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飲食器,各個朝代有所不同,有青銅器、金銀、漆器、瓷器等。漢代的飲食器已基本上由漆器取代了青銅器。唐代金銀器繁榮的原因金銀器在唐代的大量出現和使用,是當時社會狂熱崇拜金銀器的結果。當時權貴迷信使用金銀飲食器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宴會使用的飲食器特別講究用金銀來製作。宋代的金銀器製造和使用已經不局限於皇室和高級貴族。五代至南宋是中國陶瓷史上星光燦爛的時期,更是浙江陶瓷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有碗、盤、杯、盞托、執壺、扁壺等飲食器皿。瓷器是中國的偉大發明。一般認為,瓷器的器形可劃分為兩大類:一是飲食器,主要有碗、缽、盤、碟、盂、盅等;二是模仿銅禮器,主要有鼎、盉、鍾、錞於等。
盛放供養佛的飲食之容器,普通常見於家庭佛壇。本來是出於應器,乃是在應器上附以台腳,而腳部下方變寬的形式。通常台腳具有兩條或三條的隆起帶紋。使用於密教時,以兩座為一組。普通在大壇上一面器的兩邊各置一個。通常不加帶紋以外的紋式,但有時在腳或缽的外面也加以紋式。
文獻記載
1、《史記·孝武本紀》:“少君(指李少君)言於上曰:‘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 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
2、《史記·封禪書》
(李)少君言上曰:“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天子始親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藥齊為黃金矣。
3、《漢書·郊祀志》
是時,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長。常自謂七十,能使物,卻老。其游以方遍諸侯。無妻子。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余金錢、衣食。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爭事之。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常從武安侯宴,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游射處,老人為兒從其大父,識其處,一坐盡驚。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已而按其刻,果齊桓公器。一宮盡駭,以為少君神,數百歲人也。少君言上:“祠灶皆可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天子始親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藥齊為黃金矣。久之,少君病死。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更來言神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