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蒙

馬爾蒙

法國軍人,大革命時代將領,拿破崙帝國元帥。曾屢立戰功,法國戰役中背叛拿破崙。鎮壓七月革命失敗後流亡國外。馬爾蒙用了近一年的時間來養傷,1813年3月,他出任第六軍軍長,5月2日,在呂岑之戰中率部攻擊聯軍的左翼,5月20-21日,又參加了包岑戰役,8月26-27日轉戰德勒斯登。馬爾蒙最初試圖扭轉敗局,但他受了傷,將指揮權交給龐納將軍,後者陣亡後,貝爾特朗·克洛澤爾將軍繼續奮戰,但大勢已去,只能向布爾戈斯撤退。馬爾蒙寫信給聯軍司令費利克斯·施瓦岑貝格:"根據元老院的法令,軍隊和人民已經解除了效忠拿破崙的誓約。

簡介

奧古斯特*馬爾蒙 (Auguste Marmont,拉克薩公爵)1774年7月20日生於勃艮第的塞納河畔的沙蒂永小城。他的父親是一位退休的皇家官員,擁有一家冶鐵廠。馬爾蒙少年進入炮兵學校,畢業後於 1792年任少尉。不久升任中尉。

生平

1793年升上尉。1793年在土倫戰役中引起了炮兵司令拿破崙的注意,兩人成為摯友,即使在拿破崙因遭誣告而落魄之時,馬爾蒙仍然跟隨左右。1794年他被調入義大利遠征軍,路易·夏爾·安東瓦尼·德賽·德·維古將軍手下供職,參加1795年10月的美因茨之戰。1796年,在拿破崙出任義大利軍團司令後,他被晉升為少校,並擔任其隨從副官,先是在5月10日的洛迪之戰中榮立戰功,接著在8月5日的卡斯奇里恩之戰中,他果斷地將12門重炮移動到最前線,一齊發射,使得法軍在很短的時間裡,便擊毀了奧軍的許多工事,並攻下了關鍵的美多耳高地。

戰績

10月,他返回巴黎,不久晉升上校。1798年,他作為參謀加入了拿破崙的埃及遠征軍,在馬爾他之戰中,他身先士卒,親手奪下了聖約翰騎士團的軍旗,被提升為準將。在埃及,他參加了7月2日的亞歷山大之戰,當占領該城後,他被任命為該城的總督,後來又參加了著名的金字塔大戰(7.21)。次年隨拿破崙回國,並參加了1799年11月9-10日的霧月政變,成為新成立的第一屆議會的議員。1

履歷

1800年5月,作為預備軍團炮兵司令從大聖伯納德山口穿越阿爾卑斯山。到接近山口時,險峻小道使龐大而笨重的火炮寸步難行,馬爾蒙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先把松樹的樹幹按尺碼鋸成兩半,將中間掏空,然後把炮管裝入其中,捆好以後,使炮尾向前,炮口朝後,在炮尾環上繫上繩索,由士兵拖著它前行。這樣每組一百人左右,輪班拉炮,無論上山下山,都十分方便,至於原來架炮的車輪,則由騾子馱行。就這樣,炮兵順利地翻過了山口。在 6月14日的馬倫哥會戰中,開始,由於眾寡懸殊,炮兵損失慘重,一度只剩下5門火炮可以射擊,在得到了援軍的13門火炮後,馬爾蒙把所有大炮集中起來,乘奧軍休息時,猛烈轟擊,奧軍的隊形頓時大亂,法軍乘機發動反衝擊,終於反敗為勝。9月9日,馬爾蒙因戰功卓著晉升為少將。1801年1月,他被義大利軍團司令布律納將軍選為簽署《特拉維索和約》的代表。1802年被任命為炮兵總監。1803-1805年,他任駐勃羅傑尼(比利時重鎮)炮兵總司令。1805 年,晉升為上將。

