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家、策展人與評論家
馬一鷹(原名馬鷹),1968年出生於湖南邵陽。199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藝系。現工作與生活主要在深圳。職業:自由藝術家。現為當代中國陶瓷家,著名當代藝術的策展人。
90年代初期,馬一鷹以他的黑陶作品《印象》系列被陶藝界稱為“開中國現代陶藝先河之經典作”,使他一直以來成為中國陶藝圈重要藝術家之一。2000年以後經歷練、沉修他開始進行影像、影像陶藝的探索與油畫創作,從而進入到一個新的藝術高度。2009年起他自覺地肩負起“讓中國抽象藝術真正崛起”之使命,並為之付出諸多實際性推進行動。
作品與收藏
作品有油畫《飄逝的莊園》系列,陶藝《新印象》系列、《印象》系列、《無極》系列、《混沌·洪荒·圖騰》系列、《此·彼》系列、《沌》系列、《無·有》系列、《禪·界》系列、《旖·娜》系列、《神·人》系列等。
收藏機構:美國加州亞太藝術博物館、新加坡藝術博物館、義大利FUXIN畫廊、上海新波畫廊、上海蘇河現代藝術館、上海精文美術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可創藝苑、深圳美術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深圳雕塑院、湖南千年時間當代藝術中心等。
出版與著錄(含合著)
出版有:《馬一鷹黑陶藝術》、《中國陶瓷藝術圖典》、《中國今日陶藝》、《清華大學美院24人陶藝作品集》、《未來指向·當代藝術家》、《2000清華大學國際陶藝邀請展作品集》、《第一屆中國陶瓷藝術展作品集》等。
展會
事件 | 時間 | 展會 |
個展 | 1998 | 深圳美術館(深圳) |
2000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陳列室(北京) | |
2000 | 可創藝苑(北京) | |
2006 | “新波畫廊”(上海) | |
入展、邀請展與聯展 | 1991 | “我不與塞尚玩牌——中國前衛藝術展”(美國加州亞太藝術博物館) |
1992 | “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巡迴展”(瀋陽、上海、廣州等) | |
1992 | 香港新一代陶藝展(香港) | |
1992 | 哈爾濱聯展(韓國) | |
1999 | “上河美術館收藏展”(深圳何香凝美術館) | |
2000 | 清華大學國際陶藝邀請展(北京) | |
2001 | “重新洗牌”(深圳雕塑院) | |
2001 | “第一屆中國陶瓷藝術展”(北京) | |
2002 | “中國當代美術家”(上海精文美術館) | |
2005 | “喻體與鏡像”(北京新銳藝術計畫) | |
2005 | “互象”(上海蘇河現代藝術館) | |
2006 | 荷蘭藝術博覽會(荷蘭) | |
2007 | 義大利FUXIN畫廊開幕展(上海) | |
2007 | 北京畫廊博覽會(北京) | |
2007 | 義大利博羅尼亞藝術博覽會(義大利) | |
2007 | 德國漢堡中德藝術家聯展(德國) | |
2009 | 狀態·中國當代藝術展(南京) | |
2009 | 中國當代抽象藝術邀請展(北京) | |
2010 | 中國實力藝術家作品展(合肥) | |
2010 | “重識歷史”——大型藝術理論研討&作品展(合肥) | |
2011 | 全球華人抽象藝術家作品展(合肥) | |
2011 | 中國抽象藝術巡展(杭州站/上海站/長沙站/北京站) | |
2011 | 世界華人抽象藝術提名展(北京) |
各方評論(含藝術家、批評家與策展人)
黑陶有悠久的歷史,綿延千載的齊魯文化曾孕育了龍山文化的蛋殼黑陶。也許是這份溯古之情吸引了他,也許是黑陶所具有的獨特的造型語言成全了他的藝術追求。馬一鷹選擇了黑陶,選擇了賴以表達他的藝術思想和內心世界的真實情感的媒介。於是,單純與豐富、冷峻與熱情、精密與豪放、嚴謹與灑脫以強弱、虛實、緩急、動靜的形式感去尋求新的和諧。
面對細膩的陶土,作者找到了它的力度、含蓄、神秘與莊嚴。這種材料與作者之間的共鳴,使他擺脫了材質和技巧的限制,所表現的不再是單純的立體空間的組合和構造,而是自然與心意相交融,對心靈和生命的召喚。
