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學家。筆名孟池,湖南衡陽人。中國共產黨員。北京大學畢業。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尤專於西域史研究。曾參加整理馬王堆帛書,綴合成《戰國縱橫家書》。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國中亞文化研究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外關係史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國際中亞文化研究協會理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亞文明史》編委。著有《西域史地文物叢考》,翻譯或與他人合譯有《斯巴達卡斯》、《伏爾泰評傳》、《古代社會》、《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等。
馬雍(1931-1985)
中國歷史學家。筆名孟池。中國共產黨員。湖南衡陽人。1954年以研究生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後歷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中外關係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兼任中國中亞文化研究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國際中亞文化研究協會理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亞文明史》編委會委員以及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等職。
馬雍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在西域史方面造詣尤深。主要成果已彙編成《西域史地文物叢考》一書。馬雍治學能突破文獻的藩籬,注意利用實物資料印證、補充和訂正文獻記載。他經常親自鑒定文物、考察遺址。早年動過大手術,身體嚴重殘廢,但他足跡仍遍布新疆各地。在實物資料中,最重視出土文書。他參加了馬王堆帛書的整理。主要由他綴合的《戰國縱橫家書》是一部久已失傳的重要典籍。他又是中國對新疆出土的佉盧文書進行全面調查、分析而作出成績的第一人。1979年,他積極參加中國中亞文化研究協會的籌建工作,以後一直主持該學會的日常工作,規劃《中國中亞文化研究叢書》的編寫、出版,並主編中國中亞學第一個大型綜合性學術刊物《中亞學刊》。同時他又參與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和歷史研究所中外關係史研究室的籌建,並擔任領導工作。
馬雍掌握多種外語,重視介紹國外學術名著,翻譯或與他人合譯了《斯巴達卡斯》等多種世界名著。
遺作目錄·漢文之部
一 論文
1 孔尚任及其桃花扇,載《元明清戲曲研究論文集》,作家出版社,1957。(又載“文學遺產”7)。
2 我國歷史上的新疆,國家文物局鉛印本(內部資料,未刊)。
3 近代歐洲漢學家的先驅馬爾蒂尼,載“歷史研究”1986年第6期。
4 伏爾泰,載《外國歷史名人選》,近代史部份,上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5 開展中亞學研究的重要意義,“百科知識”,1984年第1期。
6 公元前七至二世紀的中國新疆地區,“中亞學刊”第3輯,中華書局,1990。(合作者:王炳華)
二 短文和論考
1 《水滸傳》李逵故事來源,“文史”8(1980)。
2 《孫臏兵法》“禽龐涓”解,“文史”9(1980)。
3 鍾馗考,“文史”13(1982)。
4 《法顯傳》中之“苻行堂公孫”,“文史”24(1985)。
5 佉盧文,載《中國民族古文字》,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編印,1982。
三 《中國大百科全書》條目釋文
佉盧文
(以上《民族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
大月氏西遷 翕侯
罽賓 薩珊王朝統治下的貴霜
屈底波 塔希爾王朝
薩曼王朝 廓爾王朝
(以上《外國史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0)
張騫 竇憲
班超 班勇
西域都護 西域長史
樓蘭 鄯善
車師 于闐
莎車 疏勒
龜茲 焉耆
阿尼哥
(以上《中國歷史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
四 動態
1 新疆吐魯番出土漢文文書整理簡況,“中國史研究動態”1979年第1期。
2 國內中亞史研究狀況,《中國歷史年鑑》,1980。
3 國外敦煌學研究情況,《大百科全書年鑑》,1980。
五 專著
《〈尚書〉史話》,中華書局,1982。
六 其他
1 論西周時代的“庶人”,歷史研究所鉛印本。(合作者:應永琛)
2 新疆歷史文物,文物出版社,1978。(合作者:王炳華)
七 譯著
1 《斯巴達卡斯》,〖蘇〗密舒林著,中華書局,1955。
2 《伏爾泰評傳》,〖蘇〗阿爾塔蒙諾夫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
3 《阿古利可拉傳·日耳曼尼亞志》 ,〖古羅馬〗塔西陀著,三聯書店,1958。商務印書館,1985再版。(合作者:傅正元)
4 《古代社會》,〖美〗摩爾根著,商務印書館,1981。(合作者:楊東蓀、馬巨)
5 《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美〗羅斯托夫采夫著,商務印書館,1985。(合作者:厲以寧)
遺作目錄·外文之部
1 Daxing City Planning as a Model of Asian Capitals, Asian Culture Vol. XXVIII, UNESCO: 1980 .
2 新疆內のシルクロ-ド,“新疆の旅”,中國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
3 Attivita di Martino Martini in Cina e sue opere di storia e geografia della Cina, Martino Martini 衛匡國, Italy, Provincia Autonoma di Trento: 1983.
4 A Rota Da Seda, Correio, No.8, UNESCO: 1984.
5 A Survey of the Chinese Documents of the Gaochang Prefecture Discovered in Turfan, Proceedings of the 31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uman Sciences in Asia and North Afirica, Vol.II. Tokyo: 1984,
6 A Historical Study on the Sino-Kharoh Bilingual Coins Discovered in Khotan, Journal of Central Asia, Vol.VIII-1, 1985. (Published in Islamabad, Pakistan)
7 A Study on "Skull-Made Drinking Vessel", Religious and Lay Symbolism in the Altaic World and other Papers, Wiesbaden, 1989, pp.184-190.
8 The Culture of the Xinjiang Region,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of Central Asia, Volume II, The development of Sedentary and nomadic civilizations: 700 B.C. to A.D.250, Paris: UNESCO Publishing, 1994, pp.209-225.(合作者:王炳華)
9 The Western Regions under the Hsiung-nu and Han,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of Central Asia, Volume II, The development of Sedentary and nomadic civilizations: 700 B.C. to A.D.250, Paris: UNESCO Publishing, 1994, pp.227-246.(合作者:孫毓棠)
案:
馬雍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史學家。可惜留下的論著很少,遠遠不足以說明他的才氣、學問和見識。更令人遺憾的是,即使這些為數不多的作品,也不能集中出版,以饗讀者。
馬雍先生臨終前曾囑我整理出版他的遺作,限於當時條件,我只能將他最重要的論文收編為《西域史地文物叢考》一書(文物出版社,1990);其餘斷金碎玉,散見於各刊物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已頗難尋覓。其中有的是在先生去世後問世的;有的篇幅雖小(特別是發表於“文史”的各篇),不失為精心之作;有的僅有外語文本,很少為國內學者注意;毫無疑問,全都有裨於學問,而對於研究先生本人有興趣的學者,尤其是應該了解和掌握的。
我早就想將《叢考》未收諸篇編一目錄,卻一直因種種原因未能著手,光陰迅速,轉眼自己已經到了馬雍先生去世的年紀,終於覺得此事不能再拖。以下便是我搜求所得,連同譯著等,略按發表年代,分類臚列,以備檢索,亦望識者指點疏漏,使臻完備。
余太山 199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