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發展
![香港經濟導報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財經雜誌](/img/4/271/nBnauM3XzMTNzEDM1YTM2kTM1QTMwcjM2kjNzQTNwAzMxAzL2E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改革開放後,香港經濟導報參與主辦了建國後第一個最大規模的沿海城市投資洽談會,相繼出版十多種經濟定期刊物,在香港和內地組建多家附屬公司和辦事處,在內地投資經營多項合營企業,同多個國家級新聞單位和經貿機構合作出版多種經濟專業書刊。
香港經濟導報發行網路覆蓋兩岸四地,在香港、澳門、台灣、內地皆有發行,是唯一已經進入台灣地區的特殊重要媒體。
組織機構
社長陳寅
副社長、總編輯顏安生
執行總編輯康劍波
副總編輯楊藹儀張立鄧明宇
副總經理沈紹基姜華
主筆朱毛齋
經國務院新聞辦正式授權,香港經濟導報已在北京、廣州、深圳、河南、江西、湖北設立辦事處 ,天津、福建、遼寧、浙江、重慶、四川、貴州、陝西、雲南、湖南、山東、安徽、廣西、吉林、黑龍江、江蘇、河北、甘肅、山西、海南等地的辦事處正在籌建之中,並且已經擁有完整的機構和人員設定。2014年8月,香港經濟導報成立台海新聞中心,專門負責台海新聞的採集發布。
報刊職能
辦刊方針
![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中南海會見報社代表團](/img/9/f71/nBnauM3X1cTNwAzMxkjN4kTM1QTMwcjM2kjNzQTNwAzMxAzL5Y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香港經濟導報是雙周刊,每期72頁,全彩印刷 。經濟導報秉承匯聚高端人才、服務高端人群的宗旨,廣邀海內外頂級專家學者、致力於對香港、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大趨勢、大熱點、大事件、大舉措”進行深入觀察剖析,打造專家學者、決策者、管理者、企業家等高端人群思想交流與碰撞的平台。
欄目設定
封面專題、熱點追蹤、高端訪談、觀察時評、香港財經、台灣觀瀾、北京觀察、國際瞭望、博雅論道、改革研究、產經透視、區域聚焦、歷史鉤沉、清風茶苑等。
專家顧問
香港經濟導報紮根香港,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較之大陸刊物,它更富有世界眼光,更熟悉國際通行的各種“遊戲規則”,更便於運用香港資本雄厚、資訊匯集等長處為自己的發展服務;較之香港刊物,它同大陸的聯繫更密切,更了解大陸經濟、社會與人文文化,更易於全面掌握中國經濟、社會的真實、準確資訊,也更多擁有大陸的讀者群和高水平的撰稿隊伍。
香港經濟導報顧問委員會成員包括王戰、李子彬、李德成、李京文、吳敬璉、宋曉梧、林凌、高尚全、高放、許善達、張卓元、葉小文、龍永圖、劉國光等。
香港經濟導報學術委員會成員包括王一鳴、王建、王志樂、石小敏、李羅力、姜明安、孫堯、韋森、郭萬達、陳全生、陳文鴻、陳有西、馮蘇寶、張曙光、張千帆、楊建文、唐傑、夏斌、華生、曹遠征、賈寶蘭、蔡昉、樊綱、遲福林、龍隆、鍾偉、謝家瑾等。
讀者對象
香港經濟導報讀者定位面向兩岸四地政、商、學、科技界精英人群,為大中華地區英才提供高端財經視角。
發行區域
1947年開始在本港及海外發行。
1970年代進入中國內地發行。
1993年特許在中國內地擴大公開發行。
2002年獲台灣當局批准在台灣公開發。通過金石堂書店及誠品書店旗下102家書店上架,島內發行遍布15個縣市。
權威傳媒
![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為經濟導報創刊50周年題詞](/img/4/b85/nBnauM3X2UzM3gDO4kjN4kTM1QTMwcjM2kjNzQTNwAzMxAzL5Y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老一輩的國家領導人廖承志、薄一波、習仲勛、余秋里等,先後參加過導報舉辦的活動;港澳政界、工商界領袖人物霍英東、董建華、馬萬褀、曾蔭權、何厚鏵等,分別參加過導報舉辦的各種會議、活動,或為導報題詞 ;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許滌新、勇龍桂、于光遠、錢俊瑞、劉國光等,多次為導報寫稿,參加導報主辦的座談會、研討會。
1991年12月,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還在中南海單獨會見香港經濟導報社代表團,並在創刊五十周年前夕,親筆為導報題詞。
目標定位
根植香港,聯繫四地;繼往開來,服務祖國。香港經濟導報將繼續打好“香港牌”、“台灣牌”、“深圳牌”、“服務牌”,通過高端財經視角,成為向內地、港、澳、台傳遞合作融合新思路的揚聲器;通過財經分析探討,成為香港特區政府的經濟參謀部;通過報導、交流及舉辦各種活動,成為台灣與大陸兩岸文化經濟融合的民間推手。
服務平台
依託獨特的優勢,香港經濟導報為內地各省區市與台灣、香港文化經貿交流提供了支持 ;為內地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在港、澳、台及珠三角地區的科研、教學活動提供了服務;為內地政府、企業在港招商邀請客人,舉辦了會議論壇;為內地企業在港上市融資提供了資訊及引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