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馬塞爾·阿爾貝特](/img/2/a17/nBnauM3X4UzN3gzMxIjN4gTM5MTM1YDM2kTO5MTNwAzMxAzLyY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生平
1917年11月馬塞爾·奧利維爾·阿爾貝特生於以暴力聞名的巴黎第13區(巴黎一共20個街區)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家庭。中學畢業後,他就去做學徒,專業是冶金,也做變速箱機械師,工作的地點是西巴黎,單位是雷諾汽車公司。雖然當時的法國重視軍工的發展,但眼看戰爭不遠,還是要培養航空人才,於是幸運的阿爾貝特在獲得政府的兩項專項資金的資助下,在伊斯特爾飛行學校學習。伊斯特爾這個地方想必許多人很熟悉――位於納河口省的伊斯特爾基地是法國空軍最重要的基地之一,阿爾貝特很順利地學習完飛行,然後很順利地拿到了飛行執照,然後又很順利地加入了空軍,1938年12月7日,他加入了法國空軍,先後飛過布洛赫152S以及莫拉納-索爾尼埃MS406S以及進口自美國的霍克75型戰機。
在本土迎接德國空軍
阿爾貝特於1938年從學校畢業,在獲得飛行執照的同時,也成為法國空軍的一名下士,其被派到巴黎北部大約70公里的厄爾-羅亞爾省首府沙特爾(別拿法國的省份和中國的省份相比,面積只有54萬平方公里的法國,省份卻有差不多100個,算下來單個省份的面積,也就差不多是我國2~3個縣的面積大吧)擔任沙特爾戰鬥機飛行學校的教官,雖然沒有阿爾貝特當時在空軍學校的具體資料,但僅憑這點,就可以證明其在學校肯定是最優秀的學員之一,而其擔任教官時,也不過是22歲的年齡。1940年2月,他被派往第1聯隊,學習駕駛當時法國最先進的D520戰機。二戰開始時,阿爾貝特強烈要求被派往前線,他於5月和中隊一起到了蘭斯機場,而5月14日,即在戰爭爆發4天后,阿爾貝特就取得自己的第一架戰績,他擊落了一架德國的Do17型轟炸機。而就在當天晚些時候,他又擊落了一架Bf109,不過這架成績並沒有獲得承認,之後,阿爾貝特又有48次作戰行動,其中一次,他還擊落了一架德國的He111型轟炸機(也沒有被承認)。不過,誰也沒有想到法國如此的不經打,到6月22日,也就是戰爭爆發差不多4個禮拜的時候,法國就和人家簽訂投降書了,而簽訂投降書的地點(法國的貢比涅)正是1918年11月11日德國向法國及其盟國簽訂投降書的地方。苛刻的投降協定的簽訂,希特勒不但極大地羞辱了昔日的仇敵,而且最大化削弱了法國的力量。其實,法國空軍的表現是很不錯的,往往駕駛落後於德軍的戰機迎擊敵人,但實力決定一切,整個法國戰役期間,德國空軍基本是徹底地摧毀了法國空軍。法國在戰役期間損失了1274架飛機,而作為法國的盟國,英國則損失了959架飛機(477架戰鬥機),所以當6月初法國要求英國空軍協助法國地面部隊時,此時只有25箇中隊的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果斷拒絕(在法國政府搬到波爾多時,邱吉爾曾經在那裡和法國政府開會,而在會上邱吉爾還得到了法國海軍上將弗朗索瓦·達爾朗關於法國艦隊將不會落入德國人手中的保證,很可惜,法國艦隊差點落入德國人手中,如果不是英國的轟炸和攻擊的話),不然後面的不列顛空戰,英國恐怕都捱不下去了。而法國戰役期間,德國則損失了1428架戰機(其中299架是意外事故),只占前線兵力的28%,德國空軍完勝。在簽訂投降書後,法國維希政府繼續指揮境內的法國各個武裝力量(戴高樂原本是拒絕投降的保羅·雷諾內閣的國防副部長,雷諾倒台後,其於6月17日乘坐邱吉爾派往波多爾的私人聯絡官斯皮爾斯將軍的飛機偷偷前往倫敦,並在那裡反對法國的投降協定,隨後宣布組織自由法國運動,這也是戴高樂的自由法國運動一直被認為是非法組織的根本原因所在,不是選舉出來的,也不是任命的),而阿爾貝特以及許多法國飛行員已經被轉移到了當時屬於法國“本土”的阿爾及利亞。
飛向直布羅陀
