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國家遺址公園

良渚國家遺址公園

良渚國家遺址公園,位於杭州市西北郊瓶窯鎮(因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最先發現地點是良渚而命名為良渚文化) 瓶窯是良渚文化中心遺址,現已發現遺址點135處,保護範圍約42平方公里。它是中國最重要的大型考古遺址之一,在東方文明發展進程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意義。遺址公園不同於普通的公園,它是一個保護、利用、開發和展示文化遺蹟的綜合工程,良渚國家遺址公園2016年正式動工開建,一期預計在2019年前建成。

基本信息

公園簡介

良渚國家遺址公園在餘杭境內的104國道以北、東苕溪以南、瓶窯鎮華興路以東、良渚鎮長安路以西的25平方公里地域範圍。遺址公園建設將以莫角山良渚古城為核心,包含反山、匯觀山、塘山、瑤山等文化遺址,通過遺址現場的剖面展示、復原展示等形式,形成一個點線面結合的大眾化良渚文化認知體系。

根據良渚遺址公園概念性設計規劃,這一核心區域根據每個地形特點,將分良渚古城、古城外圍、良渚廣場三大功能區。良渚古城區域包含了良渚文化遺址的莫角山、反山等遺址。這一區塊保留了大量良渚先民最早選擇聚居的自然高地、良渚文化中後期人工堆築的台墩式聚落。古城外圍區域包含了良渚區域的大部分濕地、水域、部分小型古祭壇。良渚廣場今後將會依山建成大小不等的小村落、創意產業園等,建設成一個旅遊功能區。

根據良渚“美麗洲”的本意及良渚文化時期的生活地區具有丘陵、孤丘、河湖相間的沼澤平原、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氣候環境特點,良渚國家遺址公園將以現有的良渚博物館新館為軸心,設定一條東西向寬約200米,南北長約1100米的“S”形南北向大綠帶,作為遺址公園的重要門戶和序曲。遊客可通過水、陸兩條不同線路,或步行或泛舟遊覽良渚遺址。

展示區

良渚遺址不可移動文物的現場展示為目標。通過展示遺址的現狀與環境,顯示中國長江流域史前文化形象。

莫角山(反山)台城宮殿展示:部分復原莫角山遺址宮殿群和反山顯貴者墓葬遺址,展示早期·城市規劃·、建築肌理和技術水平,以及其中顯露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特別呈早期”政治”、”行政·體制。

塘山土垣展示:展示早期水文地理、水利灌溉技術或軍事防禦體系、軍事鬥爭,以及人口、社會剩餘勞動、部落或早期國家關係等。祭祀與原始宗教文化展示:以瑤山、匯觀山、文家山祭壇墓葬複合遺址為主,展示中國最早的系統化祭祀儀、葬制、天(太陽)人關係等。原始村落展示:以廟前、姚家墩等遺址為重點,再現早期村落形態。展示早期定居生活方式、村落規劃、生活設施結構、”村民”關係等。原始在耕展示:展示早期生活資源分布、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特徵、大型犁耕與生產率的變更、早期田園景致等。

原始手工業與貿易展示:再現原始制陶、琢玉、髹漆、絲織業方式、早期貿易的發生等。

原始生態展示:展示古氣候及其生戀環境、復原涅地和早期人居環境等。

遺址博物館區{良渚聖地)座落於中國良諸文化村·內,建設有良渚文化博物館。形成集展示、教學、研究、信息交流為一體的國際性學術中心。是良渚國家遺址公園的導入及遊客中心,為”中國良渚文化村”的主要子項目之一。

特色

良渚遺址公園“古”在哪裡

2007年發現的良渚古城是中國最大的古代城址,被譽為“中華第一城”。良渚遺址實證中華五千前文明史,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

綿延7000多米的良渚古城牆,良渚這片5000年前的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浙江的“金名片”。如今,它被浩淼蔥鬱的果園所覆蓋,枝葉間累累的桃和梨與良渚古城牆的古老遺蹟共存。在出土的良渚古城牆前,專家們彎下腰仔細地觀察古城牆的剖面。一塊塊大石頭無規則地排列在一起,組成古城牆基,石頭上還有黃土夯實。從剖面上看,古時良渚人的生活環境基本上一目了然。專家們對這樣宏大、創新的文化遺產保護模式讚不絕口。

良渚遺址公園怎樣“玩”

良渚遺址公園是一項飛躍性的文化遺址保護模式。而觀景台所在的位置,便特意設在5000年前良渚古城的宮殿所處的位置。這裡三面環山,古代人就很會選擇風土良好的地方。

遺址公園不同於普通的公園,它是一個保護、利用、開發和展示文化遺蹟的綜合工程,在中國還是一個創舉。良渚遺址已發現墓地、祭壇、大型建築基址、大型防護性工程、村落、作坊等遺蹟,顯露出一個龐大而完整的、帶有早期“都邑”性質的空間形態。除了最重要的保護文化遺蹟的功用外,它的另一個重要意圖是,通過遺址現場的剖面展示、復原展示等方式,讓進入這個公園的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直觀地了解到良渚古城的廬山真面目。

