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早在1918年第一批來到這裡的是穆斯林,民國時成為馬步芳的屯糧基地,回族先輩們付出了艱辛了努力,之後不斷的移民和開發使這裡儼然成為今天的高原綠洲。
農業
香日德是“綠色司令部”。六七百條防護林帶,二萬五千多畝成林,一千七百多畝苗圃,數千萬株樹木,使全鎮近三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林木覆蓋率達百分之十五。有人曾計算,香日德的樹木,如果株距一米從香日德栽起,經過青海湖,翻越日月山,過西寧,一直能栽到蘭州,如翠蠟般的綠色長城,人們將崑崙山的雄風,古瀚海的飛沙鹽橋舉世無雙,堪稱柴達木一大奇觀。
香日德是“柴達木糧倉”。早在七十年代,香日德就連續三次創造了春小麥單產全國紀錄,將柴達術綠洲農業載入了世界農業史冊,如今已是大面積畝產超千斤,人均產量四千斤,青海省百分之八十的萬斤糧戶都出在這裡。村落庭院,葡萄婆娑,果粒成串而綴,田邊地頭,果樹蔚然成林,果實纍纍,味道甘美。
這裡不論糧食還是蔬菜果類都高產穩產,一個蘿蔔二十斤,一頭大蒜一斤重,“蒜如拳頭豆如蒜,一畝白菜收兩萬”的說法並不是天方夜譚式的神話。香日德,是青海省唯一一個“中國鄉鎮百顆星”。
香日德,出了青海省唯一一個“全國售糧模範。”
香日德,還從海西州走出了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全國勞動模範”。
民族構成
香日德是一個多名族雜居的地方,有漢族、回族、蒙古族、藏族、撒拉族、東鄉族、少數保全族混合居住的小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