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2月1日)
叢書名: 餘杭歷史文化研究叢書
平裝: 180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7358008, 7807358009
條形碼: 9787807358008
尺寸: 26 x 17.6 x 13.6 cm
重量: 3.4 Kg
內容簡介
《餘杭歷史文化研究叢書:良渚文化(套裝共6冊)》為套裝書,共6冊。分別是《遙遠的村居》、《文明的實證》、《湮滅的古國故都》、《神巫的世界》、《神聖與精緻》、《飯稻衣麻》。《餘杭歷史文化研究叢書:良渚文化(套裝共6冊)》講述了:對良渚文化的綜合性研究不僅可以揭示其物質社會和精神世界的基本內涵,深化對良渚文化乃至整個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總體認知水平。
目錄
《遙遠的村居——良渚文化的聚落和居住形態》目錄:
總序
《餘杭歷史文化研究叢書-良渚文化》序
引子 良渚文化居住形態研究的目的與現狀
第一章 良渚文化聚落的巨觀考察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思路
第二節 遺址地貌類型與時空分布
一、地貌類型
二、時間分布
三、垂直分布
四、遺址分區
第三節 聚落規模與等級
第二章 環境、氣候變遷、經濟模式與良渚聚落形態
第一節 太湖流域現代環境
第二節 5500aB.P.的環境、人類經濟與居住形態
第三節 5500aB.P.後的環境、人類經濟與居住形態
第四節 聚落的擴散與人13遷移
第五節 良渚中晚期環境變化與人地關係矛盾
第三章 基層聚落個案分析
第一節 嘉興地區
一、仙壇廟
二、普安橋
三、新地里
四、嘉興地區台墩遺址再認識
第二節 良渚遺址群
一、廟前及周邊
二、三畝里及後頭山
三、卞家山
四、水田畈
第三節 蘇南一滬西地區
一、龍南
二、綽墩
三、少卿山
四、黃土山
五、獨墅湖
六、馬橋
第四節 湖州地區
一、崑山
二、塔地
第五節 武進一江陰地區
一、徐家灣
第六節 小結:共性與差異
一、聚落布局
二、地貌類型
三、土台規模
四、墓葬布局
五、住居形式
第四章 乾欄式建築與仙壇廟建築圖案
附錄:與建築相關的民俗調查
後記
《文明的實證——良渚文化概述》目錄:
總序
《餘杭歷史文化研究叢書·良渚文化》序
引子
第一章 良渚文化的發現和命名
第一節 施聽更與《良渚》
第二節 良渚文化的命名
第二章 認識良渚文化
第一節 考古發掘和研究的重大突破
第二節 認識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的分布區域
良渚文化的存在年代
良渚文化的特徵性器物群
良渚文化的若干特殊性
第三章 良渚文化時期的生活與生產
第一節 飲食
良渚人吃什麼
良渚人怎樣炊事食物
良渚人的進食方式
第二節 穿著:服裝與服飾
第三節 建築與村落
淺穴式(半地穴式)建築
乾欄式建築
地面起建式建築
第四節 出行
第五節 喪葬
墓坑
葬式
頭向
葬具
隨葬品
大型墓
中型墓
小型墓
第六節 良渚文化的農業生產
第七節 良渚文化手工業生產
石器製作
陶器製作
木作業
紡織業
竹編業
髹漆與鑲嵌業
骨角牙器製作
第四章 良渚文化玉器
第一節 原料與制琢
選料
解料切坯
鑽孔
研磨
琢紋
拋光
第二節 器形與分類
單體件玉器
複合體玉器
第三節 “神徽”的釋讀
第四節 神聖與精緻
第五章 文明聖地——良渚遺址
第一節 地理概況
高丘
低丘
孤丘
河谷平原
水網平原
第二節 遺址分類
