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管狀花目唇形科植物]

香薷[管狀花目唇形科植物]
香薷[管狀花目唇形科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唇形科、香薷屬植物, 直立草本,密集的鬚根。莖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鈍四稜形,具槽,無毛或被疏柔毛,常呈麥稈黃色,老時變紫褐色。葉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穗狀花序,花梗纖細,近無毛,花萼鐘形,花冠淡紫色,花絲無毛,花葯紫黑色。花期7~10月。生於路旁、山坡、荒地、林內、河岸,海拔達3400米。 石香薷或江香薷乾燥地上部分可入藥,有發汗解表,化濕和中,利水消腫功效 。主治:夏月感寒飲冷,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胸痞腹痛,嘔吐腹瀉,水腫,腳氣。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香薷(原變種)

香薷 香薷

直立草本,高0.3-0.5米,具密集的鬚根。莖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鈍四稜形,具槽,無毛或被疏柔毛,常呈麥稈黃色,老時變紫褐色。

葉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9厘米,寬1-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狀下延成狹翅,邊緣具鋸齒,上面綠色,疏被小硬毛,下面淡綠色,主沿脈上疏被小硬毛,餘部散布松脂狀腺點,側脈約6-7對,與中肋兩面稍明顯;葉柄長0.5-3.5厘米,背平腹凸,邊緣具狹翅,疏被小硬毛。

香薷 香薷

穗狀花序長2-7厘米,寬達1.3厘米,偏向一側,由多花的輪傘花序組成;苞片寬卵圓形或扁圓形,長寬約4毫米,先端具芒狀突尖,尖頭長達2毫米,多半退色,外面近無毛,疏布松脂狀腺點,內面無毛,邊緣具緣毛;花梗纖細,長1.2毫米,近無毛,序軸密被白色短柔毛。花萼鐘形,長約1.5毫米,外面被疏柔毛,疏生腺點,內面無毛,萼齒5,三角形,前2齒較長,先端具針狀尖頭,邊緣具緣毛。花冠淡紫色,約為花萼長之3倍,外面被柔毛,上部夾生有稀疏腺點,喉部被疏柔毛,冠筒自基部向上 漸寬,至喉部寬約1.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開展,3裂,中裂片半圓形,側裂片弧形,較中裂片短。雄蕊4,前對較長,外伸,花絲無毛,花葯紫黑色。花柱內藏,先端2淺裂。

小堅果長圓形,長約1毫米,棕黃色,光滑。花期7-10月,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生長環境

香薷 香薷

生於路旁、山坡、荒地、林內、河岸,海拔達3400米。 生於山野。

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一般土地都可以栽培,粘土生長較差,鹼土不宜栽培,怕旱,不宜重茬。

分布範圍

除新疆、青海外幾產中國各地;蘇聯西伯利亞,蒙古,朝鮮,日本,印度,中南半島也有分布,歐洲及北美也有引入。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青海省也有廣泛分布,特別是青海海東地區。

主要價值

乾燥地上部分入藥,既能發汗而解表,又能化濕和中而解暑,還能開宣肺氣而利水消腫。功似麻黃,藥力亦強,治陰寒閉暑及風水水腫最宜,故素有“夏月麻黃”之稱。治急性腸胃炎、腹痛吐瀉、夏秋陽暑、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霍亂、水腫、鼻衄、口臭等症。

