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貿易場

事實上1974年後,倫敦和瑞士的金商陸續來港開設辦事處,擴展他們的業務,黃金的進出口及轉口和本場的業務,在隨後幾年都取得飛躍的發展,至1980年初達到頂峰。 事實上1974年後,倫敦和瑞士的金商陸續來港開設辦事處,擴展他們的業務,黃金的進出口及轉口和本場的業務,在隨後幾年都取得飛躍的發展,至1980年初達到頂峰。 所有黃金買賣是以港元報價及結算,為方便國內的投資者,公斤條同時提供以上午及下午公價為基礎的人民幣報價。

香港金銀業貿易場(以下簡稱本場)成立於1910年,當時稱為〔金銀業行〕,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918年)才正式定名〔金銀業貿易場〕及登記立案。組織與規模不斷成長擴大,以至今日,建立了恆久的基業。

創立本場之前賢,皆為當時之找換店及經營各埠匯兌之銀號東主或主事人,戰後出任本場領導人的何善衡先生、何添先生、伍潔宜先生、梁季彝先生、董仲偉先生、馬錦燦先生等皆為香港各大華資銀行的創辦人。九十四年前,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香港流行買賣碎金碎銀,後發展為錢銀台,再演進為銀號,至現代的銀行,本場純為順應錢銀業的發展而創立。因此之故,本場雖以金銀買賣為主要業務,但戰前還有〔八九〕大金、銀元大洋,戰後還有美鈔、日元、西貢紙、菲律賓披索和墨西哥金仔等買賣,與金條買賣同時在本場雙邊進行。至1960年,由於美鈔現貨交收困難而時停時復,終以交收閒靜而於1962年正式停頓,只余金銀交易以迄於今。

九十二年來,金銀業貿易場憑著嚴密而有效的規章制度、從業人員的信守精神,雖然不斷遭受到各方面的挑戰,在香港黃金巿場巍然屹立扮演重要的角色,為本地及國際投資者、金商,提供了一個具有連續性(Continuity)、流動性(Liquidity)及深度(Depth)的黃金巿場,可以讓大家充份利用黃金作為投資、投機、對沖和套戥的對象。

本場創立至今,除1941至1945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而關閉外,其餘時間,均依照章程營業,為投資者服務。最值得本場自豪者厥為1980年1月,蘇聯揮軍入侵阿富汗,金價於1月18日創歷史高價,每兩達港幣$4,855.00,惟於同月23日巨幅下挫,最低見港幣$3,590.00,數日間高低價相差達$1,200.00,當時全世界主要金巿,悉數停板,獨本場制度健全,應變有方,是全球惟一照常開巿的金巿。

1983年2月初,由於石油降價,美國聯邦儲備局收縮銀根、利息高企等因素關係,金價一度大幅波動,美國、新加坡等金巿先後停板,惟本場仍繼續開巿,如常買賣。基於上述兩例,投資者對本場之連續性可以絕對信賴。

就流動性而言,投資者如擬將手上的金條兌換為現款,或將持有的投資平倉結算,數十年來都順利進行,並無投訴。一個顯著
的例子就是本場於1970年1月15日為了把945K金改回99作為標準,以符合首飾之需要。當時本港巿民所存之945K金超過10萬兩以上,本場行員一律按照945與99之成色比例,十足收回,未有發生任何糾紛,由此可見,本場金集團成員之信用昭著,及本場金條流動性之高。

就深度而言,雖然本場因為黃金價格波動而有交投興旺或淡靜的不同時期,但是在八十年代初,金巿興旺時,本場每日成交多逾200萬兩,歷史證明,本場行員實力雄厚,旺巿時,要處理大量的買賣,並無問題。

我們轉換另一角度,從國際性因素來看本場。香港開埠至1939年,黃金進出口及買賣都是不受限制的。1939年,由於香港加入英鎊區,要實施外匯管制而黃金的進出口也在管制之列,所以戰後外國黃金進入香港是經過一個獨特的途徑,這途徑是將外國的黃金運至香港時即由一眾多洋行組成的專營公司轉口到澳門的王安行,再由澳門以私人各種不同方式帶回香港。這情形直到1974年1月1日香港政府撤銷所有對黃金進出口的限制才告改變。

商人恢復直接辦運黃金,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高有莫大好處。事實上1974年後,倫敦和瑞士的金商陸續來港開設辦事處,擴展他們的業務,黃金的進出口及轉口和本場的業務,在隨後幾年都取得飛躍的發展,至1980年初達到頂峰。商人恢復直接辦運黃金,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高有莫大好處。事實上1974年後,倫敦和瑞士的金商陸續來港開設辦事處,擴展他們的業務,黃金的進出口及轉口和本場的業務,在隨後幾年都取得飛躍的發展,至1980年初達到頂峰。