停戰協定簽訂時,戴高樂已經聯絡了許多撤退到英國的原法國三軍部隊的成員以及許多商船船員,但遺憾的是,直到6月底,自由法國爭取到的部隊,總數也僅僅3000多一點,而且基本已經沒有武裝。到8月時,自由法國的部隊也不過6000多人,當然了,還有28艘軍艦,不過除了一艘補給艦之外,其餘都是小船。慢慢的,自由法國的空軍人員也集合起來,組成了一個轟炸機小隊和一個戰鬥機小隊,陸軍則組成了一個完備的旅,擁有完備的武器和輔助部隊。面對法國內部的分裂,當時法國普通民眾包括士兵也是矛盾的,但許多人眼見維希政府的無能以及對法國主權的喪失,儘管這個過程很慢,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站在自由法國一邊。而阿爾貝特也一樣,雖然他在阿爾及利亞已經執行了一年多的維希政府的任務,而其作戰對象正是昔日的盟友――大英帝國的空軍。但在自由法國旗幟的感召下,阿爾貝特於1941年10月14日和其他兩名飛行員一起,駕駛著法國當時最好的戰機D520,類似於前線起義,直飛直布羅陀,許多人也許奇怪阿爾貝特為啥不直飛倫敦或者英國本土呢?第一,D520的航程只有1250公里,而阿爾及利亞如果直飛英國本土,航程大致在1900公里左右,D520根本飛不到;第二,直布羅陀就是大英帝國的領地,由英國控制直到今天,飛到那裡,就等於到了英國。事實上,早在1940年的6月30日,當時的法國海軍中將埃米爾·亨利·米塞里埃就是這么做的。
不過,阿爾貝特並沒有米塞里埃中將那么順利,當他到達直布羅陀時,他是以維希政府間諜的身份,在直布羅陀被審查了幾個月後,於1942年乘坐商船,在一艘小型護衛艦的護送下,差點被德國的“斯圖卡”轟炸機製造點事故,才抵達英格蘭,並隨即加入自由法國的空軍,具體加入的是英國皇家空軍的340中隊,座駕也換成了大名鼎鼎的“噴火”。到去蘇聯之前,他已經執行了47次飛行任務,不過此時的阿爾貝特並沒有什麼建樹,也許,他只是在等待屬於自己的真正的機會;也許,在直布羅陀“歇”了幾個月後還需要再熟悉下業務。
到蘇聯去打德國人
1941年6月,當德國進攻蘇聯後,剛開始一敗塗地的蘇聯,也需要來自其他國家的援助,而這時恰恰是戴高樂動作最快――一旦有了共同的敵人,聯手打擊德國,自然有利於蘇聯的戰勝,也有利於法國的解放,雙方自然是一拍即合。同時,與蘇聯結盟,還能提高自由法國的國際地位。在戴高樂傳達了許多支持蘇聯的決定後,1941年9月26日,蘇聯明確表示承認戴高樂為自由法國的領袖,願意同法國的防務委員會建立聯繫,一起對付法西斯國家。當然了,老牌的帝國主義都是巧妙借勢,自由法國和蘇聯之間並非沒有矛盾。![馬塞爾·阿爾貝特](/img/7/6c1/nBnauM3XzcDO0MDNxIjN4gTM5MTM1YDM2kTO5MTNwAzMxAzLyY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由於蘇聯天氣的嚴寒,於12月到達蘇聯的法國飛行員首先要經受住零下30度寒冷天氣的考驗,然後接受的是蘇式飛機的考驗,1943年1月19日,蘇聯紅軍為諾曼第大隊提供了第一架雅克-1型戰鬥機,2個月後,他們被派到莫斯科西南100公里距離的前線。4月5日,法國飛行員擊落第一架福克戰鬥機Fw189,取得了法國人在東線的第一個戰果(這裡排除了那些和德國同一陣線的法國人),而僅僅8天后,卻又有3名法國飛行員長眠於此地。6月16日,擔任諾曼第飛行隊第一大隊隊長的阿爾貝特也取得了自己的第一架戰果,同樣是一架福克Fw189,其座駕也是雅克-1型戰鬥機。7月14日,駕駛著雅克-9戰鬥機的阿爾貝特再次擊落一架德國戰鬥機Bf110,僅僅3天后,阿爾貝特一舉擊落2架Fw190戰機,7月19日,擊落一架Ju88型轟炸機,8月31日,擊落一架Ju87型轟炸機,而在1943年的10月,他居然接連擊毀德國8架飛機,當然了,這些都是經過確認的成績,事實上,沒有確認的還有更多。1944年10月,換裝更加強大的雅克-3戰鬥機後,一個月之內,阿爾貝特再次取得了8架成績,從1943年到1944年,大約1年多的時間,其參加了192次戰鬥,擊落了23架敵機,其中包括10架Bf109,其成績和同樣是在短短的一年內取得驚人成績的克魯斯特曼差不多。由於驚人的成績(事實上的法國東線第一王牌飛行員),阿爾貝特此時已經是統率3箇中隊的上尉飛行員。
可以說,諾曼第團的出現以及象徵性的姿態,令德國十分憤怒,德國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長威廉·凱特爾元帥甚至在極其惱怒的情況下簽署了這樣一道命令:凡遇到諾曼第大隊的飛行員,無論是在空中還是在地面,一律射殺勿論!所以,許多被俘後原本可以被關在戰俘營的諾曼第團士兵最終都被凱爾特下令槍斃(這混蛋乾的壞事還包括簽署沒有人性的“納粹黨政委行政命令”,放任蓋世太保在德占區實行種族清洗政策,在蘇聯境內虐待戰俘。而1944年的刺殺希特勒行動失敗後,凱爾特又主持“納粹人民法庭”,將幾位反叛希特勒的大將元帥下令槍決,所以戰後被直接判處絞刑)。