禮制性建築
祭壇
墓地
居址
作坊
土垣
第三節 重要遺址舉隅
“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遺址
四五千年前的紫禁城——莫角山遺址
良渚文化時期的“王陵”——反山遺址
“人神對話之地”——瑤山、匯觀山祭壇與墓葬複合遺址
良渚文化時期的“西險大塘”——塘山遺址
良渚文化時期的“村落”——廟前遺址
良渚文化時期的“水埠碼頭”——卞家山遺址
第六章 遺產傳承:我們的責任
第一節 以非常的重視保護非常的遺址
第二節 打造和諧的遺址生存環境
整治“石頭經濟”,還青山以綠,還遺址以靜
南移國道,搬遷企業,讓“宮殿”重歸肅穆
第三節 營造和諧的遺址保護氛圍
歷史的沉重包袱
像重視保護工作一樣重視宣傳
以人為本的和諧管理思路
第四節 探索和諧的遺產利用方式
建設良渚文化博物館
建設良渚國家遺址公園
後記
《湮滅的古國故都——良渚遺址概論》目錄:
總序
《餘杭歷史文化研究叢書·良渚文化》序
引子
一、遙望故土
良渚:水中的美麗小洲
流動的空間
從開化到文明
二、夢醒時分
初識江南古物
發現良渚
揭示文化底蘊
三、凝固的歷史
拂去千年的塵埃
歲月留痕
王者之氣
四、輝煌年代
驚世“王陵”
問天
萬眾景仰的地方
五、水鄉風韻
塘山之謎
古老的村落
四千年前古碼頭
六、比德於玉
唯玉獨尊
石之美者
永恆的圖騰
七、創造的魅力
化泥土為神奇
第三隻手
不朽的漆木製品
八、記憶永駐
祀與戎
文明的光環
流芳百世
附錄:良渚遺址群考古大事記(1936-2009年)
後記
《神巫的世界——良渚文化綜論》目錄:
總序
《餘杭歷史文化研究叢書·良渚文化》序
引子
壹 良渚文化發現與研究的歷程
一、良渚文化的發現與研究
(一)發現與命名
(二)區系的建立
(三)良渚文化的內涵
(四)良渚文化的外延與後續
二、良渚文化玉器研究的歷史
(一)歷史上關於良渚玉器的出土與研究
(二)考古學的發展與良渚玉器的識讀
(三)從考古學的玉器研究到玉器考古學
三、良渚遺址群的考古歷程及今後的學術構想
(一)良渚遺址的地理環境
(二)良渚遺址歷年來的考古工作
(三)良渚遺址群的總體認識
(四)目前存在的問題
(五)關於今後的學術構想
附錄:良渚遺址群的相關考古報告和重要論著
四、走進神巫的世界——反山、瑤山、匯觀山發掘記
(一)反山遺址
(二)瑤山遺址
(三)匯觀山遺址
貳 巫師的法器與首領的權杖
一、良渚文化玉器的分類與定名
(一)功能性法器
(二)功能與身份標誌的裝束品
(三)一般裝飾與禮儀性用具
二、良渚文化的神徽與玉禮器
(一)神徽
(二)玉禮器
三、良渚文化的烏與神
(一)刻畫於神徽左右的鳥紋圖案
(二)圓雕玉鳥與三叉形器
(三)祭台與鳥桿
四、良渚文化的玉琮及仿琮形器
(一)型式研究
(二)琮的起源及用途
(三)琮的分布及沿革
五、良渚文化的冠狀飾與耘田器
(一)冠狀飾的發現與研究現狀
(二)冠狀飾的類型與演變
(三)冠狀飾構形的淵源及與耘田器的關係
六、良渚文化的玉鉞與石鉞
(一)玉鉞
(二)石鉞
七、良渚文化的龍首紋玉器
(一)龍首紋圓牌形玉飾
(二)龍首紋小玉環
(三)龍首紋玉璜
(四)龍首紋玉鐲
(五)半圓雕片狀龍首形玉器
(六)圓雕龍首形玉器
(七)龍首紋玉管
(八)龍首紋柱形器
(九)龍首紋玉錐形器
(十)龍首紋的三叉形器
叄 良渚文化玉器的加工製作
一、誰是良渚文化玉器的製造者
二、良渚文化玉器工藝的源流
肆 從遺址走向良渚人的現場
一、良渚文化的聚落與等級
(一)墓葬所反映的多級化的良渚社會與區域中心
(二)聚落形態研究的線索
(三)環境與聚落考古中的一些認識
二、良渚文化的祭壇與觀象測年
伍 在更大的時空中認識良渚文化