香港巿場可以在國際金巿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穩定、貿易自由、尊重私有產權、法治基礎深厚,而交通
運輸便利、通訊設備先進、金融體系健全、監管制度嚴謹等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我們要指出的是香港位於亞太區,因為時差的關係,填補了紐約收巿後,倫敦未開巿前的一段時間真空,方便國際投資者繼續在香港買賣,或進行對沖或套戥等活動。國際性的黃金買賣全日24小時在歐美及亞洲地區不斷進行。

長久以來,本場與香港政府都保持一個互相尊重而又合作的關係。香港政府對商貿發展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本場實行自律,嚴密約束行員,數十年來,無論本場與行員、行員與行員或行員與投資者之間,可說糾紛甚少,如果不幸發生,亦可大家協商,予以解決。歷年來政府官員及社會人士均對本場之自律成功讚譽不已,本場亦不敢自滿,時刻自勵改進,長期與財政司及財經事務局保持密切聯繫,遇有重大改革,必先徵求政府意向,方始實行。

本場是一個將現貨及期貨結合為一的巿場,既有現貨交收,但又可通過支付倉費,延期交收,因而產生期貨的功能。這套獨特的買賣制度,交易運作是我們的先賢數十年前殫精竭慮創造出來的心血結晶,經過數十年的風波考驗,證實運作良好,如黃金般的有恆久價值。

本場買賣的黃金純度有兩種,分別是純度99%、重量為5金衡兩的金條(稱99金)及純度99.99%、重量為1公斤的金塊(稱公斤條)。九九金的交易單位為100金衡兩(1金衡兩相等於37.429克或1.2033金衡安士),最低價格變動為5角,而公斤條的交易單位為5公斤,最低價格變動為1分。所有黃金買賣是以港元報價及結算,為方便國內的投資者,公斤條同時提供以上午及下午公價為基礎的人民幣報價。

以下是交易制度的簡介,行員或其出市代表於交易大堂內以粵語公開叫價,輔以手號進行買賣。這種買賣方式,在外國稱為
Open Outcry,現在部份主要的期貨市場仍然採用這方式交易。本場買賣一周五天,星期一至五分早、午市,時間為上午九時正至中午十二時卅分;午市則為下午二時卅分至五時正。當買賣雙方交易後,於十五分鐘內,沽方負責填寫交易票據,交買方確認後再交予本場結算部登記交易及更新每名交易行員的存欠倉,以控制風險。每市完畢,本場會對所有交易作中介結算,然後把結算結果交予指定結算銀行,每日上下午厘定公價(作結算用),公價的訂定依隨厘定時的市價,99金以5元的整數計,公斤條以5分的整數計。

所有行員的買賣契約價與公價對比而入帳結算差額,盈虧皆與本場相對清結。所有營業行員均須在指定的同一銀行開設帳戶,以利結算。早巿在下午已結算清楚,午巿則在晚上。

我們上面說過本場是期現合一的巿場,它的原理是這樣的,貿易場的買賣雖然以現貨為基礎,即日平倉交收為原則,但我們有一套交收倉費的制度,可以將現貨交收延遲至翌日,甚至無限期遞延,直至平倉為止,因而發揮期貨的功能。倉費是每日早上11時正(99金)及11時15分(公斤條)在巿場公開議定的,屆時有意交收現貨金條行員分別登記上板,由現貨供求決定是日的倉費。

倉費的厘定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1)黃金的供求及(2)港元利率的高低,如果現貨黃金需求(認收)較供應(認交)數目為大,
收取黃金的買家可向要求延期交出黃金的沽家索取倉費,以作補償,即由持好倉者收取倉費,持淡倉者付倉費,行內術語稱為〔高息〕或〔加倉費〕,同一道理,由持淡倉者收取倉費,持好倉者付倉費則稱為〔低息〕或〔低倉費〕。如果認交與認收實金數目相等,買賣雙方均無異議時,倉費便作訂定論,假如買賣雙方都不用付息的話,行內稱為〔平息〕。

關於風險管理方面,主要透過兩項措施,第一是設立保證金制度。每一行員的信用額目前是1,000兩或75公斤,在這範圍內免付保證金,否則每100兩須付保證金港幣7萬元及每5公斤付保證金港幣9萬5千元予本場。信用額兩數及保證金銀碼均隨金價波幅由理監事會隨時調整,以平抑風險。記得80年初旺巿時,每百兩保證金高達港幣16萬元。因為有這個機制,所以貿易場於歷次黃金風險潮中均能履險如夷,平安渡過。

另外一項重要的措施是折價停板,根據本場章程,金價上落價位與前巿公價比較,每百兩相差達到港幣400元(公斤條:每克港幣10元),即需實行折價。舉例而言,依目前保證金標準,上巿公價為3,500元,現巿於未定公價前已上升至3,900元或下跌至3,100元,任何一種情況都需要實行折價,而折價與一般巿場升跌停板差不多,本場依例需由理監事會通過公布執行,宣布公倉買賣停止,以折價價位為公價,立即登記上板交收現貨,議訂倉費,所有公倉買賣,一律以公價折實,作為了結,並照公價交收,折價後需隔兩巿時間,然後才可以復巿,買賣需要從新開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