建設將延伸至馬鞍山市和縣。
根據2012年07月17日發布的《馬鞍山市捷運線網規劃》,馬鞍山將建設6條軌道交通線路,其中3條城區骨架線。
線路 | 站點名稱 |
---|---|
捷運1號線 | 慈湖、馬鞍山站、城市CBD、銀黃、姑熟、太白 |
捷運2號線 | 秀山新區、馬鞍山東站、城市CBD、濱江新區 |
捷運3號線 | 馬鋼、城市CBD、大學城、向山鎮 |
捷運4號線 | 花山工業園、秀山新區、大學城、博望 |
捷運5號線 | 姑孰、當塗經濟開發區、太白、年陡 |
捷運6號線 | 烏江鎮、和縣縣城、鄭蒲港新區、橋林新城 |
公交
2014年10月18日,馬鞍山市公共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掛牌成立,股東為馬鞍山市江東控股集團駿馬交通運輸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和市政公用事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比例分別為60%和40%,註冊資本5000萬元。公司主管部門為市交通運輸局。
公司現有營運車輛569輛,營運線路49條,線路總長543.52公里,現有員工1400餘人。
謀劃擬定寧安城鐵公交線路布局初步調整方案,正式出台《馬鞍山市城市公共運輸專項規劃(2013-2030)》並通過評審,全力推進三個公交建設。
一是智慧公交。強化智慧型公交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建立智慧型調度監控系統危駕行為查處平台,實現智慧型調度系統全覆蓋的戰略目標;蘋果IOS版客戶端於4月份上線,手機平台查詢功能全面實現;制定電子站牌建設方案,將營運預案落實納入智慧型調度管理,實現線上監控、科學調度、合理排班、應急指揮。
二是服務公交。提前完成“公交服務升級”新開、調整線路任務;有序做好新購車輛前期準備工作,為新購車型和車輛技術結構的選擇提供決策依據;推進公交場站建設,調整寧安城鐵站前廣場周邊新建的10座公交站亭,將與站前廣場周邊道路建設及站台區建設同步跟進。
三是品牌公交。深化星級品牌建設,以“微笑服務”為載體,抓好星級駕駛員、星級車組、星級線路“三星共創”服務品牌建設。
歷史文化
民歌
當塗民歌是流行於皖東長江兩岸的各類民歌的統稱。早在六朝時期(220-589)就有當塗民歌的記載,劉宋皇帝劉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當塗民歌演唱之一脈。長期生活在當塗的北宋詞人李之儀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的吟唱都屬於民歌範疇。清代當塗人黃鉞以當地風俗民情為主要內容的五十多首《於湖竹枝詞》代表了當時當塗民歌的最高藝術水平。
1949年以後,當塗人民創作民歌、傳唱民歌形成了熱潮,到20世紀50年代末期,發展至鼎盛階段。
當塗民歌語言豐富,結構完整,曲調多樣,唱法獨特,代表曲目有《打麥歌》、《放牛歌》和《姐在田裡薅豆棵》等。
市花
桂花是馬鞍山的市花,在馬鞍山有廣泛的栽植。馬鞍山雨水較多,氣候溫和,適合桂花的生長,一般9月中旬至國慶期間,是桂花盛花期。
市樹
香樟樹是馬鞍山市樹。香樟樹深受馬鞍山市居民的喜愛,馬鞍山市居民常把香樟樹看成是景觀樹、風水樹、寓意避邪、長壽、吉祥如意。
精神
馬鞍山精神:聚山納川 一馬當先,充分展示了馬鞍山移民城市的特徵,涵蓋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體現了開放、包容、和諧的時代特徵;表達了馬鞍山人堅持科學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的滿懷熱情,切合地方發展實際。
詩歌
馬鞍山被中國詩歌學會授予“中國詩歌之城”的榮譽稱號。
馬鞍山是李白的終老之地。自1989年起,當地於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前後,舉辦一屆馬鞍山中國國際吟詩節(2005年初,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中國李白詩歌節)。 1992年,馬鞍山中國國際吟詩節被國家列為中國國際觀光年百項旅遊節慶活動之一。 1995年,被安徽省政府確定為五大節慶活動之一。
馬鞍山中國國際吟詩節、馬鞍山中國李白詩歌節不但形成了自己的活動特色,也成了馬鞍山城市的一個重要標誌,為這座鋼鐵城市贏得了 “詩城”的稱號。
地方特產
東華綠松石:飾品是馬鞍山最有名的特產之一。東華綠松石又名土耳其玉,是一種含水銅鋁磷酸鹽礦物,是最古老的玉石之一。東華綠松石質地細膩,有不透明的天藍色、淡藍色、綠藍色、綠色、帶綠的蒼白色等多種顏色,色彩多樣,手感滑膩溫潤。
黃池醬菜:產自當塗縣黃池鎮,當地豐富新鮮的物產加上百姓由來已久的醬菜製作習俗使得黃池所產的醬菜遠近聞名,在華東地區擁有廣闊的消費人群。這裡的醬菜用料新鮮,工藝考究,口味獨特。
海獅巾被 ;海獅巾被是國家5000家重點骨幹企業之一,是安徽省出口創匯定點生產基地。
採石茶乾:安徽是豆腐的故鄉,用豆腐製作的茶乾更是花樣繁多,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馬鞍山的採石茶乾。採石茶乾色、香、味具全,是一種老少皆宜的營養保健食品,同時也是旅遊、飲酒、喝茶的最佳食品。