一、從玉器的角度觀察歷史的嬗變
(一)塊的時代
(二)璜的時代
(三)琮的時代
(四)圭璋的時代
二、良渚文化的前身——崧澤文化
(一)崧澤文化的基本內涵與分期
(二)崧澤文化的分期與年代
(三)崧澤文化的文化因素分析
(四)崧澤文化的分區及與良渚文化的關係
三、良渚文化的年代與後續
四、大汶口文化陶缸上的符號及與良渚文化的關係
(一)日月形圖案與曆法
(二)台形圖案與祭祀場所
(三)錛與鉞及與祭祀的關係
五、文化的傳承與演變——關於良渚文化與紅山文化的思考
(一)文化信仰的逾時空現象——千年不變的神眼、弓形冠與鳥
(二)文化特徵演變模式的非單一性
(三)跨越千里,傳承千年——祈禱的薩滿,神秘的法器
(四)玉龍、勾雲形器及紅山文化之神
後記
《神聖與精緻——良渚文化玉器研究》目錄:
總序
《餘杭歷史文化研究叢書·良渚文化》序
引子 良渚文化玉器在中國中國玉器傳統中的地位
壹 發現簡史
貳 美玉天賜
叄 精工琢玉
肆 定名與分類
伍 器形源流
陸 紋飾與刻符
柒 神聖與精緻
後記
《飯稻衣麻——良渚人的衣食文化》目錄:
總序
《餘杭歷史文化研究叢書·良渚文化》序
引子
上編 食稻之民
第一章 稻之耕貯
一、稻遺存:食稻的見證
(一)稻植物體遺存
(二)稻葉矽體細胞
(三)稻花粉化石
二、秈與粳:選擇的結果
(一)自然的選擇
(二)人為的選擇
三、農田的耕墾
(一)石犁
(二)犁之牽引力
(三)木耜(附“千篰”)
四、農田的管理
(一)灌溉
(二)施肥
五、刀與鐮:收穫之具
(一)收穗法
(二)連稈收割法
六、乾欄:貯糧之所
七、杵與臼:脫粒和脫殼
第二章 魚肉果蔬
一、螺蚌魚蝦:水中之肉
(一)螺蚌魚蝦的種類
(二)漁撈的工具
(三)舟楫
二、飯稻羹魚:聰明的組合
三、鹿豬牛雞:地上之肉
(一)狩獵工具
(二)鹿和野豬
(三)水牛
(四)家豬
(五)狗
(六)雞
四、菱橡薏芡:澱粉質的補充
(一)菱
(二)橡子
(三)薏苡
(四)芡實
五、桃李瓜蓼:果甜蔬嫩
(一)瓜果
(二)蔬菜
六、存疑篇
(一)蠶豆:孤證可疑
(二)花生:是非難辨
第三章 鼎煮甗蒸
一、灶與祭灶
二、水井與清潔水源
三、石刀與廚刀
四、鼎:三足穩立的炊器
五、甑算甗:蒸汽的妙用
(一)三種蒸具
(二)蒸法對中國飲食的影響
六、葫蘆器
七、梅:酸味調料
八、紅蓼:辛香料
第四章 米酒之釀
一、稻米:釀酒的原料
二、紅蓼:南方草曲
三、野葡萄與混合酒
四、醪醴之液:甜而稠
五、杯壺鬻盂:酒器大盛
(一)鬻
(二)忝
(三)匜
(四)壺
(五)杯
(六)觚
六、過濾器:不確定的命名
第五章 飲食之儀
一、席地圍食:食儀初萌
二、豆盤缽碗:飯菜分煮
三、匕匙勺:羞退“五爪龍”
(一)匕
(二)匙
(三)勺子
四、漆玉美陶:等級分明
下編 衣麻之族
第六章 衣之原料
一、苧麻:通爽之質
二、蠶絲:天蟲之精
三、羽皮:禽之羽獸之皮
第七章 紡織縫紉
一、紡輪:線之績紡
二、織機:布之織造
三、針線:衣之縫紉
第八章 衣冠鞋履
一、羽冠:羽民之識
(一)羽冠
(二)三叉形器
(三)成束錐形器
二、帽子:寒暑之御
三、紐扣:衣之開合
四、腰帶:束衣之具
五、木屐:通氣的木鞋
第九章 裝飾之美
一、梳篦笄:發之飾
二、半圓形飾片:冠帽之飾
三、豬獠牙:勇武之相
四、珠管串飾:平常之中別尊卑
五、璜:項之飾
六、塊:耳之飾
七、鐲:累贅之美
(一)鐲之質地
(二)玉石鐲之樣式
(三)玉石鐲之紋式
(四)鐲之佩戴法
八、指環:指之飾
九、縫綴件:華服閃爍
第十章 齒膚之飾
一、拔牙:殘缺之美
二、文身:未定的爭論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