——何燕明(中央工藝美院創辦人之一、《裝飾》原主編)
宇宙蘊含著無窮的奧秘;幾千年來,人類的探索永無最終的答案。而馬一鷹的陶藝視野和思想似乎是涉入到他所理解的宇宙流變與演化。也許這樣說有些誇大,但是從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種對宇宙神秘性的關愛,他用杜撰的宗教符號,結合刻線的扭曲與流動、泥片的凹凸與展平,象信徒一樣地宣洩成他自己的宇宙圖式,且努力地試圖用陶這一材料進行重組、嫁接、調配、交錯,形成與眾不同的表現手法去體現宇宙恢宏、博大、空渺、神秘的幻境。從而開闢了屬於他自己的陶藝道路,並愈走愈堅定。
——陳進海(清華美院陶藝系主任)
馬一鷹近作的境像讓我聯想到前面所描述的狀態,一種人類毀滅後的廢墟和荒場的氣氛。在荒場中深埋著人間的喜劇和悲劇,也隱藏著人間說不清道不明的悲嘆和憂傷。在他作品的境像里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化為烏有,留給我們的只有靈魂中的永恆的記憶。但願我所描述的馬一鷹作品中表現的境像不會成為現實,只是他想像中的一個虛空的夢。
——馬克·漢格布勒(紐約籍多媒體藝術家、策展人)
我以為人的境界有高低、大小之分,一個從不去思考、追問宇宙是什麼,不去追問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靈魂是不會升華的;要想有高境界的藝術,首先要有高境界的人;但願 馬一鷹能進入到一個高的境界,創作出更多高境界的作品,象一個虔誠的藝術信徒,充滿激情地從此岸走向彼岸;不斷地追問,不斷地感悟。 ——島子
馬一鷹近 期的系列作品統稱為《飄逝的記憶》。這個標題所激發出來的審美意識既可是具象的,也可是抽象的,還可是意象的;其實在審美過程中由於意識和想像力的偏向或移情作用,往往在觀想過程中抽象可轉化為具象,具象和抽象也可轉化為意象;三者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和溝通的屏障,審美過程是意識自由馳騁於天地之間,物質與精神之間,抽象與具象、意象之間的狀態過程。
正因為如此,馬一鷹的作品作為觀想的起點,中間也就孕含著不確切的、隨意想而生的豐富性。飄逝,是一個很詩意的動態過程,這動態既可是物態的運動,也可是精神的靈動;既可表達人類歷史長河的流淌,也可表達神秘的時空感;既可是具象地飄逝,也可是抽象、意象地飄逝,真可謂一沙中見大千世界……
《飄逝》系列作品的構成元素主要是點和線,顏色則是單純的黑色和灰色,選擇點和線來做扭結、旋轉、運動構成。馬一鷹可能是想表達一種對人類文化美好事物的眷戀情結及逝去的無奈情懷,這旋轉有時象龍捲風卷抱天地萬物呼嘯而去,有時似狂風掃過、落英滿地、簌蕭凋零,有時如歡樂的陣風吹奏天籟之音,有時若微風輕輕吹過、萬事萬物隨風飄逝……
線條在馬一鷹的作品裡不僅僅是一種抽象的視覺形象,更多的是一種情意的載體;線條的綿延如時間帶著眷戀和傷感而去;線條由近向遠延伸消失、意味著人間美好的一切轉入無限的空間之中。
——賈方舟
我覺得馬一鷹的油畫屬於帶超現實主義感覺的抽象表現主義風格,具象隱藏於抽象之中,強調力量與動感、充滿飄逸與激情,時而奔放、時而靜謐、時而劇烈變形、扭曲和誇張。兒時模糊的記憶,狂放張揚與深邃神秘完美結合地以抽象的形式表達出來,在那一片幽深里,塵世的浮躁與無常消除殆盡,凡間的焦慮與掙扎漸漸遠離。孔子在兩千年前感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馬一鷹的畫我能感覺到他對歷史變遷中人文景觀的關注同時展示了時間的流逝與永恆的矛盾和衝突,以及這種矛盾和衝突所揭示出來的文化、藝術與人生的意義。他通過現代與過去之間建立一種斷裂和隔離的方法,讓我們進入一個與現 在無關的過去世界之中去體悟和感受時光流變、人心不古的矛盾。席勒曾說過,藝術家有兩種:現實主義藝術家和浪漫主義藝術家,前者只關注和描繪現實本身,因為現實已很完美;後者則不一樣,現實充滿的苦難和缺陷讓他們失望和痛苦,也使他們覺得過去更美好,所以他們總是願意回憶、懷念、表達和描繪過去那個美好的世界,沉迷其中並流露出傷感的情緒。我想在此意義上說,馬一鷹是一個具有浪漫主義氣質的藝術家。
——鄒躍進
馬一鷹擅用單色。
近 期作品趨於無形,走向成熟。
我很喜歡!