史料

1809年,馬爾蒙被任命為第二軍(2萬人)軍長,當年8月,由於法奧戰爭迫在眉睫,他奉命率部開往德意志、渡過多瑙河、進入奧格斯堡,然後向西占領可以俯控烏爾姆之南的伊勒河山脊,完成對烏爾姆奧軍的合圍。10月20日會戰結束後,又率部南下,阻擊由阿迪河前線回救維也納的查理大公的奧軍8萬多人。查理無法突破馬爾蒙據守的阿爾卑斯山,只得繞道匈牙利回國,結果被馬塞納元帥的義大利軍團打敗。1806年7月,馬爾蒙的軍和義大利軍團,都歸歐仁親王統轄,從奧地利的西南方監視奧軍,馬爾蒙本人則被任命為達爾馬提亞總督。9月30日,率6000人在拉古薩打敗了1.6萬人的俄軍。1808年,被封為拉古薩公爵。1809年被召回至奧地利指揮第十一軍(1萬人)。

戰功

在1805年7月6日的瓦格拉姆會戰中,他率部突破了奧軍中部陣線,在接著的茲那姆之戰(7.10)中也立下了戰功,這兩次戰鬥的表現為其贏得了巨大的聲望,不久在7月12日同烏迪諾和麥克唐納一起被晉升為帝國元帥,時年35歲。在伊里利亞省當總督直至 1811年,後被召至葡萄牙,在馬塞納手下指揮第十一軍。5月,他接替馬塞納任葡萄牙軍團司令。但是,由於皇帝把大部分兵力和注意力轉到俄羅斯方面,再加上西班牙游擊隊造成的嚴重局面,馬爾蒙被迫轉入守勢。而在葡萄牙指揮聯軍的英國威靈頓將軍在1812年伊始,便給馬爾蒙來了個下馬威。1月8日-19日,聯軍攻占了西葡邊境重鎮羅德里戈城,全殲守軍2000餘人,並進行屠城。由於缺乏兵力和攻城裝備,馬爾蒙既無法阻止聯軍的行動,也無法奪回失守的要塞,同時,他還不可能越過那些糧食已經被搜刮一空的地區追擊聯軍。而聯軍緊接著又在3月16日-4月6日攻占了另一座邊境重鎮巴達霍斯,將全城變為一片廢墟,還奪得了法軍的舟橋。隨後,又在阿爾馬達斯地區毀壞了法軍架在塔霍河上的浮橋。這樣一來,馬爾蒙與蘇爾特元帥之間的聯繫被切斷了。因此,在6月14日,聯軍集中2/3的兵力進攻時,馬爾蒙只得退到杜羅河以北,但在得到增援之後,又重新渡河,並在7月15-21日,打敗和追擊聯軍。雙方都在平行地強行軍,彼此之間距離最短時只有幾百米,都力圖獲得一個有利的機會來攻擊對方。

失策

由於擁有比聯軍較高的行軍速度,法軍本來是占有一定優勢的。可是,在1805年7月22日,馬爾蒙卻因為過度自信犯了一個錯誤,他派左翼離開主力,試圖迂迴包圍聯軍的右翼,由於兩支法軍隔離得太遠,被威靈頓抓住了空隙,聯軍向法軍的左翼突出部分發動了猛烈攻擊。這場戰鬥在薩拉曼卡附近的阿拉皮萊斯山岡打響。當時聯軍有4.8萬,法軍總兵力和聯軍差不多,但由於只有一部分軍隊處於聯軍的打擊範圍,他們等不到援軍的到來,便遭受了失敗,而法軍的主力隨即也遭到波及,在聯軍發起攻擊後僅40分鐘,即將法軍打得潰不成軍。馬爾蒙最初試圖扭轉敗局,但他受了傷,將指揮權交給龐納將軍,後者陣亡後,貝爾特朗·克洛澤爾將軍繼續奮戰,但大勢已去,只能向布爾戈斯撤退。此役法軍共損失1.3萬人,3位將軍戰死,4位將軍被俘。聯軍則損失5214人。

