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1978年,伴隨著香港流行音樂的產生及發展,由香港惟一的政府電台--香港電台主辦,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國際唱片協會(香港會)、香港唱片商會協辦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誕生了。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是香港本土流行音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時期,香港流行音樂及其所形成的商業運作體系,包裝制度在整個粵語流行音樂和華語流行音樂中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就作品而言,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可以聽到香港的流行音樂,而“十大中文金曲評選”便是最好的印證和體現。

獎項名稱: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創辦時間: 1978
主辦單位: 國際唱片協會(香港會)(協辦) 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協辦) 香港唱片商會(協辦) 香港電台

獎項介紹

1978年,伴隨著香港流行音樂的產生及發展,由香港惟一的政府電台--香港電台主辦,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國際唱片協會(香港會)、香港唱片商會協辦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誕生了。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是香港本土流行音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時期,香港流行音樂及其所形成的商業運作體系,包裝制度在整個華語流行音樂中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就作品而言,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可以聽到香港的流行音樂,而“十大中文金曲評選”便是最好的印證和體現。每一年“十大中文金曲評選”都會引起廣泛的關注,其公正性、客觀性已得到圈內圈外的普遍認可,在香港流行音樂發展史中具有開創意義的著名音樂人顧嘉輝就曾說過:“十大中文金曲評選具有真正的領導樂壇的地位”著名音樂人鄭國江也多次表示:“始終是這個評選是最具王者風範。”二十多年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評選”活動一直堅持從鼓勵、推動本地中文流行音樂為原則,通過此活動產生了一大批流傳極廣,深受好評的音樂作品,並在挖掘新人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績。第22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評選活動是這個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評選活動跨入新千年的第一次評選,因此具備了特殊的意義。除了要表彰一批為華語流行音樂做出突出貢獻的音樂人、歌手外,四大天王淡出評選後新任接班人亦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第23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中首度引入“全國”概念,最終那英、田震、陳明、孫楠等內地歌手以出色的表現代表內地流行音樂第一次進入了香港樂壇的主流獎項,這是對內地音樂人的努力以及日漸強大的內地歌手實力的肯定與呼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