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粥安心

食粥安心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世稱“范文正公”。仁宗時,擔任右司諫。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亂中,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協助夏竦平定叛亂。慶曆三年(1043年)富弼、韓琦等人參與“慶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等十項改革建議。歷時僅一年。後因為遭反對,被貶為地方官,輾轉於鄧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間,設立義莊,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於徐州,諡文正。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原文

范仲淹家貧,就學於南都書舍。日煮粥一釜,經夜遂凝,以刀畫為四,早晚取其二,斷 數十莖啖之。 留守有子同學,歸告其父,饋以佳肴。范置之,既而悉敗矣。留守子曰:“大人聞汝清苦,遺以食物,何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蓋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饌,後日豈能復啖此粥乎?”

譯文

范仲淹家裡貧窮,他在南都書院讀書時,每天煮一鍋粥,經過一個晚上的凝固,用刀劃成四塊,早上晚上拿其中的兩塊,把醃菜切成幾段吃。留守有個兒子和他一起學習,留守的兒子回家告訴父親范仲淹的事,把一些美味菜餚送給范仲淹。范仲淹把送來的食物放在了一邊,不久後食物全腐爛了。留守的兒子說:“我父親聽說你的生活清淡貧苦,送來食物,你為什麼不吃?”范仲淹說:“我不是不感謝你們的好意,大概是我吃粥吃久了,心裡安定,我突然享用如此豐盛的菜餚,日後我怎么才能再吃下這些粥呢?”

詞語解釋

1)南都書舍:南都書院。

2)釜(fǔ):鍋。

3)畫:劃。

4)齏(jī):醃菜或醬菜。

5)啖:吃。

6)留守:官職的名稱。

7)同學:一起學習,和現在的同學一樣。

8)置:放。

9)既而:不久。

10)悉:全,都。

11)敗:壞,腐爛。

12)大人:指自己的父親。

13)聞:聽說。

14)遺(wèi):饋贈,贈送。

15)何:什麼 。

16) 蓋:大概。

17)安:安定。

18)遽(jù):一下子,立刻。

19)饌(zhàn):菜餚。

20)後日:以後。

21) 歸:返回。

22)清苦:清淡貧苦。

23)饋:贈送;贈與。

24)大人:指自己的父親。

25)饋以佳肴:送給范仲淹一些美味佳肴。

26)范置之,既而悉敗矣:范仲淹(將食物)放在了一邊,不久後食物全腐爛了。

27)乎:語氣詞。

28)文言知識:范仲淹是宋朝人,他死後諡號為文正。

道理

1、此文反映了范仲淹知足常樂以及儉樸的品格。

2、范仲淹不要饋贈的原因是因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3、 有人說,苦難是一所學校。從某種意義上說,清苦是一件好事,它能催人奮進,它能培養人的意志。

——摘自《文言文啟蒙讀本 修訂本》

題目來源、練習

《文言文啟蒙讀本》121篇 P142

《走進文言文》P32—33 第七單元訓練第1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