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書 名: 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精神生活與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作 者:張慧君
出版時間: 2011年1月1日
ISBN: 9787544512305
開本: 16開
定價: 39.00元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精神生活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精神生活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研究的最終成果。它意在研究人的精神生活,時空界限劃定在21世紀頭20年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特定歷史新階段,研究所運用的立場、觀點、方法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
選擇“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精神生活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課題,是出於對小康社會的全面性、目的性的深層理解。在21世紀頭20年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中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目標。這個目標是宏偉的,但是,目標不是目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一點我們從江澤民同志所做的“十六大”報告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為題,以號召全黨全民“共同創造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為結語,這一有意味的行文能體會出來。正因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落腳點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一宏偉目標才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然而,生活水平既包括物質生活水平,也包括精神生活水平。如果說,我們現在有足夠的把握經過20年的奮鬥在物質生活上全面達到小康水平,那么,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把握保證達到了小康水平的物質生活就一定會使全國人民感到幸福?事實上,物質生活富足而精神生活貧困、缺乏幸福感的問題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然發生。因此,我們要建設一個全面的小康社會、社會主義的小康社會,就必須高度重視和認真研究小康社會的精神生活問題。
圖書目錄
前言
生活:理解精神生活的前提
第一章 生活
生活的本質
生活的結構
生活的內容
生活的意義
精神生活:對一個熟知而非真知領域的探索
第二章 精神生活的本質、特徵和產生機制
“精神”釋義
精神生活的本質
精神生活的特徵
精神生活的產生機制
第三章 精神生活的歷史演進
原始社會:人的精神生活混雜在混沌統一生活中
奴隸社會:人類精神生活開始分化並彰顯其力量
封建社會:人類精神生活的扭曲與壓抑
資本主義社會:人類精神生活的復歸與異化
社會主義社會:人類精神生活的真正解放與豐富
精神生活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第四章 提升精神生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精神生活的提高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精神生活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本質要求
當前國人精神生活的困惑與誤區
改善精神生活狀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五章 民族精神:小康社會精神生活的深厚底蘊
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
中華民族精神的多元性特徵
小康社會的精神底蘊
第六章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小康社會精神生活的靈魂
精神生活多樣化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
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時代和實踐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一元化和社會精神生活多樣化
的辯證統
第七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小康社會精神生活的支柱
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科學內涵
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立論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重在建設
第八章 社會主義榮辱觀:小康社會精神生活的道德基礎
社會主義榮辱觀提出的歷史必然性
社會主義榮辱觀科學內涵和要求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主體價值性
後記 ||| 前言
生活:理解精神生活的前提
第一章 生活
生活的本質
生活的結構
生活的內容
生活的意義
精神生活:對一個熟知而非真知領域的探索
第二章 精神生活的本質、特徵和產生機制
“精神”釋義
精神生活的本質
精神生活的特徵
精神生活的產生機制
第三章 精神生活的歷史演進
原始社會:人的精神生活混雜在混沌統一生活中
奴隸社會:人類精神生活開始分化並彰顯其力量
封建社會:人類精神生活的扭曲與壓抑
資本主義社會:人類精神生活的復歸與異化
社會主義社會:人類精神生活的真正解放與豐富
精神生活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第四章 提升精神生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精神生活的提高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精神生活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本質要求
當前國人精神生活的困惑與誤區
改善精神生活狀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五章 民族精神:小康社會精神生活的深厚底蘊
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
中華民族精神的多元性特徵
小康社會的精神底蘊
第六章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小康社會精神生活的靈魂
精神生活多樣化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
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時代和實踐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一元化和社會精神生活多樣化
的辯證統
第七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小康社會精神生活的支柱
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科學內涵
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立論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重在建設
第八章 社會主義榮辱觀:小康社會精神生活的道德基礎
社會主義榮辱觀提出的歷史必然性
社會主義榮辱觀科學內涵和要求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主體價值性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