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國民陣線
正文
馬來西亞執政黨的聯合機構。1946年 3月,41個馬來人協會在吉隆坡召開全國馬來人代表大會,決定以馬來人協會為基礎成立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同年 5月11日,該機構在柔佛州的新山正式成立,並選舉奧恩·賓·賈法爾為主席。1946年8月2日,馬來亞的印度人華瑟律師創建馬來亞印度人國大黨(馬來西亞成立後改稱馬來西亞印度人國大黨)。1949年 2月27日,以陳禎祿為首的華人代表在吉隆坡成立馬來亞華人公會(馬來西亞成立後改稱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簡稱馬華公會)。1952年 8月,為了在地方議會選舉中取得多數,馬來民族統一機構與馬來亞華人公會決定組成聯盟(巫華聯盟),並在1952年吉隆坡市議會首次民選中取得勝利。1953年 3月,巫統和馬華公會在吉隆坡舉行聯合大會,要求馬來亞聯合邦在大英國協內獨立,舉行馬來亞聯合邦立法議會大選。吉隆坡市議會選舉的勝利鼓舞了馬來亞各民族政黨聯合起來奪取大選勝利的信念。於是,1955年 4月10日,馬來民族統一機構、馬來亞華人公會、馬來亞印度人國大黨 3黨決定組成馬來亞聯盟黨(巫華印聯盟)。由 3黨領導人組成全國理事會。馬來亞聯盟黨主張以合法的手段爭取在大英國協內獨立,對內主張進行民族合作和保留馬來人的某些特權。1955年 7月27日,馬來亞聯盟黨在大選中獲勝,成為馬來亞聯合邦的執政黨。1957年 8月馬來亞獨立後,聯盟黨在1959年的大選中獲勝,繼續成為執政黨。
1974年,在馬來亞聯盟黨的基礎上,由馬來民族統一機構、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來西亞印度人國大黨等9 個政黨組成馬來西亞國民陣線。以後又吸收沙撈越國民黨、沙巴人民團結黨、伊斯蘭教陣線和沙巴民族統一機構。1977年和1982年先後開除伊斯蘭教黨和沙巴民族統一機構。目前國民陣線有11個成員:馬來民族統一機構、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來西亞印度人國大黨、人民運動黨、人民進步黨、伊斯蘭教陣線、沙撈越土著保守統一黨、沙撈越人民聯合黨、沙撈越國民黨、沙撈越達雅克人黨和沙巴人民團結黨。馬來民族統一機構主席任國民陣線主席。主席在各黨分配國會議席中有決定權。其他成員黨主席為最高理事會成員。國民陣線的政治主張是:消除貧窮,在種族和諧、團結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和平、廉潔、公平和繁榮的馬來西亞。該陣線規定,成員黨之間不能吸收對方黨員入黨。各黨之間的矛盾由州聯委會和最高理事會解決。
國民陣線成立後,在1974、1978年兩次大選中,在下議院 154個席位中分別獲得135席和181席,超過議會2/3多數議席。國民陣線現任主席為達圖·塞里·馬哈蒂爾·賓·穆罕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