越純粹越好。
他大概很喜歡水墨畫,有濃厚的中國山水情結、情境。
早在90年時的單色作品就大有董源意境。
——李津
初識馬一鷹是在90年冬呼家樓李津畫室,而見到油畫《飄逝的莊園》系列卻是今 年年初,我感受到的是一種獨特的奇美之源,是紅黑群青之色彩組合?是大膽、獨特的構圖形式?是傳統與現代的鬼斧糅合?是現實與夢幻的穿越、轉換?看慣了當代比較熱烈乃至於熱鬧的作品可能感受至深的是他的那種安靜祥和之美,很輕的嘆息和隱痛,更多的是過度的自戀及膜拜,把當時小小的莊園表現得如天堂般完美,《飄逝的莊園》系列8之後畫家一改已往的較具象的描畫升華到意象之層面,在沿用一貫自我、大氣、唯美、高遠、奇幻的畫風基礎上加入更多的情感與精神元素,使作品更從表現的至美上升到觸動靈魂的高度,朦朧恍惚、或有或無、疑幻疑真之間感受到千絲萬縷、層層纏繞、時又洶湧而至的情絮。
——方力鈞
馬一鷹的作品,畫面作品感很強,完整度不錯。具有強烈的爆發力。標題文學化。
—— 尹朝陽
我感覺馬一鷹的作品主要是向內的關照,從觀念到形式可以看到是受西方的抽象表現主義和傳統中國繪畫的意象性影響;他試圖在這兩個傳統中找到一些新的空間,並且他的作品中有一定的敘事性,我看到了這種有意思的實踐和變化。
——張小濤
在中國抽象藝術的諸多探索中,馬一鷹等人的創作無疑深具潛質。馬一鷹的作品既無民粹主義和空洞的宇宙意象,亦無明顯的形上學痕跡,而是表現出一種獨特的靈性。馬一鷹的作品是中國抽象藝術逆境突圍的臨界狀態,堪稱是真正後現代藝術之雛形。馬一鷹抽象繪畫的空間感和精神深度,使中國抽象藝術超越趙無極等老一輩抽象藝術具備了可能。
——張羿
最 近在欣賞馬一鷹的作品,的確有一些感想;比如在欣賞趙無極具有東方精神的抽象作品時(主要是指後期的作品),像是置身於太空俯視大地的景觀,一如站在精神的頂端觀看中國的宋元山水核心,是在一種靜態下的觀看;而馬一鷹的《飄逝》系列作品則是一種動態的中國景觀,如同游移旋轉在時空隧道間的中國山水的幻影;抽象表現主義大師波洛克的出現,由於他創作表現的形式(滴彩加行為軌跡),決定了他作品圖式的局限性,正如弗朗西斯·培根所說∶“我始終認為抽象主義表達的範圍十分有限,不論你如何去創造,去破壞,最後它又退化為裝飾的形式”(但波洛克是唯一的,永遠的大師);馬一鷹抽象作品一些東方元素的浮現,更多對中國符號廢墟般的定義,更多是一種安塞姆·基弗式的闡述——是多種意義的複合,歷史、文化、宗教……
——江浩
從畫面的視覺形式所引出的精神、情感聯想方面看,馬一鷹的《飄逝》系列作品是把我們從動帶入靜,即由紛繁複雜呈劇烈旋轉運動狀的線條向心凝聚,最後產生一個老子所謂的動復歸於靜的狀態;這種狀態既可以是物質的,也可是非物質的;既是抽象的,更是意象的。
馬一鷹與趙無極、劉國松等都是用抽象的形式來追求意境表現;這種意境表現往往帶有強烈的傳統美學中的詩的意象。換句話說,趙無極、劉國松、馬一鷹等的作品在追求畫面形式語言創新的同時還是表現出對傳統美學意境的眷戀,他們的思維表達過程還是意在筆先的。
——蕭也
媒體報導(含轉載)
綜合網媒:
阿里巴巴、百度文庫、鳳凰網、人民網、搜狐、騰訊、網易、新華網、新浪、優酷、中國廣播網、中國經濟網、中國日報網、中國網、中國新聞網、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網路電視台、中央日報網路報(台灣)等。
藝術網媒:
Art-Ba-Ba中國當代藝術社區、ART218·中國美術學院、北京文藝網、博寶藝術網、東方視覺、今日藝術網、99藝術網、世紀線上中國藝術網、視覺天下、搜藝搜、藝術導報、藝術國際、藝術中國、雅昌藝術網、中國當代藝術聯盟、卓克藝術網、中國當代藝術資料庫、中國雕塑網、中央美術學院藝術資訊網等。
綜合紙媒:
人民日報、長沙晚報、瀟湘晨報、杭州日報、浙江日報、《新視線》、《新周刊》、《周末畫報》等
