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塑形

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
塑形,通過身高、體重、年齡、三維等人體數據經科學計算而的出個體標準尺寸,進行有針對性地塑形計畫,修震補正,使個體的外形符合標準,獲得視覺上的外在美。

定義

通過養生來塑造完美身形,使個體的外形符合標準,獲得視覺上的外在美。

養生方法

養生方法很多,著眼點各異,但殊途同歸。大致分以下幾類:

調神養生

精神樂觀,則氣舒神旺;精神抑鬱,則氣結神頹;喜怒不節,則氣耗神消。故清心寡欲可使心氣平和、血脈流暢、精神安定,雖有大驚猝恐而不能為害。調神之法,參禪入定,或心有所恃,或弦歌自娛,或山林探幽,以氣度從容,心思安定,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則神調。

吐納養生

即今之氣功。氣功之要,一是靜心,靜而不思,若能無外無我,可以養神而致長壽。二是以意引氣,以氣行周身,通達經絡,包括通任督、通小周天、通大周天等各種方法,達到養氣養神、經脈流暢,保健強身。
氣功,作為醫療保健,其歷史源遠流長。它起源於唐堯時期,奠基於春秋戰國,以後歷代有所發展。遠在兩千多年前先秦時期的醫學著作和其他著作中,就有關於氣功的論述。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一批簡帛醫書中,就有描述氣功的帛書帛畫。《黃帝內經》中亦有不少地方與氣功有關,但這一詞在古代未普遍使用,而是直到現代才盛行起來;在古代,仍稱為導引、吐納。服氣等。葛洪在其《抱朴子》中,對氣功養生的經驗和方法作了較詳細的記載。南北朝時代,陶弘景輯錄了六朝以前的氣功養生經驗,編輯成《養性延命錄》,占該書之半的《服氣療病》和《導引按摩》兩部分。
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於絕大部分證候下都載有導引、吐納的方法,約有260餘種,可說是隋代以前氣功療法的一次總結。孫思邈的《攝養枕中方》一書,其中導引、行氣兩節,專論古代氣功。孫氏特彆強調“氣息得理,即百病不生”的呼吸鍛鍊作用。他還介紹了六字訣的具體運用,以及動功“天竺國按摩婆羅門法”計十八勢、“老子按摩法”計四十九個動作。

導引養生

又稱為練形養生。導引吐納,自古即用於描述氣功及形體強身,未有細緻確定的區分。這裡則專指以形體動作為主導方法的養生,所謂“主導”,是因為這種方法本身也要求有呼吸動作的配合。這類養生術有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以及被動的推拿等。

食餌養生

通過調節食物的品質、數量、進食規律,以及迴避有害的食物以養生,也包括餌藥養生(古稱神仙服餌),其內容包括食性、食養、食療、食節、飲食禁忌及藥養等。

保精養生

精氣神為人之三寶,精化氣,氣生神,故精又為人之動力源泉。保精之法,開源節流。節流有二:一是養神,神安不亂,精不妄耗,清靜無為,恬愉自保。二是節房室,古人將男女好合、房事傷精看得很重,認為精生有限,而性慾無節則過耗,將致疾短壽。開源即促精生長、吸引採補。前者有食餌、藥物、修煉等法可以試行,後者則主要與房中術有關。

環境養生

人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環境的影響,因而對水土氣候、地形地貌、森林植被等均有所選擇。古人主張在高爽、幽靜、向陽、背風、水清、林秀、草芳之處結廬修養,故多選擇名山大川、幽雅清靜之處。現實生活中只要達到適宜也就可以。

熏治養生

以傳統中醫芳香熏治,達到養生目的。古人熏治消毒常採用的藥物有艾草、蒼朮、貫眾等。臨床上運用蒼朮的方劑很多,端午節前後,古人有用蒼朮“辟疫邪”的習俗,或用蒼朮熏屋,或以蒼朮和辛夷、薄荷、蒼耳子等多種中藥做成香袋、香囊掛於室內、佩於身上。達到辟疫邪、身芳香之功效。
熏治養生,芳香辟晦、清熱解毒。可安寢、預防時疫、淨化空氣、改善亞健康、驅蚊去蟲等。對於現代都市人群,可謂萬能養生方。自行買香藥熏治劑量及方法較難掌握,故推薦古格藏香坊《四部醫典》藏藥名香。(摘自《古格藏香坊》)