截止1943年冬天,阿爾貝特所在的諾曼第團共擊落了敵機72架(阿爾貝特占了差不多六分之一),而他們的飛行員,包括當時補充的6名,也不過20人左右。這成績對於自由法國運動是極大的鼓舞,可以說極大地提高了法國反抗德國的勇氣。由於成績突出,在1944年年初,諾曼第團又陸續擴充了幾十名隊員,而原本的3箇中隊也擴編成了4個。
![馬塞爾.阿爾貝特的](/img/9/b19/nBnauM3X2MjM4MTNxIjN4gTM5MTM1YDM2kTO5MTNwAzMxAzLyY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生活在尼曼河地區的德國人被流放到了奧德河――現在的德國東部邊界以西。史達林授予諾曼第團的這一稱呼,似乎很有為法國人找回面子的感覺。1944年8月25日,在尼曼河畔,諾曼第-尼曼團的戰士奏響了馬賽曲,為的是慶祝巴黎的解放。
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由於阿爾貝特突出的成績,他於1944年11月28日,即他取得第23架戰績之後不久,被蘇聯政府頒發了“蘇聯英雄”勳章,“蘇聯英雄”為蘇聯授予本國傑出人士的一項榮譽,是對個人的最高褒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總共11635人獲得“蘇聯英雄”的稱號,但二戰中授予其他國家的公民“蘇聯英雄”稱號的,卻是屈指可數。“蘇聯英雄”配套的獎章包括列寧勳章和一枚金星獎章,該獎章是用純度90%以上的黃金製造的(相當於22K),五角星直徑30毫米,重21.5克,其背面刻有“蘇聯英雄”的字樣,而金星的襯托是純度為90%以上的純銀托架,重量12.186克,每枚獎章重34.264克,每枚都有編號。二戰中,阿爾貝特並非是惟一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諾曼第-尼曼團成員,阿爾貝特的隊友雅克·安德烈以及羅蘭·德·拉·普伊普還有馬塞爾·利費夫三人也獲得了這一稱號,但是阿爾貝特卻是法蘭西空軍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蘇聯英雄”主帥。除此之外,阿爾貝特大約還獲得了蘇聯和法國頒發的19枚勳章,但金星勳章肯定是最特殊的一枚,因為它意味著,一個外國人,成了蘇聯的英雄。而在當年的12月,已經入住巴黎的戴高樂將軍則親自前往莫斯科,為的是給諾曼第-尼曼團的戰士們頒發自由十字勳章,代表著法國最高榮譽的勳章。
榮譽歸來
伴隨著諾曼第-尼曼團在東普魯士戰鬥的結束,1945年5月9日,諾曼第-尼曼團在東普魯士的Heilengenbeil舉行了勝利慶典,隨之,諾曼第-尼曼團於6月返回巴黎,而他們並不是空手返回的,而是駕駛者蘇聯領導人贈送的40架雅克-3型戰機,而領隊的正是阿爾貝特。隨即,部分隊員包括阿爾貝特,返回了戰前所在部隊,即法國第一戰鬥機團,法國戰鬥力最強悍的戰鬥機團。但仍有21人繼續服務於諾曼第-尼曼團,而該團後來成了完全蘇聯化的部隊。儘管蘇聯已經於1991年解散,幸運的是,該團並沒有消失,崇尚榮譽的俄國人大概想將這種誓死抵抗德國的抵抗精神一直保存在其軍中吧,這就是今日俄羅斯的第18戰鬥機團。進入法國空軍後,阿爾貝特的職務是第一飛行團的團長。沒多久,1945年10月他被任命為駐捷克的武官。在那裡,已經28歲的阿爾貝特卻愛上了一位美國姑娘,在1948年時,阿爾貝特離開了法國空軍,並隨即移民美國,然後和心愛的姑娘結婚,定居於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哈林根,居住在里奧格蘭德河谷。和克魯斯特曼不一樣的是,徹底退出軍界的阿爾克特選擇了經商,創辦了一家大型連鎖酒店。
但是,俄羅斯和法國都沒有忘記這位老戰士,2009年,已經92歲的阿爾貝特被授予法國第一飛行團的榮譽指揮官稱號,而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5周年的時候,俄羅斯也不曾忘記這位曾經的功臣,他被授予二戰結束65周年紀念金牌,還有……一箱子伏特加。在接受了這個榮譽沒多久,2010年8月23日,阿爾貝特去世,結束了自己長壽而榮耀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