在觀景台所在的宮殿的位置,復原或者半復原5000年前宮殿的樣子——整座宮殿或者立起宮殿的柱子。又比如,良渚古城牆的某些區段已經顯山露水,而完整的古城牆將被用某種方式標示出來,綠色植物填補空缺或許會成為一種方法。

良渚國家遺址公園已完成概念性設計方案的國際招標工作,德國SOL已經完成25平方公里的規劃編制。在這個藍圖中,良渚國家遺址公園將良渚古城、莫角山、反山、匯觀山、瑤山、塘山等著名良渚文化遺址有機連線,通過遺址現場的剖面展示、復原展示和立體展示等方式,形成一個點、線、面結合的良渚文化認知體系。

創意文化遺產保護模式

五千年前的中華文化之光折射到今天,良渚國家遺址公園啟動,點亮了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和傳承,也加快了“申遺”的步伐。10年來,良渚文化這一浙江乃至長三角城市群歷史文化的“根脈所在”,也在政府和民眾的支持下,在全新的大視野中不斷地探索和進步。

199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了《良渚遺址群保護規劃》,良渚遺址保護自此走上了依規劃管理的道路。由於良渚遺址分布面積近40平方公里,面大點多、遺存密集而有規律,如此大面積的遺址的保護工作是世界性的難題,地處經濟快速發展的良渚、瓶窯一帶,要使這么大型的遺址在現代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不受破壞,更是一項極為困難而艱巨的任務。2001年9月,省政府批准劃定良渚、瓶窯兩鎮242平方公里區域為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確立了“以保護為目的,以開發為手段,以適度開發實現真正保護”的工作思路,標誌著一種全新的保護模式進入實踐,由此拉開了良渚遺址保護嶄新的一頁。

方案

方案1  澳大利亞IAPA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對於良渚遺址公園的建設,本方案設計的宗旨是“保護第一”。通過強化對遺址及環境的綜合保護措施,促進良渚大遺址保護和環境改善,為良渚遺址“申遺”創造條件。

在設計的策略上,該方案希望重塑江南水鄉的優美意境。在保證遺址不被破壞的前提下,對水體進行適當拓展,改變其零星散布的現狀,形成形態自然、岸線豐富、主次分明的水網體系,讓人感覺仿佛回到遠古的良渚。

主要規劃結構可概括為“一心,兩軸,三環、五區”:
在具體的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設計選取莫角山及其城牆遺址、塘山(部分)遺址及瑤山遺址作為展示設計的重點,在現有保護措施的基礎上,採用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方式,如加固、填縫、覆蓋、展示架等,加強對這些遺址的保護。展示方面則採用輕型木、竹及鋼等材質來構建展示建築,使建築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拆除或重建,以保證未來遺址考古研究和展示保護的發展需要。

方案 2  美國MCM國際集團

MCM國際集團發揮其優勢,在本項目中運用多種高科技展示手段,力爭將良渚國家遺址公園打造成具有世界一流品質的遺產旅遊公園。

該項目方案以遺址保護展示為主調,與現代娛樂相結合,融生態觀光、康體健身、休閒度假、科普教育等多功能於一體。規劃將全園劃分為五類功能區塊:入口區、遺址展示區、教育基地、核心景觀區及生態休閒區。

公園採用“兩環、六點、綠隔環繞”的景觀結構:
MCM國際集團還規劃出水上遊船、巡遊巴士、環保腳踏車等多種交通方式供遊客選擇。同時,為滿足各種遊客的不同需求,規劃建議出四種各具特色的遊覽日程安排,分別為半日游、一日歷史游、一日休閒遊和兩日游。

方案 3  德國SOL聯合事務所

該方案充分利用最新考古技術(地磁感應新技術)、生態技術(生態雨水淨化利用技術)和孢子分析等科學技術,通過規劃設計、景觀造型等手段,重新整理塑造良渚遺址保護範圍約42平方公里大的空間景觀結構,在良渚國家遺址公園核心區,凸顯良渚古城及其它重要遺址點,使人們能在現場實地體驗良渚文化的無與倫比之處。

未來,良渚國家遺址公園將以遺址保護為核心,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良渚國家遺址公園潛在的巨大旅遊休閒潛力。構想中的良渚遺址公園,以良渚生態景觀湖為中心,同時以良渚文化廣場為制高點。通過對良渚國家遺址公園內的歷史文化的發掘,生態景觀的改良利用及質量的提升,為良渚國家遺址公園形成一個生態旅遊系統提供良好的硬體基礎。

方案 4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和北京清華安地建築設計顧問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體

