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馬山革命烈士陵園座落在馬山鎮古竹村的塔山之巔,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無錫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1940年冬,新四軍獨立二團進入馬山,第二年設新四軍太湖辦事處,領導抗日游擊活動。1943年,新四軍馬山辦事處就在馬山水平五廟南側的大山上建造了“太湖陣亡將士紀念塔”,1945年被馬山國民黨反動派拆除。解放後,人民政府又選擇在塔山上重建了革命烈士墓,將烈士遺骨移葬至此。1976年春,馬山公社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就墓建造了“革命烈士紀念碑”。
現在的馬山革命烈士陵園,重建於1995年5月,由原馬山區人民政府建造。總投資105萬元,總面積25000平方米,其中瞻仰廣場1200平方米,同時可容納3000人左右。紀念碑高18米,寬5米。碑鐫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舒同體大字,金光閃閃,蔚為壯觀。自山下至山頂有九十八級花崗岩石階級而上。紀念碑身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中上部用雪花崗岩貼面。碑座前後是用漢白玉石雕刻的大型組雕。組雕內容由三部分組成,一組反映的是馬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英勇抗擊侵略和反對國民黨反動派殘酷統治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另一組刻畫的是解放後馬山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圍湖造田,使滄海變桑田的英雄業績,座基左右兩側是碑記和烈士英名錄。陵園的墓區分二部分:一部分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另一部分是抗戰時期曾在馬山戰鬥過的抗日老戰士的墓區。
馬山革命烈士陵園主要是為紀念在1943年9月14日(中秋節),在馬山在東山阻擊戰中,新四軍獨立二團五連官兵與日軍浴血奮戰而犧牲的連長陳宣布、指導員陳子平等四十多位革命烈士而建造。
意義
馬山革命烈士陵園除了烈士紀念碑、墓區、祭掃憑弔廣場,及周圍的綠化養護隊伍等外,還有與之相配套的遭受日冠燒、殺、搶“三光”暴行的鈕崎村的“仇恨場”、檀溪村的“血淚潭”等歷史見證場所,以及被日冠殘害的當事人等人證史實。由於馬山是周邊地區的革命老區,具有豐富的革命鬥爭的史跡,馬山烈士陵園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就是要運用這些革命史跡教育人民民眾,教育我們的後代,毋忘國恥,真心愛國,立志報國。馬山革命烈士陵園堅持以對中小學生教育為主的指導思想,重點加強對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從小學生抓起,這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義不容辭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