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建設
馬塘村地處嵊縣西部糧食高產區,2008年土地人均一畝。 以產稻米為主,畝產高達1000公斤。2008年除南山水庫、紅領巾水庫自流灌溉外,另建有3個電力排灌機埠。2009年,開闢茶園72畝、桑園20畝、柑桔園200畝。家庭飼養以豬、兔為主。70年代全國養兔會議曾在當時馬塘村所在的剡北鄉召開,2003年,村養兔1500多隻、豬700多頭。養蠶種20張,全年產繭17擔。
1950年起辦茶廠,用手工粗製,至1970年開始機械生產,年制茶500擔,產值18萬元。1984年辦起了水泥預製場,年產值30萬元。1988年辦起了陶器廠,年產值50萬元。1983年,個體戶也陸續辦起了馬塘皮鞋廠、塑膠、玻璃鋼、喇叭音圈等工廠20家。商業,1949年有一、兩家雜貨、副食小店和一家豆腐店、一家中藥店。2007年,有供銷社分店一個,個體日用品、副食、糖果、點心店11家和肥料、農藥供應站2家。馬塘人的生活比以前大有改善。2009年已建新房的240多戶,計19200平方米。
文化教育
馬塘村重視教育,據《劉金氏宗譜》資料,清乾隆十五年 (1750)已有義學。清末民初,有劉金氏書房、七姓書房等四、五處學塾。1980年,村中辦起國小,有完小1所,7個班級,學生350餘人,教師10人,另有學前班一所。全村為基本無文盲村。2005年有中專、大學畢業生30餘人。1949年前,馬塘村有一名中醫,自開中藥店營業,頗有名聲,人稱馬塘先生。1949年後建立醫療室,有2名醫生常駐村里,又培養了赤腳醫生和接生員。飲水衛生和預防接種工作大有改善,村民身體健康得以保障,全村已實行計畫生育。村里設有青年民兵之家、老年活動室、個體辦的文化室等活動場所,老青婦幼均有所樂。1979年,中央電視台拍攝馬塘村青年民兵之家錄像向全國介紹。
4、越劇起源
越劇前身是浙江嵊縣一帶流行的說唱形式“落地唱書” (以馬塘村為主,為越劇起源,因而越劇應有近150年歷史)。
1906年春浙江嵊縣以馬塘村為主一帶流行的說唱形式“落地唱書”,開始演變為在農村草台演出的戲曲形式,曾稱小歌班、的篤班、紹興文戲等。藝人初始均為是半農半藝的男性農民,故稱男班。
5、被收錄進浙江名村
1993年出版的《浙江省名村志》把馬塘村因為越劇發源地作為浙江省第一批浙江省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