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馬俊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馬俊峰,男,1954年3月生,山西省稷山縣稷峰鎮馬家巷村人,博士學位,中共黨員,中國著名價值哲學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大學二級崗位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兼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北京市哲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價值哲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副會長等職。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馬俊峰教授1982年南開大學哲學系畢業,同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師從李秀林教授,1985年畢業留校任教,1988年師從蕭前教授攻讀在職博士研究生,1992年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評為副教授。2000年評為教授,2001年-2005年擔任哲學系副主任。

馬俊峰 馬俊峰

1982年,南開大學哲學系畢業,同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師從李秀林教授。

1985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畢業留校任教。

1988年,師從肖前教授攻讀在職博士研究生。

1992年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

1992年,評為副教授。

2000年,評為教授。

2001年~2005年,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副主任。

2005年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學術兼職

北京師範大學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價值哲學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

北京市哲學學會副秘書長;

北京高校哲學研究會理事;

中國社會科學院價值理論研究室研究員、副主任;

首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廣州大學客座教授。

中外交流

1997年,應邀赴日本東京參加“中日價值哲學研討會”;

1998年,應邀赴美國波士頓參加“第20屆世界哲學大會”;

2003年,應邀赴土耳其參加“第21屆世界哲學大會”;

2005年,赴台灣參加學術交流會議;

2007年,應邀赴西班牙參加“世界價值探索學會學術研討會”,赴俄羅斯莫斯科大學參加“中俄哲學學術交流會議”;

2011年,赴美國參加“第37屆美國價值學會學術會議”。

研究方向

價值論、社會發展理論。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國家社科項目“社會公正與制度創新”、教育部社科項目“社會信任與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國式民主發展道路”,北京市社科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世界歷史意義”,以及三項科技部合作項目,是“馬工程”“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專家,陳先達教授為首席專家的教育部首批重大攻關項目“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若干重大問題研究”的主要成員。

個人作品

專著(合著、主編)

1.《評價活動論》,1994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2.《人與己》,1996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3.《價值論原理》(合著),2002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4.《價值論的視野》,2010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價值論的視野》被武漢大學出版社列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青年文庫”予以出版;

5.《當代中國社會信任問題研究》;

6.《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合著),200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7.《中國當代哲學重大問題研究》(主編);

8.《學問 智慧 人生》(主編),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譯著

1.《價值判斷》(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2.《價值哲學》(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3.《民主與市場》;

4.《伯林》。

主要研究論文

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教學與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等國內重要學術刊物發表學術文章150多篇,多篇文章為《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校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轉載。《馬克思主義公正觀的基本向度及方法論原則》為《中國社會科學》重頭文章,並被《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發表。 主要研究論文有:

1.《規範性價值在價值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學術研究》2011年第1期。

2.《文化哲學研究三題》,《江海學刊》2010年第1期。

3.《兩種思維框架的緊張與整合》,《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

4.《文化發展的方向和趨勢》,《理論視野》2009年第9期。

5.《再論重視規範價值的研究——兼論“普世價值”》,《哲學動態》2009年第7期。

6.《歷史唯物主義的三重意蘊》,《哲學研究》2009年第3期。

7.《當代中國人的文化覺醒——國內價值哲學研究三十年述評》,《社會科學戰線》2009年第3期。

8.《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解讀應注意的三個問題》,《哲學研究》2008年第9期。

9.《以唯物史觀全面理解“以人為本”》,《哲學動態》2008年第5期。

10.《建構新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1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總體精神與研究範式》,《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12.《文化差異研究要注意的兩個問題》,《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

13.《當前中國價值論研究的幾個問題》,《哲學研究》2007年第8期。

14.《深化價值觀研究與構建當代中國價值觀體系》,《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15.《重視規範價值的研究》,《哲學動態》2007年第1期。

16.《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幾個問題》,《學術研究》2006年第3期。

17.《合理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性》,《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9期。

18.《社會信任模式的歷史變遷》,《社會科學輯刊》2005年第2期。

19.《全面理解馬克思的人的生產理論》,《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2期。

20.《當代中國哲學的轉向與轉型》,《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21.《社會信任危機:當前中國發展必須正視的一個嚴重問題》,《甘肅理論學刊》2004年第4期。

22.《全球化時代應有的價值視野》,《人文雜誌》2004年第2期。

23.《價值觀視域中的先進文化——關於文化觀的一種思考》,《人文雜誌》2003年第1期。

24.《全球化背景下的價值衝突與人文精神(筆談) 全球化條件下的價值觀念衝突與文化安全問題》,《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第6期。

25.《價值創造的途徑和效率》,《理論與現代化》2001年第2期。

26.《21世紀中國新價值觀的建設與展望》,《天津社會科學》2001年第1期。

27.《評價論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理論與現代化》1999年第12期。

28.《堅持革命功利主義》,《天津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

29.《中國價值論研究:特點與問題》,《文史哲》1999年第5期。

30.《社會轉型期的價值觀念與對策選擇》,《江海學刊》1999年第4期。

31.《應重視對價值衝突問題的研究》,《哲學動態》1999年第7期。

32.《價值論興起對當代中國哲學發展的影響──兼論中國哲學的未來走勢》,《人文雜誌》1999年第1期。

33.《近年來價值觀念研究綜述》,《哲學動態》1998年第7期。

34.《90年代價值論研究述評》,《教學與研究》1996年第2期。

35.《評價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文雜誌》1993年第3期。

36.《認識過程的“兩次飛躍”新析——講授認識辯證發展的一點體會》,《教學與研究》1993年第5期。

37.《關於評價的幾個問題》,《人文雜誌》1992年第1期。

38.《拉蒙特的評價理論評介》,《人文雜誌》1991年第2期。

39.《正確看待馬斯洛的“自我實現”》,《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

40.《簡論價值研究中的幾種提法》,《人文雜誌》1990年第1期。

41.《本質的認識和認識的本質》,《教學與研究》1989年第6期。

42.《國內價值論研究情況綜述》,《教學與研究》1988年第5期。

43.《哲學與智慧》,《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87年第5期。

44.承認價值真理不能與實用主義混為一談》,《人文雜誌》1987年第3期。

45.價值真理、真理價值與真理階級性》,《國內哲學動態》1985年第4期。

獲獎記錄

1.專著《評價活動論》,獲教育部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2013年3月14日,馬俊峰教授的著作《價值論的視野》獲北京市第12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