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鈍

餛鈍

餛鈍,大家都吃過,它有3個祖先,餃子、包子、餅。和餛鈍最有關係的是“餃子”。因為餃子皮是圓的,餛鈍是方的。餛鈍的名氣很大。它和“文房四寶”的其中之一有關,它就是“硯台”。

基本信息

用料

餛鈍餛鈍
餛鈍皮、肉末、雞蛋、鹽、雞精、老抽、生薑、麻油、生粉、孜然粉、大蒜。

做法

1.在肉末的碗裡加上鹽、雞精、老抽、雞精、生薑、麻油、大蒜、孜然粉、生粉,醃治10分鐘;
2.把雞蛋打成蛋液;
3.取一張餛鈍皮,放在手心,用刷子餛鈍皮四周塗上蛋清;
4.取一點醃好的肉末放上去,對摺,然後把兩個角合起來,就像元寶一樣;
5.等水燒開,在水裡放點鹽,接著把餛飩放到鍋里,滾著時候記住要加水,加三次水;
6.在碗裡放上自己喜歡的調料,然後把餛飩放在碗裡,攪拌一下,即可開吃。

歷史沿革

西漢揚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飩”,餛飩是餅的一種,差別為其中夾內餡,經蒸煮後食用;若以湯水煮熟,則稱“湯餅”。
古代中國人認為這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稱為“渾沌”,依據中國造字的規則,後來才稱為“餛飩”。在這時候,餛飩與水餃並無區別。
千百年來水餃並無明顯改變,但餛飩卻在南方發揚光大,有了獨立的風格。至唐朝起,正式區分了餛飩與水餃的稱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