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形式

歷史
“飛錢”出現於唐代中期(唐憲宗年間),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後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即“飛錢”。“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憲宗以錢少,復禁用銅器。時商賈至京師,委錢諸道進奏院及諸軍、、諸使富家,以輕裝趨四方,合券乃取之,號“飛錢”。 ——《新唐書(卷54)·食貨志》。《文獻通考·錢幣二》:“太祖時取唐朝飛錢故事,許民入錢京師於諸州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