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譽煒

馬譽煒

馬譽煒,男,將軍,漢族,1956年9月生,河北景縣人,研究生文化程度,1976年9月入黨。 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善後辦副政委。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馬譽煒,男,1976年入伍,197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西安政治學院。曾參加唐山抗震救災和邊境自衛防禦作戰,先後榮立兩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曾任北京衛戍區政治部主任, 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善後辦副政委。

中部戰區善後辦副政委 馬譽煒將軍 中部戰區善後辦副政委 馬譽煒將軍

1976.02—1978.1238軍114師341團1機連戰士;

1978.12—1979.0738軍114師341團1機連排長;

1979.07—1981.0638軍114師政治部幹部科幹事;

1981.06—1983.0938軍政治部幹部處幹事;

1983.09—1985.09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政治機關幹部專業學習;

1985.09—1986.0938軍114師341團1營政治教導員;

1986.09—1988.03成都軍區第12偵察大隊政治處幹事;

1988.03—1990.1238軍114師341團政治處主任;

1990.12—1994.11北京軍區政治部幹部部調配處處長;

1994.11—1996.12北京軍區政治部群工部群工處處長;

1996.12—1997.07山西省忻州軍分區黨委常委、副政委;

1997.07—2003.0363集團軍炮兵旅黨委書記、政委;

2003.03—2005.11內蒙古烏海軍分區黨委書記、政委,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委常委(其間:2004.09—2005.01中央黨校地廳級幹部培訓班學習);

2005.11—2006.10內蒙古呼倫貝爾軍分區黨委書記、政委;

2006.10—2009.1 呼倫貝爾市委常委、內蒙古呼倫貝爾軍分區黨委書記、政委。

2009.1—2013 北京衛戍區政治部主任。

2013—2016 .01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2016·01— 2018.07 中部戰區善後辦副政委。

2018年7月,據澎湃新聞,馬譽煒已不再擔任北京軍區善後辦副政委一職。

根除腐敗

馬譽煒講,防止微小的腐敗,重要的是有法紀意識。“思”而出乎理智,“做”而有所顧忌,“行”而合乎政策法紀。要自覺破除特權思想,以平和心態對待權力,恪盡職守,務實為民。要把政策法紀當作“護身符”、“保護傘”,主動自覺地把自己運用權力的過程,納入組織的監管和民眾的監督之下,做到方向明、路數清,行得端、坐得正,經得起時間、實踐和民眾的檢驗。

善後工作

中部戰區善後辦副政委 馬譽煒將軍 中部戰區善後辦副政委 馬譽煒將軍

善後系統處在正風肅紀一線,必須堅決貫徹習主席全面從嚴治黨重大戰略決策,認真落實黨中央、中央軍委關於正風肅紀一系列指示要求,堅持把加強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緊抓不放,針對善後任務特點和工作實際,以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態度,強力正作風、糾歪風,為深化改革提供堅實保障。

習主席在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指出,無數案例證明,黨員“破法”,無不始於“破紀”。善後系統要在認真貫徹落實已有制度規定的基礎上,區分不同人員、不同崗位、不同行業,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細化,健全完善制度規定。當前,善後系統要緊跟軍隊深化改革進程,加強對黨中央、中央軍委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人和事,對落實決策部署不堅決、搞變通的問題,從嚴從快查處,樹立初始即嚴、處處從嚴的鮮明導向,使嚴格按原則、按政策、按規矩、按程式辦事的觀念深入人心,落實制度、遵規守紀、嚴格自律形成常態。

旗幟領航

衛戍區馬譽煒主任參加“八一”文藝匯演 衛戍區馬譽煒主任參加“八一”文藝匯演

旗幟引領方向,旗幟凝聚力量。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我軍作為黨締造和領導的人民軍隊,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新的歷史時期,始終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始終不渝地在履行職能使命的生動實踐中高舉黨的旗幟、捍衛黨的旗幟,譜寫了軍隊科學發展、全面發展的輝煌篇章。實踐已經和正在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凝聚軍心士氣的力量源泉,也是加強部隊思想政治建設的科學指南。只要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旗幟的引領下大力加強部隊思想政治建設,就能夠確保我軍始終成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確保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確保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

將軍作家

馬譽煒 將軍作家 馬譽煒 將軍作家

隨著全民閱讀工程的推廣,“書香中國”建設進程加快。軍營閱讀,是實現全民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軍85周年之際,通過選取“八個一”,即一位將軍、一名士兵、一個作家、一個哨所、一座軍營、一個圖書館、一個出版社、一個軍兵種,去感受他們的閱讀情懷,聆聽他們的讀書感悟,感受他們“文采飛揚”的一面。

馬譽煒從入伍那一天起,一直用詩來記錄自己的軍旅生涯。

從西南邊陲的“貓耳洞”,到北國戍邊固防的“地窖子”;從京城軍事首腦機關到晉北塞上的“戰神勁旅”;從“大漠孤煙直”的烏海地區,到林海雪原的呼倫貝爾……軍旅與詩意同行,馬譽煒一直有詩作問世。

社會兼職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內蒙古自治區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雜文學會理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