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熙

馬建熙 男,回族,1940年9月21日生於四川省漢川縣漩口鎮。中共黨員,大專畢業,1987年調工為中學。高級教師。系汶川縣漩口中學副校長、阿壩藏羌自治州教育學會會員、州中語學會會員、四川省教育學會學校管理專業委員會會員、中華教育藝術研究會會員。

基本信息

建熙同志1961年畢業幹部江專科學校中文系,至今從教36年(其中國小任教4年、國中任教13年)。其間還進修英語一年半,1991年5月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智力開發與專門人才研究所主辦的“現代教育理論研討會”學習,1992年9月在四川省教育學院舉辦的“中學校長崗位培訓班”學習。早在1973年參加培訓汶川縣民師,擔任班主任及語文教學。該同志長期耕耘在學校工作第一線。先後擔任班主任工作24年,白花中國小教育工會會員(1982年出席漢川縣工會積極分子代表大會並受到獎勵),還擔任過漩口中學英語教研組組長、語文教研組組長、教務處副主任,1989年被任命為漢川縣漩口中學副校長。主管教學、教育和師培工作。曾教過美術、體育、自然、工基深、農基課、地理、英語、語文等多種學科。1992年評為汶川縣優秀教師。並加入中國共產黨。該同志從省校長崗位培訓班第四期結業回校後,提出了“整體改革、整體育人”的辦學方針,並制定了《新教帥上崗前的培訓要求》、《漩口中學關於能級管理規定》、《漩口中學校規制度細則》、《漩口中學教師考核須知五條》、《漩口中學關於加強教育教學的規定》、《漩口中學學科競賽獎勵標準》、《教學管理處罰條例》、《漩口中學學生一日常現四字經》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確保該校教育、教學、教研工作順利開展。該同志大多是擔任高三語文教學。在實踐中,敢於探索,勇於進取。帶頭搞起教改探索課:古文《過秦論》與《六國論》的比較教學。這一探索打破了舊有的單一課題的教學模式,將一個單元的基本篇目的同類課文,作一整體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使人感覺新穎,耳目一新,開了一個好頭”這是省重點威州中學的語文組老師來校觀摩此課的評語。此後,該校的語文老帥英方林也將此探索思路帶回學校實踐,也收到滿意的效果。在校內該同志狠抓教學研究的開展,“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高級教師示範課”、“一級教師公開課”、“中青年教師優質競賽課”、“三級教師晉升研究課”、‘未定級教師合格課”、“智力開發探索課”……幾年來整個校園基本形成了教學研究風氣,正如上級主管領導評價的“期期有新課題”、“年年有新步子”。該同志還為學校制定了“科教育人戰略目標”(即“一、二、三、四青人工程”)一個大目標(興科教新風、有時代新人);兩條戰線(興教,有人);三個體系(科普宣傳教育,科技實驗製作,教育教學研究);四種人才(為高等院校輸送優生,實施社會職教為其輸送急需人才,為企業、廠礦培養一技之才的員工,開展農技教育為農村輸送“星火”帶頭人)。這一系列的育人工程受到上級領導的高度評價,更為今後的普教與職教的結合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為此,該校在1993年和1994年兩度開展了科技系列活動,並輔之以藝術節活動的協調配合,豐富了校園文化又在探索育人的新路子。而這些活動的開展,從計畫、實施的全過程均是由馬副校長設計、主持。為該校“課內打基礎,課外青人才”的素質教育引出新的探索。因此,深受州、縣、鎮各級領導的重視讚揚。該同志主抓學校師培工作。1992年以來,一直堅持在校舉辦素質講座,每期3-4次,為管理幹部舉辦了《學校管理》、《管理心理學》講座;為教師舉辦了《中學教師素質》、《教育生態學—一淨化育環境與師生的關係》、《課堂教學管理心理學》、《職業道德及其內涵》、《教學中的“三重”建設》等講座。經過多年的實踐,該同志總結了“現代管理武裝頭腦,在崗培訓嚴格把關,以老帶新貴在參與,以賽促教重在實效”的有人新格局。這正形成該校師資建設管理的特色。近年來,該同志筆耕不斷,撰寫了“治學經驗”、《教學中的(“三重”建設》、《變教為學》、《刻不容緩的歷史使命》、《從響亮的掌聲中產生的聯想》等多篇論文,分別發表在《全國中國小校長治學名言大典》、《學校管理通論》、《中國基礎教育論文大典》、《全國中國小校長優秀論文匯集——校長論壇》、《中國當代校長治校方法》,他的名字還列入《中國少數民族專家學者辭典》、《中華當代名人辭典》。至今還擔任山東《蓓蕾》叢書編委會編委,湖北《當代優秀教育教學論文》編委會編委,河南《周口教育報》特約編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