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詩其五

馬詩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詞語翻譯

燕山——山名,在現河北省的北部。

鉤——彎刀,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金絡腦——用金子做的籠馬頭的絡頭。這裡喻指馬受到重用。

作者簡介

李賀

(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後世因稱他為李昌谷。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李昌谷、李奉禮,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自稱隴西長吉、龐眉書客、唐諸王孫、李長吉。李賀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家居福昌之昌谷,後人因稱李昌谷.體貌細瘦,巨鼻,通眉,長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外出時背一破囊,得句即寫投囊中,暮歸足成詩篇.他的母親見他作詩辛苦,責怪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雖家道沒落,但李賀志向遠大,勤奮苦學,博覽群書,順利通過河南府試,獲得了“鄉貢進士”的資格。但李賀的競爭者毀謗他,說他父名晉肅,當避父諱,不得舉進士。韓愈曾為此作《諱辯》,駁斥無恥奧步,鼓勵李賀應試。但無奈“闔扇未開逢猰犬,那知堅都相草草”,禮部官員昏庸草率,李賀雖應舉赴京、卻未能應試,遭饞落第。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死。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裡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像力,構造出波譎雲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他因此被後人稱為“詩鬼”。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裔,但其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但賀終不得登第。後來做了三年奉禮郎,鬱鬱不平。在京時,居崇義里,與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等為密友,常偕同出遊,一小奴騎驢相隨,背一破錦囊。李賀得有詩句,即寫投囊中,歸家後足成完篇。母鄭夫人常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後辭官歸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長治)依張徹一個時期。一生體弱多病,27歲去世。李賀曾自編其集。有《李賀詩歌集注》

詩句翻譯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就如彎鉤一般。

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黃金打造的籠頭,讓我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立下汗馬功勞呢?

解析

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乍看是運用賦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象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其六)匠心正同,“鉤”是一種彎刀,與“玉弓”均屬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鬥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啟後兩句的抒情,又具興義。

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麼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勳呢?《馬詩》其一云:“龍背鐵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襜,誰為鑄金鞭?”“無人織錦襜”二句的慨嘆與“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馬當作良馬對待,以效大用。“金絡腦”、“錦襜”、“金鞭”統屬貴重鞍具,都是象徵馬受重用。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

此詩與《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都是寫同一種投筆從戎、削平藩鎮、為國建功的熱切願望。但《南園》是直抒胸臆,此詩則屬寓言體或比體。直抒胸臆,較為痛快淋漓;而用比體,則覺婉曲耐味。而詩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鉤喻月,也是比;從一個富有特徵性的景色寫起以引出抒情,又是興。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從句法上看,後二句一氣呵成,以“何當”領起作設問,強烈傳出無限企盼意,且有唱嘆味;而“踏清秋”三字,聲調鏗鏘,詞語搭配新奇,蓋“清秋”草黃馬肥,正好馳驅,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恰是“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杜甫《房兵曹胡馬》)。所以字句的鍛鍊,也是此詩藝術表現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鑑賞

李賀的《馬詩》共有23首,名為詠馬,實際上是借物抒懷,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和建功立業的抱負。這裡所選的是第五首。

廣闊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彎如金鉤。這邊塞爭戰之處,正是良馬和英雄大顯身手之地;然而,何時戰馬才能配上金制轡腦,飛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詩語言明快,風格健爽。前兩句寫景,寫適於駿馬馳騁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後兩句抒情,自比為良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馬詩

馬詩

作者李賀

其一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其二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其三

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其四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⑴。 何當金絡腦⑵,快走踏清秋。

其六

飢臥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liè)焦珠色落,發斷鋸長麻。

其七

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乾。 君王若燕去,誰為曳車轅?

其八

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

其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夜來霜壓棧, 駿骨折西風。

其十

催榜渡烏江⑶,神騅泣向風。 君王今解劍⑷,何處逐英雄?

其十一

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麒麟。 午時鹽坂上,蹭蹬溘風塵。

其十二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其十三

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

其十四

香幞赭羅新,盤龍蹙蹬鱗。 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

其十五

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 一朝溝隴出,看取拂雲飛。

其十六

唐劍斬隋公,拳毛屬太宗⑸。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飄風。

其十七

白鐵銼青禾⑹,砧間落細莎。 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⑺。

其十八

伯樂向前看,鏇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⑻,何日驀青山?

其十九

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二十

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 欲求千里腳,先採眼中光。

其二十一

暫系騰黃馬,仙人上彩樓。 須鞭玉勒吏,何事謫高州?

其二十二

漢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 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

其二十三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意解

⑴大漠:原指沙漠,這裡指北方的原野。燕山:此指燕然山,是西北產良馬之地,現河北省的北部。大漠、燕山,皆馬之故鄉。鉤:彎刀,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⑵何當:何時才能夠。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說明馬具的華貴。漢樂府《陌上桑》:“黃金絡馬頭。” ⑶烏江:一作江東。 ⑷君王:一作吾王。 ⑸拳:“拳”下換“毛”。 ⑹銼:用銼磨東西 ⑺金埒:借指豪侈的騎射場。 ⑻掊:音póu。

詩句體會

這首詩看起來是寫馬,其實是借馬來抒情,抒發詩人懷才不遇,不被統治者賞識,但又熱切期望自己的抱負得以施展,可以為國建立功業。  此篇寫良馬出自名地,而邊陲天地廣闊,正可奮勇賓士,唯待知遇名主也。何當二字,托出盼望之意。李賀生活的時代,藩鎮割據,戰事頻頻,作者以名馬自喻,言雖然生逢用人之時,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這是李賀馬詩的基本意旨。李賀在其短暫的一生中,一直懷有建功立業之心,為此,他甚至寧願投筆從戎。但這一理想終難實現,所以他的詩中總會有一股鬱鬱不平的悲憤之氣。  《馬詩》二十三首的表現方法總體上屬比喻。而此詩在比興手法運用上卻特有意味。    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  此詩與《南園》都是寫同一種投筆從戎、削平藩鎮、為國建功的熱切願望。 詩文大意:在燕山大漠(此處為互文),明月如銀鉤,在月光照耀下,沙塵像雪片紛紛揚揚。何時能夠騎上我的鐵甲快馬,在清秋時節任意馳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