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馬圖拉雕刻Mathura sculptures
印度北方邦馬圖拉地區的古代雕刻。雕刻石材為黃斑紅砂石,其風格大致可分為3個時期:① 古風時期,即公元前3~公元1世紀的早期王朝時代,雕像造型質樸粗拙,孔武有力,如帕爾卡姆出土的《藥叉立像》 。②過渡時期,即由古風向古典主義過渡,約當1~4世紀的貴霜王朝時代,其初期的雕像仍保留古風傳統 ,以慓悍粗獷見長 ,人物偏袒右肩,薄衣透體,肌肉健壯而裸露,後期則吸收了犍陀羅佛像的希臘化技法,造型上向古典主義過渡。此時的耆那教等印度宗教的雕刻受佛教雕像的影響亦繼續發展,如大雄像被雕成類似佛陀的形象,而一些高浮雕的裸體藥叉女,體形豐滿、圓潤,姿容妖冶,富有肉感,成為馬圖拉雕刻的代表作。③古典主義時期,即約4~6世紀的藥叉女》( 約前2世紀)笈多王朝時代,此時雕刻已完成了從貴霜時代向笈多樣式的過渡,創造了純印度風格佛像樣式之一,即馬圖拉樣式的佛像。此時印度教的雕刻活動也在佛教雕刻蓬勃發展的影響下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