洪濱絲畫:安徽馬鞍山市洪濱絲畫藝術有限公司所生產的絲畫作品純手工製作。洪濱絲畫極為講究用色,其作畫用的天然絲棉材料,經過特殊複雜的高溫染色加工,使畫面鮮艷奪目,並且能夠防霉、永不褪色。《洪濱絲畫》工藝精湛,繪畫語言獨特,根據圖案設計出逼真,富於立體感的畫面。十分自然的將貓、狗等寵物表現得惟妙惟肖,山水風景渲染得栩栩如生,真正做到了順其自然,隨心所欲,無物不可入畫,在藝術表現上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意境和高雅的品位,體現出一種大家風範。
旅遊名勝
- 濮塘風景區,位於馬鞍山市東郊,面積約20平方公里,竹海、古樹、清泉、鐘鼓被稱為濮塘“四絕”,新近發現的怪坡更為罕見,被列為安徽省省級風景名勝區。怪坡位於花山區馬濮路旅遊大道濮塘林場路段,全長約200米,寬約16米,坡度為1.85度,具有明顯的上下坡。
- 采石磯風景名勝區位於馬鞍山市西南約5公里處的長江東岸,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因集“雄、奇、險、秀”於一體而居於“長江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史上還有一次宋元大戰在這裡發生,建有太白樓、三台閣、三元洞、林散之藝術館、廣濟寺等景點。
- 甄山寺,又稱甄山禪林,甄山庵,晉山庵。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城東7.5公里處的甄山南麓,寺因山而得名。甄山寺始建於唐代,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寺院內建有佛殿9座,客房、齋堂等一百餘間。橫山,又稱橫望山,因四望皆橫而得名,位於博望區,主峰太陽拱海拔459米。橫山歷史上曾作衡山。
- 靈墟山位於當塗縣城東15公里,高133米,北靠龍泉山,西鄰圍屏山。相傳古時遼東人丁令威來此修真煉丹,化鶴仙去,故稱靈墟山。李白膜拜仙道,蟄居當塗時,寫有《靈墟山》一詩,為《姑孰十詠》中一詠。
- 李白墓園,因李白多次來此停留遊覽,亦名為李家山,山高372米對徑20餘公里。
- 朱然陳列館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區南部的雨山鄉境內,為三國東吳大將朱然之墓。朱然墓發掘於1984年6月,出土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漆器填補了三國美術史的空白,也是已發掘東吳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規模最大的、時間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為80年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三國朱然文物陳列館,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小九華景區,位於馬鞍山採石鎮西北二里處,是從馬鞍山驅車至採石(古鎮)風景區的必經之地。相傳,地藏王曾到這裡住過,留下許多神奇傳說。早在古代這裡就建有地藏王殿。
- 太白樓,位於古鎮採石西南1公里處。與湖南的岳陽樓、湖北的黃鶴樓、江西的滕王閣並稱“長江三樓一閣”,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稱。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李白祠。
- 林散之藝術館,又名“江上草堂”。坐落在採石公園的萬竹塢,與唐李公青蓮祠為鄰,1991年10月落成開館。占地面積3800平方米,藝術館分主館、副館和學術研究館三部分。
- 佳山,原名家山,主峰高105.2米,位於雨山湖東1公里處。1958年被拆毀,1980年,市電視台興建於白雲庵遺址上。
- 雨山,原名乳山,位於市區南部,主峰高103.4米,因山有兩峰凸起,狀似乳房,又因有僧于山腰鑿泉如乳色,故名。後人嫌山名不雅,就其諧音改稱雨山。
- 慈姥山,原名鼓吹山,又名馬和慈母山。位於市區西北,瀕臨長江,距江蘇地界僅500米。西南距馬和輪渡約1.5公里。
- 香泉湖,地處和縣香泉鎮,距離南京66公里。規劃用地約5400畝,其中水面約2400畝,由周邊低山觀音山、獅子山、陳家山在內六座山峰圍合而成,海拔高度均在100米左右。
- 陋室,位於和縣城陋室東街。為唐代長慶四年(824),著名詩人劉禹錫任和州刺史時所建。有銘,著名書法家柳公權書並勒石成碑。
- 霸王祠,又名項王祠、西楚霸王洞、項羽廟。位於和縣烏江鎮東南1公里鳳凰山上。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自刎於此,後人立祠祀之。原有建築99間半,傳說帝王方可建祠百間,項羽未成帝業,只得少建半間。
- 雞籠山,舊名亭山,亦作歷山。坐落在和縣西北約20公里處。狀若雞籠,故名雞籠山。道家《洞天福地記》稱其為“第四十二福地”,素有“江北第一名山”之稱。山中遍布參天古樹,面積4500公頃,立木積蓄16萬立方米,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 “和縣猿人”遺址,位於安徽省和縣西北約45公里善厚鎮汪家山北坡, 海拔23米。
