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劍南時期
劍南時期(709~733)為道一早年經歷時期,這一時期包含道一出家、受具足戒以及思想啟蒙等。
道一幼年在本邑羅漢寺依處寂(665~736)出家。
二十歲前後在渝州(今重慶)依圓和尚受具足戒。曾師從著名僧人、新羅國王子無相禪師(683~762)。這一時期的遊學,主要接受了五祖弘忍一系的影響,奠定了禪學思想的基礎。
衡岳時期
衡岳時期(733~742)馬祖道一跟隨南嶽懷讓禪師參學有十年之處,後來去江西做方丈。懷讓禪師去世後,馬祖道一繼承了他的衣缽。在懷讓的六位入室弟子當中,只有他得到了心傳。
開元年間至衡岳,師從於懷讓禪師,度過了青年時代,接受了六祖惠能衡岳一系的教育。
天寶元年(742年)道一住建陽(今福建建陽)佛跡嶺,開始聚徒教化,自創法堂,開堂說法。
江西時期
江西時期(742~788)離開福建建陽後先在臨川(今江西臨川縣)的西里山,又至虔州(今江西贛縣)的龔公山(今名寶華山)寶華寺弘法28年。前後三十餘年間,廣聚徒眾,隨所化攝,漸成氣候。
唐大曆(768—779)年間,道一應邀來到洪州(今江西南昌)開元寺(今佑民寺)說法,四方信徒雲集洪州,入室弟子139人,使開元寺成為江南佛學中心,此後便以洪州為中心開創立派活動,創立了“洪州禪”。
唐貞元四年(788年)二月初一,馬祖圓寂,世壽八十,弟子奉靈骨歸寺於建昌石門山泐潭等。
唐憲宗元和年間賜馬祖諡號“大寂禪師”。
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世宗加封馬祖為“普照大寂禪師”。
主要成就
馬祖道一在洪州的開元寺說法,使開元寺成為江南佛學中心。建立了馬祖道場,創立了“洪州禪 ”。
道一和師傅懷讓相比,道一是廣授門徒的禪師。懷讓那一輩人如果是靜修僧的話,馬祖則是開宗門的一代。江西的法嗣,據史書說,廣布天下,影響深遠,稱洪州宗(洪州禪),與青原一系下的石頭宗遙相呼應,自此禪宗大盛於天下。
馬祖道一的禪法,從引導修行者達到最好修行境界的角度看,分為三個階段,即他用了“三段論”,從“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到最後的“平常心是道”。
主要作品
《江西馬祖道一禪師語錄》
史書記載
《景德傳燈錄》記載道一門下弟子很多,其中入室弟子依有139人。
《祖堂集》記載道一門下弟子有88人,各自弘化一方。
記述馬祖道一禪法的資料主要有《景德傳燈錄》、《祖堂集》、《古尊宿語錄》、《四家語錄》等。在《四家語錄》卷一里收有《江西馬祖道一禪師語錄》(簡稱《語錄》)一卷。
軼事典故
磨磚成鏡
南嶽般若寺的懷讓禪師看到馬祖天天關起門來用功,不知道他的功夫是否正確,就來敲馬祖的門,聽見裡面並無回答,就又加大力量,把門拍得山響,馬祖受不了吵鬧,把門打開了。
懷讓禪師問道:“大師天天枯坐在這裡,如果不修止觀功夫,怎么能夠成佛呢?”
馬祖未理解懷讓禪師的話,反而覺得厭煩,就又關起門來坐禪。懷讓禪師於是想了一個辦法,拿起磚頭來,在馬祖草庵前用力磨起來,一連磨了很多天,聲音非常刺耳,馬祖靜不下心來,開了庵門,循聲找去,看見還是那天敲門的和尚在磨磚,就不高興地問道:“禪師,你磨磚究竟是要乾什麼?”
懷讓禪師哈哈一笑,說:“我磨磚是想做一面鏡子。”
馬祖奇怪地問:“磨磚哪能做成鏡子呢?”
懷讓禪師說:“是呀,磨磚不能成鏡,那么一味枯坐就能成佛嗎?”
馬祖一聽,豁然開悟,如醍醐灌頂,心情十分愉快,於是就投在懷讓禪師的門下聆聽教誨,終於成了禪宗的一代宗師。
懷讓告誡馬祖:磨磚成鏡,同掘地看天,緣木求魚一樣,雖是苦行,但無法達到目的。禪悟不等於一味枯坐,要反觀自心,才能洞見真如。
賞月勘徒
馬祖門下有百丈懷海、南泉普願、西堂智藏三大得意弟子。
有一天傍晚,師徒四人在一起看月。師問:“正這樣的光景怎么樣?”
