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山堡村簡介
首山堡村位於遼寧遼陽市首山農場首山腳下,地廣人稠的村情讓這個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擁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豐富的人力資源。多年來,村兩委班子帶領民眾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綜合性地突出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當中。首山堡村的畜牧業較為發達,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污染了環境。2002年,村兩委班子根據國家的土地政策,在首山腳下貧瘠、低洼地上規劃建立了畜牧小區,引導養殖戶向規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首山堡村發展
楊廷虎是較早進入畜牧小區的養殖戶,如今他年出欄肉雞1萬餘只,年收入超過萬元。在統一管理、統一防疫的小區內發展養殖業,他自然對養殖前景信心百倍。而象楊廷虎這樣在小區內發展養殖業的30多戶養殖戶、豬、牛、雞、羊等養殖動物年創產值400多萬元,純收入在30—40萬元之間。種植業一直是首山堡村的支柱產業,而當水少則旱、水多則澇的靠天吃飯的生產方式已不能滿足增加農民收入的要求時,調整種植結構、實施設施農業成為解決增產增收問題的當務之急。
2004年初,村集體討論決定,大規模進行農田基本設施建設,當年,投入30萬元鋪設農田管網,新打7眼機電井。大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使該村新增經濟田1500畝。
於立新、鄭立新、崔廣智等30多位村民率先嘗到了設施農業的甜頭。他們以市場為導向,緊緊抓住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香瓜掙錢種香瓜,粘玉米暢銷發展粘玉米。而無論種什麼,只要把握住市場的脈搏,每畝就總有超過1000元的年純收入,這是普通大田作物所不可比擬的。
轉變養殖方式,調整種植結構,將一個曾經貧窮的村子改造成年人均收入達到3559元的經濟強村,同時不斷厚積的村集體家底也使首山堡村敢於並樂於投資精神文明建設。整治村屯面貌,公民道德建設、普法教育……讓村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大改觀,“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好婆媳”……一項項公德比賽讓村民的思想境界發生了大跨越。收穫了物質文明的首山堡村,精神文明之花也競相綻放。
自然資源
該自然村位於樹苴鄉北邊,距離樹苴鄉集鎮33公里,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耕地總積2040畝(其中:地253畝),人均耕地1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作物。擁有林地344畝,經濟林果地125畝,主要種植核桃經濟林果。農村經濟
2009年該自然村耕地面積253畝,林地2040畝,人均耕地1畝,共有經濟林果地125畝。農村經濟總收入55.66萬元,其中:種植收入33.4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0%;畜牧業收入11.1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0%;林業收入11.1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0%。外出勞務收入10萬元。農民人均總收入4200元,人均純收入2000元。該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5.0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5%。基礎設施
該自然村目前已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視、通水。全組有59戶通自來水,0戶存在飲水困難;59戶通電,無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0戶。該村小組進進道路為泥土路面,村內主幹均未硬化,全村沒有農戶建有沼氣池,已完成改廁的1戶,改廄的1戶;裝有太陽能2戶;建有小水窖4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0畝。該自然的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目前無居住磚木結構住房,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59戶,無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2010年全自然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1輛,機車2輛。特色產業
該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5.0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5%。人口衛生
該自然村現有農戶59戶,共253人,其中:男130人,女123人。農業人口數為253人,勞動力總數170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50人,外出務工人數170人。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253人。2010年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享受低保0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59戶,總計253人,參合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該村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3公里。無垃圾堆入場地。文化教育
該自然村小學生就讀到九街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樹苴中學。該自然村距離國小6公里,距離中學33公里。目前該自然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人,其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5人。該自然村沒有文化活室和圖書室,也沒有宣傳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