方案以“大地印記”為核心理念,以大地藝術的形式,採用植物、景觀標識的手法,重繪5000年前良渚的文明烙印。

方案設計了水上、陸地、空中多種角度的立體化的遺址觀覽流線。

設定於康門水庫、南山、烏山、大觀山頂的眺望台,形成了在半空俯瞰遺址公園的視線網路。同時,通過增強現實數位技術的套用,將虛擬的良渚古國場景與現實的遺址位置完美地疊加在一起,實現現場感、沉浸感極強的良渚古城原址、原位、原尺度的數字復原。

公園中還設定了熱氣球、動力傘升空、腳踏車、徒步、騎馬觀覽遺址的活動流線,不僅使遺址公園兼具了科學展示與休閒探險運動的功能,也使人們能在生活中感受遺址,體驗歷史。

方案 5  英國HBA城市和區域規劃諮詢公司

方案特色:1、基於目標導向的空間布局結構。保護和保存良渚遺址遺蹟及相關環境,促進地方經濟和文化協調發展,使良渚國家遺址公園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們的總體目標。

具體目標如下:一、建立以遺址保護為最終目的的遺址展示系統;二、保護和保存好遺址的歷史生態環境,創造和諧的自然生態景觀;三、充分挖掘良渚文化內涵,創造滿足國內外不同遊人觀光遊覽和休閒遊憩需求的景觀空間。
由此推導出的規劃空間結構形式為:二帶、三區、四軸,具體內容為:四大景區和十六大景點。

方案6 全日新建築設計諮詢(上海)有限公司

本次規劃以申遺為目標,以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為指導,明確項目發展方向,建立遺址保護展示的科學體系,通過整體空間的設計與協調,形成風格獨特、可識別性強的生態、文化空間。

在保護展示手法上,設計採用了植被標識、發掘展示、原狀展示、古地貌復原、真人演示、全息技術展示、旅遊和保護相結合等多種方法。特別是對古地貌復原展示,更是採用了日本皇家園林的手法,以白沙代水,再現古時良渚的“澤國”風貌,同時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水系對其本身的威脅。

在注重自然環境的同時,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以提高項目的內涵;採用與遊客互動展示的方式,區別傳統說教模式,增強趣味性;同時輔助以現代化的科技手段豐富表現,彌補土遺址自身表現單一、枯燥的弊端。

遺址概況

良渚遺址是一個帶有完整古國形態的大遺址,集中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特定的社會形態。遺址區內能明顯地看到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普通聚落這種級差式的聚落結構,以及像莫角山這樣的大型城址,匯觀山、反山、瑤山這類出土大量精美王器的祭壇墓地,塘山這類大型城市防護工程的土垣遺址。據戰國古籍《鶡冠子》記載說“成鳩氏之國……兵強,世不可奪”,實際上就是說良渚文化集團的武力強大,天下無敵。

良渚遺址現有遺址點119處,其中包括宮殿、祭壇、墓地、工場、農耕區、土垣、城址、村落各類遺存。其原始地理環境和遺址保存的完整性、密集度全世界罕見,是今天研究和探討東方文明起源的重要對象,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唯一性和特別的重要性。良渚遺址所反映出來的以原創、首創、獨創外拓為特徵的”良渚精神”,是中國文明傳統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不僅開創了曾經盛極一時的“渚社會”,而且對當今世界仍具有極大的教育和啟發意義,值得全人類保存和借鑑。反山、瑤山遺址的發掘被評為”七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匯觀山遺址和莫角山遺址被評為”八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999年,國家文物局明確提出了建設國家遺址公園的工作思路。2000年,浙江省確立了”以申報《世界遺產名錄》為目標,以建設良渚國家遺址公園為中心”的遺址保護方針。2002年,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委託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編制《良渚國家遺址公園項目建議書》和《良渚國家遺址公園規劃》,計畫通過5年左右的時間,使遺址展示區基本成型,再通過若干年的努力,將良諸國家遺址公園建設成為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最重要的史前文化展示園區。

評價

良渚遺址是杭州乃至中國的歷史文化瑰寶,是浙江省繼西湖之後,最可能被列入申報世界遺產的項目。要按照世界遺產保護的要求,邀請申遺專家把關,編好《良渚國家遺址公園概念性規劃》,為實施良渚遺址綜合保護工程,建好良渚國家遺址公園奠定紮實基礎。要以考古為基礎,做好良渚古城遺址的保護和展示文章,充實良渚國家遺址公園內容,為良渚申遺加分。要以水景觀為亮點,深化設計方案,特別要處理好水體利用與遺址保護之間的關係。要凸顯本地性和民族性,做好“村莊”更新文章,體現良渚本土文化元素。要圍繞打造世界級旅遊產品,以良渚古城遺址的保護和利用為重點,整體謀劃良渚國家遺址公園的旅遊開發問題,確保公園建成後不僅專家叫好百姓也叫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