西堂答:“正好供養。”
百丈答:“正好修行。”
南泉則拂袖而去。
馬祖說:“智藏是參讀經的主兒,懷海是位禪家,只有普願,超然物外。”
日面月面
唐憲宗貞元四年的正月,馬祖在建昌登石門山。在山林間漫步時,見洞壑平坦,心生愛意,對身旁的人說:“下個月我的這把老骨頭就要到這裡來了!”回到寺中後,就顯出病症來。病中有一天,馬祖大師突然表現得不安,院主就問:“和尚這幾天尊候如何?”
“日面佛(壽命為1800歲),月面佛(壽命只有一晝夜)。”馬祖回答。
這是馬祖滅前留下的最後一則公案,後人多有參解。有人用左眼是日面佛、右眼是月面佛解釋,《碧岩錄》說都是“沒交涉”,不相干。有位尼總持重病,作頌:“氣絕絕精緒,舉意意無路,瞬目尚無小,常年不出戶。”頌被一位芙蓉道楷禪師見到,說:“只此一頌,自然紹得吾宗。”是說此頌有馬祖當年日面佛、月面佛的禪境。人在死之將臨的病中,萬念寂然不起,只有生命的本能在動,是最易由此自見心性的,馬祖的“面佛”或許就說的是這種境界。
得法弟子
百丈懷海
百丈懷海禪師是洪州宗風開創者馬祖道一大師的法嗣,唐代禪宗高僧,是中國禪宗史上的重要人物,禪宗叢林清規之制定者。原籍太原,遠祖因西晉懷帝永嘉戰亂,移居到福州,俗姓王。唐中葉時由於舊教規和戒律與禪宗發展存在尖銳矛盾,百丈懷海為求禪宗發展大膽進行教規改革,設立了百丈清規,這對禪宗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其門下開衍出臨濟宗、溈仰宗二宗。
西堂智藏
西堂智藏禪師(738年-817年)是馬祖道一禪師的著名弟子。俗姓廖,南康(今江西贛縣)人,23歲師從馬祖於臨川西里山,又七年遂受法。馬祖去世前不久,智藏自鍾陵(今江西南昌)至龔公山結茅而居,益為門人所重。智藏是馬祖的大弟子之一,在馬祖門下占有重要地位。
南泉普願
南泉普願法師(748年~834年)是馬祖道一的得意門生。俗姓王,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縣)人,是禪宗南嶽繫懷讓禪師的二世弟子。他九歲時跪請父母同意他出家,投奔密縣大隗山大慈禪師學習禪道。他刻苦勤勉,守志不渝,從事勞作,手足出繭,長出凍瘡,也毫不顧惜,因此深得大師喜愛。普願法師承襲了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的學風,重視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將洪州禪風發揚光大。
人物評價
據宋代希叟紹曇所撰《五家正宗贊》說他容貌奇異,牛行虎視,舌頭長得可以觸到鼻,腳下有二輪文。
日本哲學、佛學、漢學大師鈴木大拙指出:“馬祖為唐代最偉大的禪師”。
新文化運動領袖、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胡適稱馬祖為“中國最偉大的禪師”。
後世紀念
寶峰寺
寶峰寺為馬祖道一的重要道場。位於江西省靖安縣城以北20公里的寶峰鎮寶珠峰下、泐潭之濱。初名為“泐潭寺”,又名“法林寺”,因坐落在石門山內,故有“石門古剎”之稱。該寺為江南著名古剎,向來在東南亞、日本、朝鮮等地享有盛名。
捨得塔
唐貞元七年(791年),左僕射德爾奉德宗聖旨來為馬祖建捨得塔。
文化節
什邡市於2005年舉辦了首屆馬祖文化節,首次向世人傳播了禪宗一代宗師馬祖道一及其“馬祖文化”。
2009年正值馬祖誕辰1300年,什邡市舉行第二屆馬祖文化節大型紀念活動,進一步弘揚馬祖文化,在四川什邡馬祖羅漢寺舉辦的馬祖文化節主題為“傳承馬祖文化,和合天地十方”,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等諸山長老、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話如何弘揚和傳承馬祖文化。
圖書
馬祖道一與中國禪宗文化
主詞條:馬祖道一與中國禪宗文化(楊曾文、蔣明忠著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馬祖道一與中國禪宗文化》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於2006 年9月正式出版,主要講述在馬祖大師中國佛教史和文化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上承菩提達摩祖師至六祖慧能大師以來“以心傳心”的宗旨,倡導“即心是佛”,注重內心覺悟的禪風,下啟溈仰、臨濟二宗,在推進佛教進一步中國化和貼近民眾日常生活方面做出重大貢獻。
馬祖道一禪法思想研究
主詞條:馬祖道一禪法思想研究(邱環著 出版社:巴蜀書社)
《馬祖道一禪法思想研究》是巴蜀書社於2007 年11月正式出版,主要論述了馬祖的生平、禪法思想、禪法傳導方式以及禪宗內部各宗派的興衰狀況及原因分析。對馬祖禪學思想和傳法方式從新的視角進行了詮釋,勾畫出馬祖禪學思想的特色,並進而確定其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