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塞斯蒂

“馬拉塞斯蒂”級是羅馬尼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戰艦。1985年下水,1992年開始服役,後被列為直升機巡洋艦,也被稱為“蒙特尼亞”。

結構特點

“馬拉塞斯蒂”(Marasesti) 級飛彈驅逐艦 “馬拉塞斯蒂”(Marasesti) 級飛彈驅逐艦

平整的貫通式主甲板由艦首延伸至艦尾,開放式後甲板位置較低。艦首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安裝處甲板有隔斷;3英寸艦炮安裝在A和B位置;“冥河”SS-N一2C反艦飛彈箱式傾斜發射裝置安裝在後上層建築後方B位置旁,面朝艦尾;高大的箱形上層建築艦橋頂部裝有框架式桅桿,“鷹鳴”火控雷達位於艦橋頂部的上昇平台上;第二部框架式桅桿位於艦後方方形傾斜煙囪前方的上昇平台 。

研製歷程

羅馬尼亞前領導人齊奧塞斯庫至少在主政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力圖將羅馬尼亞帶上一條自主發展的道路,他的所作所為常常被稱為“與蘇聯指揮的華約大合唱格格不入的多瑙河小提琴聲”。這種政策也體現在當時羅馬尼亞的科技與軍事工業上,自然也包括羅馬尼亞海軍,羅馬尼亞先是為其多瑙河艦隊建造了多個型號裝甲堅固、火力強大的內河炮艦,還自行建造了1500噸級的“泰爾塔”級巡邏艦(羅馬尼亞稱其為飛彈護衛艦,但該級艦僅裝備由肩扛式防空飛彈發展而來的小型防空飛彈),為建造更大型的艦隻奠定了基礎,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羅馬尼亞終於著手建造飛彈驅逐艦這種對一國造艦能力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中型戰艦,1982年,“馬拉塞斯蒂”號飛彈驅逐艦開工建造,1984年下水,1985年建成服役,這是羅馬尼亞迄今為止建造過的最大戰艦,也是羅馬尼亞建造的第一艘和唯一的一艘飛彈驅逐艦。

使用情況

自1985年服役以來,“馬拉塞斯蒂”號一直是羅馬尼亞海軍的“總旗艦”,也見證了羅海軍的顛峰時期,與很多華約國家海軍“事實上是蘇聯海軍的一部分”的做法不同,齊奧塞斯庫的目標是將羅馬尼亞海軍建設成為一支能獨立作戰的強有力的海上力量,而“馬拉塞斯蒂”號這艘在當時除蘇聯以外社會主義國家擁有的最強大戰艦,正是為這個夢想進行努力的重要一步 。

然而,就在“馬拉塞斯蒂”號服役後不久,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相繼發生劇變,老齊也在一片混亂中被處決,羅馬尼亞最終倒向西方並成為原來的對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一員,但北約海軍中卻沒有羅馬尼亞海軍的地位,在北約海軍的體系中,羅馬尼亞海軍只是被賦予一些巡邏任務,幾乎是可有可無。

“馬拉塞斯蒂”號至今仍然是羅馬尼亞海軍的旗艦,並且參加過若干次北約海軍聯合演習,也經常為了“顯示羅馬尼亞海軍實力”在各種場合露面,不過有訊息稱,由於設計和保養狀況的問題,自從1996年以後,“馬拉塞斯蒂”號驅逐艦就很少出海航行了。現在的羅馬尼亞海軍主力艦是兩艘分別於1988年和1994年入役的“泰托爾”級II型巡邏艦,以及兩艘購自英國的二手22型護衛艦,在到達羅馬尼亞之前,英國人拆除了艦上的所有飛彈武器,所有這些軍艦上都沒有反艦飛彈,確切地說,它們不過是一群巡邏艦而已 。

武器裝備

(1)飛彈:反艦飛彈——8部SS-N-2C“冥河”反艦飛彈;7座六聯裝SA-N-5“聖杯”攜帶型防空飛彈發射裝置(另說SA-N-7“颶風”)
(2)火炮:4門前蘇聯76毫米(3英寸)/60艦炮(2座雙聯裝);4門30毫米/656管炮;
(3)魚雷:6部533毫米(21英寸)魚雷發射管(2座雙聯裝);俄羅斯53-65型魚雷
(4)反潛火箭:2部RBU600012管反潛火箭發射裝置;
(5)誘餌:2部PK16干擾發射裝置;
(6)直升機:2架IAR-316B“雲雀”III反潛直升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