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
馬鈴薯卷葉柄,Potato leaf-roll virus,縮寫為PLRV
分布和危害
該病毒在世界上最早發現於1916年,是造成馬鈴薯嚴重減產的病毒病害。此病害分布廣泛,我國許多馬鈴薯品種感染這種病毒病,在黑龍江省北部常發現PLRV與PSTVd或紫頂病(即類菌原質體)符合侵染,加重病情,嚴重減產,一般減產幅度20%-80%。減產的程度除多病原物符合侵染因素外,還取決於馬鈴薯品種和病毒株系,以及栽培條件等。
被侵染的馬鈴薯症狀
當年初次侵染的症狀,主要表現病株頂部的幼嫩葉片直立變黃,小葉沿中脈向上捲曲,小葉基部著有紫紅色。續發性為二次侵染(即用上年PLRV初侵染塊莖,在下年做種再發病) 侵染的病株症狀,表現全植株病狀較為嚴重,一般在馬鈴薯現蕾期以後,病株葉片由下部至上部沿葉片中脈捲曲,呈匙狀,葉肉變脆呈革質化,葉背又是出現紫紅色,上部葉片褪綠,重者全株葉片捲曲,整個植株智力矮化。塊莖變瘦小,薯肉呈現銹色網紋斑。初侵染病株減產程度小於續發性侵染病株。PLRV病株典型症狀和複合侵染病株症狀。
病原
馬鈴薯卷葉病毒(PLRV),異名為馬鈴薯韌皮部壞死病毒。
被侵染的馬鈴薯品種及其寄主範圍
被侵染的馬鈴薯品種
克新1號,克新2號,克新4號,白頭翁,紅紋白,292-20(多子白),同薯8號,東農303,里外黃,高原3號,高原4號,克疫,波蘭1號,深眼窩,烏盟601。
侵染的其他植物
楊酸漿,千日紅,紫花球果曼陀羅,白花刺果曼陀羅,番茄,青葙,西風谷等。
發病特點
馬鈴薯卷葉病毒是最重要的馬鈴薯病毒性病害,通過蚜蟲傳播,也通過感染病毒的塊莖傳播。在中原二季作地區普遍發生,易感品種損失可達90%以上,一般減產40%-70%.
傳染途徑
PLRV不能職業接觸傳毒。可通過人工嫁接傳毒。在自然條件下,僅由蚜蟲傳毒 。田間最有效的傳毒媒介是桃蚜,其他蚜蟲如馬鈴薯長管蚜、百合新瘤蚜和茄溝無網蚜等均可將PLRV傳播到馬鈴薯上。蚜蟲為持久性傳毒。蚜蟲須經長時間飼毒和放毒的全過程。病毒經過蚜蟲緣針,進入腸道,再由淋巴送到唾腺,病毒在蚜蟲體內增殖。從得毒到有傳毒能力,其間有一個潛育期,故名為循回性病毒。蚜蟲終生帶毒。蚜蟲在感染PLRV的馬鈴薯植株上取食半小時後,須再經1h才有傳毒能力。在人工利用蚜蟲傳毒時,選用出生9d的蚜蟲在4℃條件下飢餓24h,在毒株上飼毒1-2h時的傳毒效果較好。
防治方法
(1)培育、選用脫毒的馬鈴薯健康種薯,繁種過程中拔除帶卷葉病的病株,防止蚜蟲傳毒,及時噴藥滅蟲。
(2)採用無毒種薯,各地要建立無毒種薯繁育基地,原種田應設在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並通過各種檢測方法汰除病薯,推廣莖尖組織脫毒,生產田還可通過二季作或夏播獲得種薯。
(3)培育或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