- 凌家灘遺址位於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地處裕溪河中段北岸,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遺址距今5300年,為一處大型新石器時代晚期聚落遺址。凌家灘遺址1998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納入國家“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中的100處重大遺址之一。
- 大漁灘濕地位於安徽省含山縣陶廠鎮境內,面積1萬餘畝,大約形成於350年前,是江淮之間為數不多的生態保存完好的大面積灘涂濕地。
- 古昭關風景區,位於含山縣城北7.5里處,東有馬山,西有城山,整個山脈呈東西走向。
- 運漕鎮,是一個有千年歷史的古鎮,位於含山縣城南40公里,總面積70.3平方公里,4.4萬人口。
- 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含山縣銅閘鎮境內。面積1800公頃,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主要為砂岩、石灰岩、峰林地貌,有大小山峰20座,最著名山峰有鐘山、鼓山、木魚山、歪山等,主峰太湖山海拔450米。太湖山以奇峰、怪石、寺庵“三絕”著稱。
著名人物
陶謙:東漢末年割據群雄之一。擢升陶謙為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一時割據今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一帶,氣勢很盛。三國演義中寫到,“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
周興嗣:南朝梁人,《千字文》作者。 《千字文》是封建社會集識字、書法和教化為一體的問世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幼兒啟蒙教材,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耿 詢:隋人,創造渾天儀,不假人力,以水轉之,施於暗室,候天時皆合。611年為太史丞。著有《鳥情占》。
郭祥正:北宋詩壇主將之一。頻出且有李白遺風,北宋詩壇主將梅堯臣稱其為“天才如此,真太白後身”。轉承議郎,階至朝請大夫。
潘庭堅:翰林院學士。帥府教授。慎密謙約,為太祖所稱。擢中書省博士。同知府事。主會試。
潘黼:官至江西按察使。會修律令,留為議律官。
陶安:翰林院學士,終為江西參知政事。朱元璋十分寵渥於他,御製門帖賜之曰:“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親致祭文,遣使弔唁,謚封“姑孰郡公”。著述頗豐,有《周易集粹》、《陶學士集》(20卷)存世。
邢珣:官至江西右參政。邢因堅持正義,抨擊權臣巨璫惡舉,終被罷官。
蕭雲從:畫家,姑孰畫派始祖。畫《太平山水圖》43幅,此畫是超凡的傑作,鄭振鐸稱其“幅幅皆精”,全部收入《中國版畫史圖錄》。另有長達五丈的畫《歸寓一元圖》,畫上有馬鞍山景觀22處和自題詩24首。此畫被人稱為“極品”。
徐文靖:清史學家。一生淹貫經史,擇善而從。在歷史學、地理學上多有建樹,其《竹書紀年統箋》、《禹貢會箋》等四部著作被收《四庫全書》。
黃鉞:官司至禮部尚書、軍機大臣、戶部尚書,詩書畫自成一體。
夏炘:在諸經的研究方面,於《詩》、《禮》的研究造詣尤深。曾國藩看到他寫的《述朱質疑》、《檀弓辨誣》兩本書,十分感慨,認為他是東南一帶的古經學巨匠。左宗棠還特地吩咐把他的著述共17種81卷彙編成集,並為他題寫“景紫堂全書”書名。皇帝以“年屆耄耋,篤學不倦”的諭旨,命武英殿將《易解》刊刻頒發,其餘兩書留下閱覽。左宗棠奏請國史館立傳,奉皇上“學有經術,通知時事”的批示,將夏炘入婺源名宦祠和當塗鄉賢祠。
夏炯:治諸經註疏之學,以及六書音韻學等。尤其對程朱理學,闡述精闢,對當時的學術界影響很大。
學使羅椒生看罷他的文集後,稱讚它“博洽精核,世罕倫匹”。內務部咨請清史館為他立傳,並將他列入鄉賢祠奉祀。
夏燠:在音韻學方面十分精通,對各種口型發出的語音解析度極高。寫成《四聲切韻表詳校》行世,在音韻學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夏燮:特別注重諸經研究,在《禮》的研究上造詣尤深。精於音韻學的研究。曾國藩視他為左右手。侍郎胡肇智贈給他一首詩,其中有“筆下能為萬人敵,案頭惟有一琴橫”之句,可謂他儒雅一生的寫照。內務部咨請清史館將夏燮立傳入鄉賢祠奉祀。
徐靜仁:實業家。去上海創辦溥益紡織公司,首創萬綻紗廠一條龍生產法。投資創辦大有晉鹽墾公司。任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董事。與聶雲台等共建上海華商紗廠聯合會。
奚侗:史學家。對中國古典哲學、文學很有研究。所著《莊子補註》4卷414條,人稱“解莊自郭氏以下殆無有善於此者”。《老子集解》2卷,以老子傳本頗有異同而校核是非。其對老莊之研究,頗受國內外一些研究學者的欽佩。