藥用價值

物性狀:粉末特徵:淡棕綠色。

① 非腺毛1~6細胞,平直,彎曲或頂端彎成鉤狀,直徑11~34μm,長q約至512μm,有的基部細胞膨大至70μm,壁稍厚,表面有細密疣狀突起。

② 腺鱗頭部8細胞,直徑59-86μm,柄單細胞,極短。

③ 小腺毛頭部圓形或長圓形,1~2(-4)細胞,直徑16~33μm;柄1-2細胞,甚短。

④ 葉表皮細胞垂周壁稍彎曲,連珠狀增厚,表達式面有細條紋;氣孔直軸式。

⑤葉肉細胞含細小草酸下方晶,直徑1.5~6μm。此外有萼片表皮細胞、花粉粒、莖表皮、柱鞘纖維及導管等。

香薷-中藥材飲片 香薷-中藥材飲片

藥材炮製:揀去雜質,用水噴潤後,除去殘根,切段,曬乾即得。《雷公炮炙論》:凡採得(香薷),去根留葉,細銼,暴乾,勿令犯火。

性味:辛,微溫。

①《別錄》:味辛,微溫。

②孟詵:溫。

③《滇南本草》:性溫,味苦辛。

④《本草匯言》:味辛甘,性溫,無毒。

歸經:入肺、胃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胃二經。

②《本草經疏》:入足陽明、太陰,手少陰經。

③《本草經解》:入足少陽膽經,手太陰肺經,手陽陰大腸經。

功能主治:發汗解暑,行水散濕,溫胃調中。治夏月感寒飲冷,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胸痞腹痛,嘔吐腹瀉,水腫,腳氣。

香薷[管狀花目唇形科植物] 香薷[管狀花目唇形科植物]

①《別錄》: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

②孟詵:去熱風,卒轉筋,可煮汁頓服。又乾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③《日華子本草》:下氣,除煩熱,療嘔逆冷氣。

④《履巉岩本草》:截四時傷寒。

⑤《本草衍義補遺》:治傷暑,利小便。

⑥《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頭疼,暑瀉肚腸疼痛,暑熱咳嗽,發汗,溫胃,和中。

⑦汪穎《食物本草》:夏月煮飲代茶,可無熱病,調中溫胃;含汁漱口,去臭氣。

⑧《綱目》:主腳氣寒熱。

香薷有發汗解熱作用,並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腸蠕動,對腎血管能產生刺激而使腎小管充血,濾過壓增大,呈現利尿作用。因此,夏日常用香薷煮粥服食或泡茶飲用,既可預防中暑,又可增進食慾。但本品有耗氣傷陰之弊,氣虛、陰虛、表虛多汗者不宜選用。傳統習慣認為本品熱服易引起嘔吐,故宜涼服。

外感表證;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瘡瘍初起兼有表證;吐衄下血。

用法用量:內服: 煎湯,1~3錢,或研末。煎服,3~9g。用於發表,量不宜過大,且不宜久煎;用於利水消腫,量宜稍大,且須濃煎。

注意事項:表虛者忌服。本品辛溫發汗之力較強,

①《本草從新》:無表邪者戒之。

②《得配本草》:火盛氣虛,陰虛有熱者禁用。

實用驗方

⑴香薷治霍亂吐利,四肢煩疼,冷汗出,多渴:香薷二兩,蓼子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日三次。(《聖濟總錄》香薷湯)

⑵香薷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滯,內感風冷,外受寒邪,憎寒壯熱,身體疼痛,肢節倦怠,霍亂嘔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時傷寒頭痛:香薷(去土)二兩,甘草(炙)半兩,白扁豆(炒)、厚朴(去皮,薑汁炒)、茯神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入鹽點服。(《局方》香薷湯)

⑶水腫:香薷五十斤,銼入鍋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濃煎,濃到可以捏丸時,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藥量可以逐日加一點以小便能暢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葉一斤,水一斗,熬爛,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朮末七兩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此方名深師薷術丸。

⑷香薷治霍亂腹痛吐痢:生香薷(切)一升,小蒜一升(碎),厚朴六兩(炙),生薑十兩。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須溫。(《救急方》香薷湯)

⑸香薷治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沖服一錢。

⑹香薷治舌上忽出血如鑽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肘後方》)

⑺傷暑(暑天臥濕當風,或生冷不節,頭痛發熱,轉筋,乾嘔,四肢發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薑汁炙過)、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銼散。每服五錢,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後服下。連進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飲。方中的扁豆,可用黃連(薑汁炒)代替。

