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汲水門大橋

香港汲水門大橋

索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高150,採用雙柱H 汲水門大橋離海面高度47米,而橋塔高度則為150米。 73000立方米。

簡介

汲水門大橋(簡稱汲水門橋)位於香港,曾經是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兩用斜拉式橋樑(此紀錄於2000年被橫

汲水門大橋汲水門大橋
汲水門
跨丹麥與瑞典,主跨長490米的厄勒海峽大橋打破)。大橋主跨長430米,連引道全長為820米。大橋屬於8號幹線青嶼幹線的一部分,跨越汲水門,將馬灣大嶼山青洲仔半島連線起來。車速限制每小時80公里。 汲水門大橋為香港道路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它聯同青馬大橋,共同擔當著連線大嶼山(以及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與市區的唯一行車通道。

主要技術標準

主要技術標準
1.雙層主梁:橋的露天上層為三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有蓋的下層則為兩條捷運機場鐵路的路軌,和兩條供緊急時(例如颱風吹襲時)使用的單線行車道路。
2.設計使用年限:120 年
3.設計速度:
公路:100km/h;鐵路:135km/h
&橋樑寬度:35m 5.荷載標準:
車輛荷載: HA + 45 單位 HB (根據英國運輸部標準 BD37 / 88 )
設計風速:最大陣風 85m/S , 平均風速50m/s
船舶撞擊荷載: 220 ooot 級海輪於時速8kn之撞擊
地震基本烈度:修訂麥加利烈度表Ⅶ級
6.通航淨空:淨高 45m 、淨寬 300m

橋樑結構

汲水門橋全長 820m ,為雙塔雙索麵 6 孔連續箱梁斜拉橋。從大嶼山端開始,橋跨布置為70m+Z×80m+430m+2×80m = 820m。
索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高150,採用雙柱H 形結構 ,通過三道橫樑將塔柱連為一體。拉索錨錠箱室則藏於索塔頂部內壁,以便拉索安裝及日後檢查維修。
主跨主梁選用了雙向鋼析架和鋼筋混凝土橋面板的組合式加勁箱梁。主梁頂部及底部的鋼筋混凝土橋面板構成了上下層行車道,兩邊外緣為鋼腹板。位於下層中央的鐵路,由鋼樑承托,在鋼樑上蓋以混凝土厚板,以簡化路軌的鋪築。
斜拉索作扇形布置,每一扇面由22對斜拉索組成,標準索距8.7m,斜拉索採用高強度鍍鋅平行鋼束, 共176根。每根斜拉索由 51-102 根直徑15.7m鋼絞線索組成,塗油脂後,外置高密度聚乙烯(HDPE )護套。
橋面主架由鋼製件組合而成,在中國內地蛇口製造及於工地裝嵌成長8.7 米的組件,並於吊放前,在每塊組件上鑄造橋面平板。重500 公噸的組件由躉船拖往適當位置吊放並以斜拉索接緊。

建築設計

汲水門大橋離海面高度47米,而橋塔高度則為150米。重量方面,結構重量4800公噸,混凝土重量則為


73000立方米。 汲水門大橋於1992年12月21日動工,採用雙層設計,契約總值為HK$16.43億。橋的露天上層為三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有蓋的下層則為兩條港鐵機場快線東涌線的路軌,和兩條供緊急時(例如颱風吹襲時)使用的單線行車道路。
錨錠 
拉索的鋼束數目由51條至102條不等
鋼束直徑為15.7毫米,是由7條鍍鋅鋼絲結合而成

橋身的建造

旁跨及在橋塔附近的主跨是在實地以模板及臨時支承建造。
其他主跨部分是由44個預製件所組成。 每個組件重500公噸及長8.7米,是鋼及混凝土的混合結構。 鋼的部分是在深圳蛇口製造。 混凝土部分是在工地建造。 完成了的組件再由躉船運到橋的位置,用起重機吊起,再連合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