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馬中欣已經寫了5本遊記;《南極探險》、《黑海歷險》、《浪漫歷程》、《中國故事》、《三毛真相》。作為旅行家、攝影家、作家,他在海外的知名度很高,定期要去演講,而在中國,許多人知道他是因為他對“三毛迷”們的傷害。1996年《羊城晚報》連載馬中欣對三毛的質疑,包括他南穿直布羅陀海峽,經由摩洛哥抵達西屬撒哈拉大沙漠,訪問了當年三毛和荷西居住地,後又向西到加那利群島訪問三毛書中提到過的好友張南施女士的經過,行程萬里以上。他把一個許多人心中美好的偶像擊碎,激怒了眾多“三毛迷”。
個人經歷
馬中欣曾兩次受國家海洋局邀請入選中國南極考察隊,前往南極中國長城站、中山站攝影考察,獲得重大成就。在三十餘年的旅行經歷中,他獨自一人到過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足跡遍布七大洲五大洋,行程百萬公里,徒步行走十萬公里。已出版《天涯歷險》、《冰裸南極》、《探險式環球旅行》等多部著作,被譽為中國第一位深入世界的探險旅行家,中國十大探險家、當代徐霞客等。
20年間靠攝影和出書的稿費完成10多次環球旅行。但知並且一夜之間名聲大噪,緣於他對三毛的直率批評。馬中欣稱,他1995年在北大作演講時經學生相薦,第一次翻閱三毛作品時,“出於一個與三毛有相似旅行經歷的職業旅行家的直覺”,對《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這些膾炙人口的散文產生懷疑。“三毛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三毛書中記述的經歷是真事還是作者臆造?”他稱,實地考察支持了他原先對三毛的認識。他說,三毛是一個性格叛逆、說話做事隨心所欲之人,終其一生,她都是在“表演”,在做“秀”。三毛自己也說:“我最大的創作是我的生活”,“三毛是三毛,我是我,你們都被我騙了。”
1988年應邀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攝影展覽。
1994年與1996年兩次應邀國家海洋局參加中國南極考察隊前往南極攝影考察。
1994年開始,馬中欣在國內外200多所高等院校演講環球旅行,受到熱烈歡迎。幫助中國人自助旅行世界,探險世界。
他的獨特之處
馬中欣喜歡戴貝雷帽,穿仔褲,加上手中的像機,構成馬中欣三大標誌物。
馬中欣靠演講和發稿子拍片維持生活。他到哪都住最次的房子,吃最簡單的飯。他認為一個人悄悄地、默默地以最簡樸最自然的方式,闖行於這個深廣博大的世界。走的地方越多,知識與智慧的層次就越深越廣。心胸為之開闊,名利為之淡泊,這個世界最需要的就是這種和諧。
曾見過馬中欣在南極的一張玉照,光著身子在冰天雪地里站著,用雪團搓著身。零下30多度的酷寒是一種考驗,但他不怕。別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
履行
浪跡天涯
應該說,在37歲之前,馬中欣自己都沒有想到會成為一個旅行探險家。在39歲第一次環球旅行之前,他甚至沒有進行過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旅行。
馬中欣生於蘭州,長於台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只是個普通的上班族,當過老師,做過石油開採工程師等。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邂逅了一位來自美國的自助游小伙子,才突然發現,自己內心深處原來一直藏著一個夢想,一成不變的生活需要改變。但他深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行走需要知識、需要金錢,更需要健康。於是,他開了一個專門接待自助游者的招待所,在與旅行者的不斷接觸中開始了長達兩三年的旅行準備。
到1981年,39歲的馬中欣帶著兩個兒子——8歲的馬翰玄和5歲的馬翰韋,踏上了自己的第一次環球之旅。父子三人加上50公斤重的背包,經泰國、緬甸、錫蘭、印度、孟加拉、尼泊爾,越過中東,抵達希臘,游遍主要歐洲國家,再遠渡美國,橫穿北美大陸,最後經韓國、日本返回台灣。整整渡過5個月漂泊式的旅遊生活,在保證基本生活條件的原則下,父子三實際只用了5000美金。儘管旅途中曾遭遇小兒子發高燒的險境,但馬中欣更多地是切身體會到旅行的樂趣,從此他便與旅行結下不解之緣。
慢慢地,馬中欣發現,通過寫稿、演講、出書等等,旅行者完全不必擔心經濟來源,“於是就下定決心走下去了”。甚至當家庭與旅行產生衝突時,他也忍痛放棄了心愛的妻子,而選擇了一路獨行,浪跡天涯。
頑強跋涉