馬爾蒙用了近一年的時間來養傷,1813年3月,他出任第六軍軍長,5月2日,在呂岑之戰中率部攻擊聯軍的左翼,5月20-21日,又參加了包岑戰役,8月26-27日轉戰德勒斯登。在10月16-19日的萊比錫會戰中,馬爾蒙接到皇帝命令他撤出在萊比錫西北的陣地,轉移到萊比錫西南地區充當預備隊。而馬爾蒙雖然正確估計到聯軍的布呂歇爾軍團已經趕到他的面前,但還是勉強地執行了命令。結果,剛開始轉移就遭到了聯軍的猛烈攻擊。他只得放棄那不切實際的命令,就地展開防禦,撤出萊比錫後,又參加了漢瑙之戰(10.30)。後來撤退到科布倫茨和曼海姆之間,用1.4萬人抵擋布呂歇爾的8.2萬人。在 1814年的法國戰役中,他在皇帝親自指揮下參加了多次戰鬥,都取得了成功,直到3月9日的拉昂之戰中,他指揮的右翼法軍被一片密布森林的丘陵地帶同左翼隔離開來,在晚上遭到了聯軍的突然襲擊,由於疏虞戒備,馬爾蒙部一片混亂,有2500人和45門大炮被聯軍虜獲。3月30日,他在巴黎郊外的蒙特馬爾特頂住了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敵人的屢次進攻,雖然最後他被迫交出了巴黎,但他仍然率領軍隊回到拿破崙一世的麾下。4月3日,皇帝最危險的敵人塔列朗與他會面,向他剖析了形勢,他忠於皇帝的信念動搖了,決定背棄這位將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老朋友和恩主。馬爾蒙寫信給聯軍司令費利克斯·施瓦岑貝格:"根據元老院的法令,軍隊和人民已經解除了效忠拿破崙的誓約。我願意促進人民和軍隊之間的諒解,以避免內戰。"在察覺到馬爾蒙的陰謀後,內伊元帥和麥克唐納元帥以讓他參加與聯軍的和談為由將他騙到了巴黎,但馬爾蒙已經部署妥當,他的將軍們按計畫在夜晚把1.2萬名法軍帶入聯軍的陣營,當黎明到來,士兵們發現自己已經身陷重圍,要逃也來不及了。馬爾蒙後來辯解,他的卑鄙叛賣是防止拿破崙出於病態的自尊心和復仇的欲望犧牲法國的軍隊,他要對法國負責。但無論怎樣,這位元帥的背叛葬送了皇帝將皇位傳給其子的希望,也從而葬送了拿破崙帝國的最後一點希望,他的軍是皇帝僅有的4萬多軍隊中最精銳的部分,分裂了的法軍再也不會讓聯軍擔憂了,皇帝喪失了最後的籌碼。當皇帝得知馬爾蒙的叛賣行為時,痛苦地說道:"忘恩負義的人!唉,他會比我更痛苦的。"

投靠路易十八之後,馬爾蒙當了議員,並擔任國王衛隊的指揮。百日王朝期間,他隨國王流亡。再次復辟後,他是指揮皇家衛隊的四名元帥之一。此後,在對內伊元帥的審判中,他投票贊成處死內伊。1817年被任命為大臣和議員。1821年他任第一軍區司令。後來擔任駐俄國大使。1830年受查理十世之命鎮壓七月革命,但巴黎最終被起義軍攻占,他流亡歐洲,最後定居威尼斯,在那裡撰寫了回憶錄。1852年3月2日,馬爾蒙在威尼斯去世,享年78歲。

評價

馬爾蒙受過良好教育、十分聰慧,他是一位有能力的戰術家、組織者和管理者。儘管他作戰中十分冷靜和勇敢,但在薩拉曼卡和拉昂之戰中也表現出粗心大意的一面。他的背叛從未被法國人忘記,他的"拉古薩"頭銜成了不可靠的象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