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名由來
首陽山是陝西秦嶺北坡著名高峰,海拔2719.8米, 位於周至縣九峰鄉耿峪和戶縣甘峪交界處,東距西安60公里,西距周至縣城30公里。景區人文景觀星羅棋布,自然景觀目不暇接。史載,商周交兵時,商朝上大夫伯夷、叔齊阻攔周武王大軍未果,遂南行入山隱居,採薇而食, 義不食周粟。 每天清晨迎來第一束朝陽,嘆曰:“奇哉美哉首陽山”,故首陽山而得名。伯夷、叔齊在首陽山死後,儒家尊二人為聖賢,道家尊二人為大太白神和二太白神。
歷史傳說
首陽山歷史上廟宇林立,景點眾多,文化積澱深厚,留下許多美麗的傳說。
首陽山之所以名聞遐邇,當與伯夷、叔齊有關。伯夷、叔齊乃孤竹國國君的兩個兒子,其父死,遺命叔齊繼位,而叔齊認為伯夷是長子遂讓位於他,伯夷卻認為父命不可違,便逃跑了,叔齊也不肯繼位而逃。武王伐紂,車載著文王的牌位行軍。伯夷、叔齊叩馬進諫:“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忠乎?”衛士欲殺之,姜太公曰:“此義士也。”衛士就把他們趕走了。武王大會八百諸侯於孟津,渡河後陳兵於牧野,殷紂王發兵70萬拒之,奴隸陣前倒戈叛紂,紂王自焚於鹿台,商朝滅亡了。伯夷、叔齊恥食周粟。便隱居於首陽山,採薇而食,有婦人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憤,絕食而死,葬於首陽山。歷代對伯夷、叔齊推崇備至,稱其二人為“二賢人”、“二君子”。
山頂美色
山頂有廟宇兩座,一座坐北朝南,一座坐東朝西。其中坐東朝西者已經倒塌;坐北朝南者,內供奉有太白神,門上有一牌匾,曰:首陽勝境。西側廟宇旁有一小土屋,土屋內有火炕和鍋灶,可以做飯休息。
山頂有大面積的高山草甸,估計超過一萬平方米,草甸內有一數平方米的小湖,常年有水,戲稱嫦娥洗澡處,不可直接飲用。
山尖有奇石,五彩斑斕,人稱五花石。另有一無人氣象觀測站見於山頂北部。
山上偶有來自山下的採藥人居住在廟旁小屋。
旅遊路線
旅遊上山有兩條道路,沿途風光旖旎,一條沿途主要景點有大崖子口瀑布、龍王廟、白雲廟、求娃崖、眼光亭、觀音山、觀音廟、千年紅豆樹、豬轉溝、藥王洞、梨子園、東西沙溝、青石崖、南北熊叉溝、將軍石、葫蘆崖、馬鞍橋、鐵觀音廟等;另一條沿途主要景點有南北熊叉溝、方家店、葛家口、大小石門、東西二百溝、猴兒石、柳河石、東西梯子溝、東西板音石、龍水泉、香山寺、白雀寺、公主墓、雷打石等。
攀登路線
首陽山從耿峪,澇峪,甘峪,田峪均能登頂。但絕大多數都從路程最短的耿峪登頂,田峪,澇峪,甘峪路途遙遠,極少有人行。常走路線:耿峪民生村(海拔855米)至砂石路盡頭(海拔990米),走河道上左手方一65-70度陡坡到將軍石(海拔1490米,為單程三分之一處),後經熊岔(海拔2005米),到達首陽勝境廟(海拔2652米),有興趣的可以上更上方的五花石(海拔2697米)及東南方的最高點(海拔2720米)。下山先至熊岔,後穿越至西觀音山(海拔1982米)。首陽山路程不是很長,但拔高厲害,上行共有4段拔高,連下山是也不斷反覆拔高。首陽山可一日暴走及兩日行,其中單程最快需3小時左右,但一般需5-7小時。全程最快6小時,一般需要10-13小時。白楊岔-將軍石-熊岔-首陽山-熊岔-西觀音山-白楊岔全程穿越GPS路程24.5公里,累計拔高和下降均是2360米,所以坡度很大,行進緩慢。
從耿峪上路途中最重要的節點在熊岔,熊岔有四條路,一條下山通往觀音山,另一條通往一個小洞窟,旁有泉水,另有一條山上才是去往首陽山的。至於第四條,就是來時的路了。
首陽山也可從澇峪的西流水和黑龍溝走首陽山南面的大坪梁主梁(2713米)沿首陽山主梁登頂,但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路跡,先從左邊西北側側翻過一個2690米的山頭頂部旁邊經過,然後的路有斷崖需找路,需慎行。
首陽山也可從甘峪上,但成熟的線路只有從西甘峪到黑虎殿,再到西觀音山實現登頂,西甘峪,東甘峪河道均幾乎沒有路跡。
氣候狀況
夏季涼爽多雨,冬季大雪滿山,寒冷異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