這一走,就是二十餘年,馬中欣幾乎走遍了世界各地,深入160餘個國家及地區,包括南極北極、塔克拉瑪乾與撒哈拉沙漠、喜馬拉雅山、帕米爾高原、科什米爾和西藏等艱險地區。這段行走,讓馬中欣飽經世界各地風霜的同時也深深領悟到: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正如“第二屆中國十大當代徐霞客”組委會給他的頒獎詞所言:“他在不惑之年選擇了浪跡天涯,他是一個頑強的跋涉者,從帕米爾高原走來,向戰火紛飛的阿富汗戰區奔去,南極冰海頂風天體浴,亞馬遜河捕食吃人魚。從未摘掉的貝雷帽和照相機伴隨他行走在這個藍色星球之上。不急功好利,狹隘自封,更多的是樂天知命和浪漫曠達,馬中欣用行動詮釋了探險旅行家求真求知的理性精神。”
前十年
九探絲路,對話千年前的旅人
前十年里,馬中欣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國,幾乎走遍了全國。問及他對哪裡印象最深時,馬中欣的回答毫不猶豫:“當然是新疆絲綢之路,前前後後總共去了九次。那裡的自然景觀是包羅萬象的,山川、河流、沙漠、高原等等都是非常獨特的,很難用語言來描述。”
最令馬中欣難忘的,還有徒步塔克拉瑪乾沙漠。“白天溫度高達近四十,晚上卻又凍得不行,有時一天都找不到一戶人家,更不用說什麼餐館旅社什麼的了。挨餓挨凍還好,最要命的是皮膚乾燥到要裂開,那是最難受的。”
“那時候,也會問自己為何要來受罪,在家裡呆著不是挺好的么?萬一中暑暈倒也沒有人會知道”,馬中欣坦言,“可是僅僅是一瞬間,就又想過來了,如果不來這裡體驗一下,又怎么知道家中的種種好處呢?又怎么會格外去珍惜家裡的一切呢?”
如果說這是一種樂天知命的領悟,那么對歷史的回顧則讓馬中欣有一種別樣的豁達。“走在絲路上,就會想起玄奘、張騫等人,想著千年之前的他們是用怎樣的探險精神和行走毅力走出這樣一條路。尤其是在玄奘曾經講經的寺廟遺址,周圍環境歷經千年不變,深處其中的我恍如隔世,似乎能夠與他進行一場穿越時間的交流對話。”
後十年
闖叢林險境,危機四伏中體驗艱辛
上世紀90年代之後,馬中欣的視線轉向了國外,他曾深入亞馬遜河叢林中與食人族交朋友,曾到秘魯印加古城探索瑪雅文化,也曾幾進尼泊爾只為找一個觀賞喜馬拉雅山的好角度,也曾幾進印北求證“真正的香格里拉“所在……
野外獨行伴隨著危機四伏,馬中欣也不例外。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邊境,他遇到雙方士兵交火,子彈檫著額頭呼嘯飛過;在帕米爾高原,被花豹突襲,差點成為那“大蟲”的口中美餐;在亞馬遜叢林裡,他被毒蟲咬,咬牙把滲進了毒液的那塊皮肉剜去……
有一次馬中欣長途跋涉考查“東方絲路”,冒險深入到阿富汗游擊區,被誤為“外國間諜”而被游擊隊扣押,雖然最後有朋友相助渡過難關,但仍是親眼目睹了游擊隊員把另外六名關押者當場槍決的驚人場景。在回憶這些險境時,馬中欣很淡然:“體驗艱難苦難本來就是旅行的必要部分。
隱居
徒步全球,再走20年就隱居
2000年至今,馬中欣暫時停下了自己的腳步,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演講、寫作上,目前正在成立中國環球自助旅行協會,籌劃自助旅行系列手冊等。
馬中欣的環球旅行有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花最少的錢買最獨特的經歷,是典型的“窮游”一族。在這段時間裡,馬中欣仔細總結了旅途中的點點滴滴,希望能幫助更多的愛好者去旅行。
比如他提出2萬元人民幣環遊世界:環球旅行的出發地應選在香港,因為那裡有全世界最價廉物美的旅行裝備,比如膠捲、睡袋等,此外,香港還有環球機票出售,每套大致需要1200美元,也就是1萬元人民幣。另外的1萬元則花在城市開銷,可以選擇“香港—澳洲的悉尼—南美的聖保羅(或利馬)—北非的開羅—歐洲的馬德里(或雅典)—亞洲的新德里(或加德滿都)—香港”的線路。其中除了悉尼之外,其他城市的花銷都不大。
備受旅行愛好者關注的,還有他在奧運之後徒步走全球的計畫。說起這計畫,老馬有著掩飾不住的興奮:“旅行,尤其是在我用生命去投注與追逐的徒步旅行,於廣義來說也是一種體能運動,而且是無限長遠的……徒步繞走地球一周,是一場空前的競賽,恐怕地球上只有我一個參與這種另類賽程!”
停下來是為了走得更遠。老馬說,他還要再走20年,然後就去隱居。這難道就是佛家所說的“一切歸於塵土,歸於平靜”么?
中國探險家名錄
探險家是為了探測新事物等目的而深入危險或不為人知的地方進行探索的人。探險者通常是來自一個國家或文明最先到達某地方的人。也可以指冒險家、旅行家或者職業航海家、飛行員等等。探險的目的因人而異,可能包括軍事、商業、學術、旅行、宗教等各種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