⑻香薷治心煩脅痛。用香薷搗搗汁一、二升服。

藥用價值

【蒙古藥】地上部分用於夏季感冒,發熱無汗,泄瀉,小便不利《蒙植藥志》。

【苗藥】野紫蘇:全草治癱瘓,癆傷吐血,感冒,月家病,瘡毒《湘藍考》。

【朝藥】香薷:全草治夏季感冒,急性胃腸炎,腹痛,吐瀉,水腫,口臭,中暑頭痛,中暑腹脹並泄瀉《朝藥志》、《朝藥錄》。

【傈僳藥】節勝者莫:全草治夏季感冒,發熱無汗,中暑,急性胃腸炎,胸悶,口臭,小便不利《怒江藥》。

【畲藥】香茹草:全草治中暑嘔吐,夏日感冒,全身浮腫,水積腹痛《畲醫藥》。

【彝藥】枝葉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癰瘡疔癤,小便不利《哀牢》。

食用價值

香薷 香薷

該品辛溫發散,外能解表,下能利尿,功似麻黃而力弱不禁風,適於夏月涼及風水水腫,故有“夏月麻黃”之稱。

【香薷補充信息】:炮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根,搶水,切段,晾乾,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

【烹調用途】:烹飪調料,可用作烹製肉類、肉湯和泡水飲用。亦可作增香調味品。

香薷適合人群:表虛自汗、陰虛有熱者禁服。

香薷食療作用:味辛,性微溫。歸肺、胃、脾經。芳香宣散,可升可降。

香薷食物相剋:該品與山白桃相剋。

香薷 香薷

香薷做法指導:內服宜涼飲。

⑴香薷發散風寒,有發汗解表作用,但多用於夏季貪涼,感冒風寒所引起的發熱、惡寒、頭痛、無汗等症,往往與藿香、佩蘭等配合套用。香薷有祛除暑濕的作用,故適用於暑季恣食生冷、濕阻脾胃所引起的嘔吐、泄瀉,可配合扁豆、黃連、厚朴等同用。香薷利小便、消水腫,可單獨套用,也可配白朮同用以健脾利水。

⑵香薷既能發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濕,故在暑天因乘涼飲所引起的怕冷發熱無汗及嘔吐腹瀉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藥品。該品雖能祛暑,但性溫辛散,多適用於陰暑病症,前人說:「夏月之用香薷,猶冬月之用麻黃。」故在臨床用於祛暑解表時必須具備怕冷及無汗的症候。如屬暑濕兼有熱象的,可配黃連同用。至於暑熱引起的大汗、大熱、煩渴等症,就不是該品的適應範圍了。

常用食療藥膳方

香薷 香薷

【香薷飲】:香薷10g,白扁豆、厚朴各5g,水煎服,每日1劑。可解表散寒,化濕和中,適用於外感於寒,內傷於濕所致的的惡寒發熱,頭重頭痛,無汗胸悶,或四肢倦怠,腹痛吐瀉等。《紅樓夢》中林黛玉喝的便是這種。

【香薷薄荷茶】:香薷、薄荷、淡竹葉各5克,車前草10克,水煎代茶飲。可清熱除煩,利尿清心,適用於心煩尿赤,口乾口苦。

【香薷粥】:香薷1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將香薷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劑,連續3~5天。可發汗解表,祛暑化濕,利水消腫。適用於夏季外感於寒,內傷暑濕所致的暑濕表症,水腫,小便不利等。

【香薷二豆飲】:白扁豆30克,香薷15克,扁豆花5朵,將三者水煎取汁頻飲,每日1劑。可化濕消暑,可治療中暑發熱,暑濕吐瀉等。

藥理作用

⑴揮髮油具有廣譜抗菌和殺菌作用,並有直接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⑵抗病毒作用:海州香薷水煎劑1:20 濃度時對病毒ECHO11 株有抑制作用。

