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得利油畫院

該文選自《西洋雜誌》,是作者任駐西班牙使館參贊時,觀看馬德里油畫院而作。文中詳細描繪了其中“絕佳者數幅”,並指出了中國畫重寫意與西人畫求實寫的區別。

基本信息

【名稱】馬得利油畫院
【體裁】散文
【作者】黎庶昌
【年代】清代

作品原文

馬得利向有油畫院,其畫多舊。今年新添一所,開院之日,君主親臨閱視。學部先期以函請,予以在國恤穿孝期內[2],辭未赴也。迨後始一往觀,其中有絕佳者數幅,需價動以數千金計。予力不能致,因記之: 
 一為鉛筆紙畫日國地名爪達伊爾納[3],嶺道坡陀斜上,眾松離立成林,嶺以外天光微透;山凹處烏雲一片映帶之,時有亂鴉數點,斜飛點綴;山麓淺草亂石,綿羊十餘頭,放牧牧童,箕踞倚石而坐[4];筆墨蒼潤,書味盎然,王麓台、石谷之徒也[5]。一畫荷蘭之阿卜姑得地,池邊野鶴數群,儼如人立,水痕悠遠,環帶疏林,蘆葦蕭疏,風景幽絕。一畫玻璃暖房,窗外雪痕隱約,有瑞典人母女在中;其母倚石柱坐,後垂棕葉,旁列唐花盆;女方八九齡,發垂覆額,向母耳語,歡欣之態,溢人眉際。一畫日國海口邑塞夜景,夜深人靜,桅檣林立,星點燦然;時有薄雲掩月,月光透入水面,躍躍欲出;天光暗淡,隱見路燈,將軍馬地勒司剛波司潛出馬隊覘賊(剛波司,現任之兵部尚書也。)一畫日國女子名馬達拉納悔過圖,身為由太妝,錦衣繡帶,擲棄其首飾珍玩等物,長發委地,跪而禱天。一畫十二三齡小女,名馬利亞莫爾賴諾,獨立庭內,神采翩然,其父手筆也。予叩之主者,其人不以出售。西人作畫,往往於人物山水,必求其地其人而貌肖之,不似中國人之僅寫大意也。所記略得仿佛,惜乎其神妙之處皆不能傳,莊生所謂以指喻之非指者也[6]。

作品注釋

[1]馬得利:馬德里。
[2]國恤:帝後之喪。
[3]日國:西班牙。
[4]箕踞:伸開腿坐。
[5]王麓台:王原祁,號麓台。王翬:字石谷。二人是清初著名畫家。
[6]“莊生”句:語出《莊子齊物論》。公孫龍提出“指非指”、“白馬非馬”的命題。莊子針對此提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黎庶昌藉此說明他對於畫的抽象描繪,不能傳達畫的具體神妙之處。[1]

作品鑑賞

該文選自《西洋雜誌》,是作者任駐西班牙使館參贊時,觀看馬德里油畫院而作。文中詳細描繪了其中“絕佳者數幅”,並指出了中國畫重寫意與西人畫求實寫的區別。作為一個外交官,黎庶昌描述異國民風國俗,十分注意文化的內涵,這自然和他的文化修養有關。

作者介紹

黎庶昌(1837—1896),男,字蓴齋,貴州遵義人,是我國晚清時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
黎庶昌六歲喪父,家貧多疾,但卻刻苦攻讀,寒署不懈。十四、五歲時賦詩作文,犁然成誦,在府、縣考試屢獲第一。二十一歲即成為府學廩貢生。一八六一年,黎庶昌離遵義赴北京參加順天府鄉試,兩試不中。一八六二年,因應詔上萬言書論說時事,受到朝廷重視,被賞為知縣,派往安慶聽候曾國藩調遣。於是,黎庶昌便與張裕釗、吳汝綸、薛福成同為“曾門四弟子”,踏上了仕途。曾署理江蘇吳江、青浦知縣。1876至1880年,黎庶昌以參贊身份先後隨郭嵩燾、陳蘭彬出使英、法、西班牙等國,開始其一生的外交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