專業紙媒:《Hi藝術》、《畫廊》、《畫刊》、《新視覺》、《藝術財經》、《藝術線上》等。
電視台:
中央電視台、湖南衛視、湖南經視、杭州電視台、浙江電視台、浙江經視等。
電台:
浙江經濟廣播電台、浙江電台城市之聲、FM106.1長沙交通音樂廣播等。
演講與交流
中國當前抽象藝術的發展狀況
——延伸話題:亞洲文化對美國現當代藝術的影響與推動 主講:馬一鷹
時間:2011年6月9日13∶30
地點:寧波大學科技學院地點西區逸夫藝術樓一樓報告廳118
主辦:寧波大學科技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寧波市富華建築裝飾有限公司
協辦:新庫房藝術品、寧波名築設計、《3W》時尚創意雜誌、香港羽天設計、寧波市名恆設備物資有限公司、尚境設計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很高興今天來到這裡與大家暢談抽象藝術,不知大家對抽象藝術感不感興趣?了解抽象藝術有多少?其實在貴校〔設計藝術學院〕暢談抽象藝術是很有意思、很有意義的,因為大家都說抽象藝術是設計之源、設計之母,二者之間大有淵源、傳承和發展的關係;更何況抽象藝術在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早已成為一種主流藝術、普及藝術;美國早在二十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把抽象畫樹立成世界上最優秀的畫派,確立成美國的國畫;巴黎從事抽象藝術創作的藝術家遠比寫實藝術家多,公共空間懸掛的藝術作品幾乎都是抽象藝術作品〔除了教堂、法院等特殊場合必須懸掛古典寫實作品〕。
中國抽象藝術的發展和上述情況比起來恐怕相距甚遠,但是近幾年呈迅猛發展趨勢;所以我今天和大家一起來暢談一下中國當前抽象藝術的發展狀況,目的在於以點到面的普及與推進,但願能通過大家、通過和大家一起努力,促進抽象藝術的發展、繁榮。
我首先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中國抽象藝術的發展歷程:
導言
抽象藝術,在西方現代藝術發展過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來說,整個西方現代主義藝術運動的歷史都可以歸結為一部抽象藝術的發展和演變史。
即使在世界美術史上抽象藝術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事件,它濫觴於19世紀末,確立於20世紀初,盛極於20世紀40年代。
抽象藝術並不是一個畫派、一種風格,而是一種思潮;一場擴展以至改變人們視覺經驗和藝術觀念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藝術革命。
在西方藝術史上堪與抽象藝術媲美的唯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運動。
“藍色騎士”組織對中國現代藝術/抽象藝術的影響
在距今已近一百年前的1911年,45歲的俄籍畫家康定斯基和一些志趣相投的畫家,從慕尼黑保守的藝術家協會中分離出來,成立了歷史上著名的“藍色騎士”組織;在同年還撰寫了《關於藝術的精神》一文〔被認為是現代藝術的理論經典〕;這一系列事件爆發在歐州那片被保守的藝術貴族們統治了上千年的藝術領地上,毫無疑問是一場類似於十二級地震式的藝術革命。
“藍色騎士”組織成立之時的中國,正處於中西文化相衝撞相交融的激盪年代。經歷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洗禮的中國畫壇,也經受著中西相融、新舊交替的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