⑶抑菌作用:該品揮髮油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打孔法測定時,濃度在1:200~1 :1000的抑菌圈直徑均為9mm。其水煎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用平板打孔法測定,當濃度為1:1.25時抑菌圈的直徑為15mm,濃度為1:1.25~1:0.16時抑菌圈直徑均為9mm。石香薷揮髮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傷寒桿菌等有較強抑制作用。

⑷對離體腸平滑肌的作用:香薷揮髮油對小鼠、大鼠、豚鼠和家兔的離體迴腸自發性收縮活性皆有較強的直接抑制作用,但對不同種屬的動物的敏感性不同,相比之下,對豚鼠和家兔迴腸的抑制作用較強,半數有效量分別為3.6和7.6μg/ml,而對大鼠和小鼠的作用稍弱,半數有效量為14.2和35.1μg/ml。對豚鼠迴腸因雞蛋清所引起的過敏性收縮和氯化鋇所致的過敏性收縮均有對抗作用。

⑸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其揮髮油對病原微生物有較強的抑殺作用.實驗表明: 香薷揮髮油對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滅活能力,滅活濃度1:1000~1:2 000;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傷寒桿菌、弗氏痢疾桿菌、白喉桿菌、腦膜炎雙球菌、卡他球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濃度1:4 000~1:25 600。1:2 000香薷油同75%酒精在處理污水雜菌時有相近似的滅菌能力,6分鐘滅菌率分別為99.2%,99.36%;香薷油的抑菌強度(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弗氏痢疾桿菌)高於碘液,但比呋喃西林及新潔爾滅為弱.香薷煎劑(1:20)在體外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病毒株和孤兒病毒(ECHO11)也有顯著抑制作用。

⑹其他作用:實驗表明,石香薷揮髮油對機體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均有顯著增強作用;對小鼠、大鼠、豚鼠和兔的離體迴腸自發性收縮均有顯著抑制作用,對蛋清所致豚鼠迴腸過敏性收縮和氯化鋇所致豚鼠迴腸痙攣性收縮亦有顯著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利尿、鎮咳和祛痰作用.海州香薷提取物在體外對血管緊張素受體和β-羥基-β-甲基戊二酸輔酶A有顯著抑制作用.

化學成分

香薷全草含揮髮油0.2%-1%,鮮莖葉含揮髮油0.26%-0.59%,乾莖葉含0.8%-2%,油中主含香薷酮(elsholtzione)約85%,苯乙酮(acetophenone)約1%,含6-甲基三十三烷(6-methyl-tritria contane),13-環已基二十六烷(13-cyclohexylhexacos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3-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β-D-glucoside),棕櫚酸(palmit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5-羥基-6,7-二甲氧基黃酮(5-hydroxy-6,7-dimetho-xyflavone),5-羥基-7,8-二甲氧基黃酮(5-ydroxy-7,8-dimethoxy-flavone),5,7-二羥基-4-甲氧基雙氫黃酮(5-hydroxy-7,4-dimethoxyflavanone),5-羥基-6-甲氧基雙氫黃酮-7-O-α-D-吡喃半乳糖甙(5-hydroxy-6-methoxyflavanone-7-α-D-galactopyranosi-de),刺槐素-7-O-β-D-葡萄糖(acacetin-7-O-β-D-glucoside)。

藥材鑑別

形狀鑑別

香薷 香薷

全體長14-30cm,宇航局被白以短茸毛。莖多分枝,四方柱形,近基部圓形,直徑0.5-5mm;表面黃棕以,近基部常呈棕紅色,節明顯,節間長2-5cm;質脆,易折斷,斷面淡黃色,葉對生,多脫落,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狹長披針形,長0.7-2.5cm,寬約4mm,邊緣有疏鋸齒,黃綠色或暗綠以;質脆,易碎。花輪密集成頭狀;苞片被白色柔毛;花萼鍾狀,先端5裂;花冠皺縮或脫落。小是對果4,包於宿萼內,香氣濃,味辛涼。栽培品全體長35-60cm,疏被較長的茸毛;莖較粗,節間長4-7cm。以枝嫩、穗多、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鑑別