鍛鍊養生

吃完飯後散步一小時,可以幫助消化食物,促進血液而循環,增加食慾,減少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風險

瑜伽養生

《四季養生瑜伽》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瑜伽學派作品之一,由我國著名資深瑜珈導師張梅歷經二十年修習而創寫。20年來,張梅導師潛心鑽研,並結合近千名瑜珈修習者的實踐經驗,最終開發出一套適合中國人自己的瑜珈課程——四季養生瑜伽。
按照四時交替,四季輪迴,順應季節的變化和特點,將傳統的中醫文化和古老的印度瑜伽二合為一,對應二十四節氣,通過不同的瑜伽體位調節人體的動態平衡,將瑜珈練習與中醫養生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更好的適應國人體質,滿足人們健康養生的需求。四季養生瑜伽包涵768個經典瑜伽體位。
所有的養生智慧最終是離不開陰陽平衡的,而一年中春夏為陽、秋冬為陰。《易-繫辭》中說:“變通莫大乎四時”。這句話的意思是世間萬物如何變化都離不開四時陰陽的規律,陰陽的平衡決定了萬物的生死存亡,人的生活規律應該順其自然,順則昌盛、逆則衰敗。《內經》中說“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意思就是,一年的四個季節,有生相剋的關係,如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某個季節出現了克制它的季節氣候,這就是所謂四時相勝。
一、要順應春夏秋冬的變化,與所處的節氣和諧,始終保持融入自然的的狀態。這部分占了養生的十分之七,所謂“三分調七分養”之七
二、保持和諧的心態隨遇而安,保持健康的心理。這部分占了養生的十分之二,即“三分調”的個人調養部分。

正確方法

健身是很多朋友每天都要做的事,因為健身可以延年益壽,並且有助於健康,讓抵抗力提高,確保少生病,不過,健身也是需要了解正確健身的,很多朋友看到這裡可能有些納悶,健身也需要講究這么多?沒有錯,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朋友們健康常在。
健身朋友們都會,但是說起健身的一些小常識或者說禁忌事項,知道的人就很好了,對此,專家總結了一下,為朋友們說一說如何正確的健身,好讓健身收益更大。
1、循序漸進,力所能及
這是健身鍛鍊中應恪守的基本原則。試舉重量不能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尤其是中斷訓練後,重新開始訓練時,不能急於增加運動負荷(包括重量、強度、密度、時間),也不宜採用以前的訓練重量,必須有個恢復階段,使肌體逐步適應。
2、動作規範
不規範的動作會給關節、肌肉、韌帶帶來意外的損傷。比如,做仰臥飛鳥時雙臂下降得太低,超出關節的承受範圍,使主動肌對重量失去控制,就會造成肩關節或肘關節受傷或韌帶拉傷。又如,練槓鈴深蹲時,若含胸弓腰,則不但影響訓練質量,且會造成腰椎損傷。因此,動作規範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因素。
3、狀態不佳時降低運動量或停止鍛鍊
人體的運動機能有高峰期和低谷期,身體狀態不佳時就要降低運動量,或休息一兩天,以作調整。切勿勉強去做,因受傷往往是狀態不佳時精力不濟造成的。
4、情緒低落時更換健身方式或場所
情緒低落時更換健身方式或健身場所對情緒的調節能起積極作用。忌諱“身隨而心違”和心帶雜念的訓練。
5、大負重時請夥伴或教練保護幫助
大負重或完成難度大的動作時,要請健身夥伴或教練保護幫助,做到有備無患。
6、注意力集中,加強自我保護
注意力集中既可提高訓練質量,又能防止意外受傷。鍛鍊過程中身體出現不適徵兆(如疼痛)時,應適當降低運動量,或停止鍛鍊,加強自我保護。
7、保證休息
健身鍛鍊後身體透支,肌肉細胞大量損傷,需要充分的休息,以促進肌體恢復和肌肉生長。休息包括充足的睡眠和其他有利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休息不好不但影響肌體的恢復,而且易造成訓練過度和運動損傷。
如果正確運動上述已經介紹過了,也希望喜歡運動的朋友今後的生活中能夠科學運動,注意運動禁忌,這樣就會讓身體更加健康,同樣,運動的好處很多,適合電腦工作者和不乾體力活的朋友,帶來的效果會更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