謝循初:心理學家。上海市心理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是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專家。著有《心理學史》、《心理學綱要》、《心理學》,譯著有《現代心理學派別》等。
端木愷:法學家(紐約大學法學博士)台灣東吳大學校長。東吳大學董事長。 (歷任孫科內閣秘書長,國民黨司法院行政法院院長、財政部政務次長、交通部長)
周道濟:法學家。首位國家法學博士。
周可涌:甘蔗學專家。中國甘蔗協會第一屆理事長。
楊紉章: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領導稱讚她是“地理學界的穆桂英”。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1年月含冤而死。
吳泰昌:《文藝報》副主編,現為文藝報社顧問、編審。兼任中國散文學會、《小說月報》、《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顧問,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研究生導師。已出版評論散文集《夢裡滄桑》、《我親歷的巴金往事》等10餘部。
蘇里:電影導演 作品:《平原游擊隊》《劉三姐》《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紅孩子》等。
楊俊:被譽為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主演黃梅戲影片《孟姜女》名聲大振。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院長。
朱良文:建築學家。中國傳統民居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負責籌建了雲南工學院建築學專業及建築學系。
徐仁:古生物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大懋:熱力渦輪機和熱能工程專家。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高級顧問、科技委副主任。我國第一位獲論文工程博士學位者。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士。
李淑錚: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全國人大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全國人大中國—歐洲議會友好小組主席,任中國——朝鮮友好協會會長。
駱惠寧:中共青海省委書記、青海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趙正永:中共陝西省委書記、陝西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城市榮譽
馬鞍山市依山環湖擁江,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風韻的濱江山水園林城市,人文風光秀麗,生態環境優美,馬鞍山是新興移民城市,文化特徵開放包容,市民素質較高。社會安定和諧,公眾對社會治安狀況的滿意率達97.1%。
全國文明城市 | 國家衛生城市 | 國家園林城市 |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城市 | 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 |
聯合國杜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城市 | 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城市 |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 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 |
2017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第57位 |
對外交往
序號 | 國家 | 城市 | 結交時間 |
---|---|---|---|
1 | 加拿大 | 哈密爾頓市 | 1987.10.01 |
2 | 日本 | 伊勢崎市 | 1989.11.09 |
3 | 韓國 | 昌原市 | 1994.10.27 |
4 | 西班牙 | 阿爾岡達得雷伊市 | 2002.05.30 |
5 | 澳大利亞 | 高嘉華市(又譯:科克拉市) | 2003.09.05 |
6 | 美國 | 吉獅堡市(又譯:蓋爾斯堡市) | 2008.05.16 |
7 | 墨西哥 | 特拉內潘特拉市 | 2008.09.05 |
8 | 阿根廷 | 薩帕拉市 | 20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