華藹薴 粉末特徵:淡棕綠色。①非腺毛1-6細胞,平直,彎曲或頂端彎成鉤狀,直徑11-34μm,長約至512μm,有的基部細胞膨大至70μm,壁稍厚,表面有細密疣狀突起。②腺鱗頭部8細胞,直徑59-86μm,柄單細胞,極短。③小腺毛頭部圓形或長圓形,1-2(-4)細胞,直徑16-33μm;柄1-2細胞,甚短。④葉表皮細胞垂周壁稍彎曲,連珠狀增厚,表達式面有細條紋;氣孔直軸式。⑤葉肉細胞含細小草酸下方晶,直徑1.5-6μm。此外有萼片表皮細胞、花粉粒、莖表皮、柱鞘纖維及導管等。

理化鑑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100g,置揮髮油測定器中蒸餾,取揮髮油一定時,用乙醚製成10%溶液,作供試液。①取供試液與對照品香荊芥酚和廲香酚溶液,分別點樣於同一矽膠G-0.5%CMC薄層板上,以二氯甲烷展形,噴以5%香草醛濃硫酸溶液,於100℃烘5min,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色斑。②取供試液與對照品石竹烯和松油烯,分別點樣於同一矽膠G-0.5%CMC薄層板上,以已烷展開,按(1)項方法顯色,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益上顯相同的色斑。③取供試液與對聚傘花素對照品溶液,分別點樣於同一矽膠GF254-0.5%CMC薄層板上,以已烷展開,置紫色光燈(254nm)下觀察,供試液色譜在與對聯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螢光色斑。

繁殖方法

種植方法

香薷 香薷

選地:香薷 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但鹼土、沙土不宜栽培。怕旱,不宜重茬,前茬穀類、豆類、蔬菜為好。

整地:翻地20厘米,翻前施入農家肥,壟作行距40厘米~50厘米,或作成平畦。由於種子很小,地一定要整平耙細。

播種: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宜播方式有條播或撒播。具體播種時間由香薷上市時間來決定。春季播種在終霜結束前6天~8天為好,為了市場均衡供應,可以每10天~15天播種一批;為了冬季上市,播種時間應在初霜期前80天~90天。為了一次出全苗,播種的要保征土壤一定的濕度,覆土要淺,要鎮壓。

田間管理

苗出齊後及時間苗,株距2厘米~5厘米;壟作的要及時中耕除草;撒播的、小行距條播的要及的人工拔草,也可用拿撲草淨或禾草克化學除草劑防治禾本科染草;地力較高的地塊可以不追肥,地力差的在苗高15厘米造硝酸被一次。乾旱適當灌水。

種子採收

採種可以設採種田;也可以在生產田中選穗大健壯的母株,當上部花序的種子已經成熟,下部開始落地時,在早晨輕輕割掉,放在塑膠上晾曬3天一5天即可脫粒。採種時間很重要,割早了種子沒成熟,割晚了種子都落地了。每畝可產籽24公斤。

主要變種

1、重圓齒變種: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葉緣具重鋸齒。產雲南西北部;生於林中、開曠山坡及溝谷中,海拔2300~36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德欽。

2、疏穗變種: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穗狀花序疏離;苞片外面被微柔毛。產山西,四川;生於河岸階地向陽處。模式標本采自山西興縣。

3、少花變種: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植株矮小;花序較疏落。產河北北部;生於山地溪間石縫中。模式標本采自北京昌平。

4、多枝變種: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植株自基部多分枝;苞片紫色,無緣毛或緣毛甚短。產河北,雲南。朝鮮,日本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朝鮮。

5、短苞柄變種: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植株矮小,自基部多分枝;苞片近圓形,具短柄。產四川西部,西藏東部。模式標本采自西藏瑞霽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