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廊橋

風雨廊橋

風雨廊橋位於重慶濯水古鎮,其橫跨於阿蓬江上,長303米,寬5米,是亞洲第一廊橋。2013年11月28日,因火災導致其主體木製結構燒毀。

結構

黔江濯水古鎮風雨廊橋黔江濯水古鎮風雨廊橋

黔江濯水古鎮風雨廊橋橫跨於阿蓬江上,長303米、寬5米。分為橋、塔、亭三部分。濯水古鎮風雨廊橋橋身為純木製結構,建築材料之間以榫頭卯眼互相穿插銜接,直套斜穿,結構牢固精密。橋建有三層塔亭,兩側有約百扇可自由開合的雕花木窗,橋內擺放有紅漆長凳。

歙縣風雨廊橋

風雨廊橋位於北岸鎮北岸村棉溪河上,明代始建,清中葉大修。石質三拱,長33米,寬4.7米,高6米。橋上建廊,磚木結構,高約5米。北門額為“謙庵舊址”,南門額為“鄉賢里”。廊內十一間,沿牆置凳。東側牆上開3個大方窗,磚砌花格紋,西側8個風洞窗,樣式有滿月、花瓶、桂葉、葫蘆、書卷等。北端西側第二間置一敞窗,外裝“美人靠”。
1998年,被公布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1]

鹹陽風雨廊橋

風雨廊橋橋長751米,分上下兩層,一層可供遊人、市民通行,二層可供觀賞和休閒娛樂,橋上建築採用景觀化的設計手法,將古代的亭、廊、牌坊等相互結合,與湖邊的清渭樓、古渡遺址、六國宮等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建築群落。[3]

濯水風雨廊橋

基本介紹
風雨廊橋位於重慶市黔江區濯水古鎮,橋長751米,分上下兩層,一層可供遊人、市民通行,二層可供觀賞和休閒娛樂,其橫跨於阿蓬江上,長303米,寬5米,是亞洲第一廊橋。2013年11月28日,因火災導致其主體木製結構燒毀。
黔江濯水古鎮風雨廊橋橫跨於阿蓬江上,長303米、寬5米。分為橋、塔、亭三部分。濯水古鎮風雨廊橋橋身為純木製結構,建築材料之間以榫頭卯眼互相穿插銜接,直套斜穿,結構牢固精密。橋建有三層塔亭,兩側有約百扇可自由開合的雕花木窗,橋內擺放有紅漆長凳。
濯水古鎮四面環山,是武陵山區少有的土家水鄉,是一個集土家吊腳樓群落、水運碼頭、商貿集鎮於一體的千年古鎮。歷史為濯水古鎮留下了眾多的文化古蹟和鄉土文化遺產,巴楚文化、土家文化、大溪文化和華夏文明在這裡相互交織,形成了濯水古鎮獨特的民俗、民族文化風情,吸引著眾多的遊客。
濯水古鎮位於黔江區東南角,地處烏江主要支流“塘岩河”(阿蓬江)畔,主要居民為土家族和苗族。濯水古鎮距黔江主城26公里,渝懷鐵路、渝湘高速公路、319國道公路都從這裡交匯穿過,交通極為便利。
據了解,濯水古鎮初稱“白鶴壩”,元明時期屬酉陽土司轄地,重要的商業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就成為重要的驛站和商埠。清代後期起,便成為川東南驛道、商道、鹽道的必經之路。民國二十四年,人稱濯水為“濯河壩”,已成為商賈雲集、店鋪鱗次櫛比的重要集鎮。商貿的日益發達,迅速促進了當地與外界的物資交流,創造了最為繁榮昌盛的歷史,甚至已居於同時期的黔江縣城之上,與酉陽龍潭、龔灘合稱“酉陽三大名鎮”

濯水古鎮

古鎮簡介

濯水初稱“白鶴壩”,元
明之際屬酉陽土司轄地。重要的商業地理位置,使濯水自古以來便成為重要的驛站和商埠,自清代後期起,該地便已成為川東南驛道、商道、鹽道的必經之路。民國二十四年,人稱濯水為“濯河壩”。此時,此地已商賈雲集、店鋪鱗次櫛比。商貿的日益發達,迅速促進了當地與外界的物資交流,創造了最為繁榮昌盛的歷史,甚至已居於同時期的黔江縣城之上,與酉陽龍潭、龔灘合稱“酉陽三大名鎮”。
流淌過濯水古鎮[2]的阿蓬江自古與烏江、酉水一起成為溝通三峽地區和江漢平原的重要通道,巴文化、大西文化由此交流傳播。濯水古鎮見證了巴人的進退興衰,目睹了秦人的金戈鐵馬。作為重慶舊城老街的典型,濯水古鎮除了擁有較多歷史遺址以及相關的歷史典故,同時也在四千年的漫漫歷史長河中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街巷格局保留較為完整,具有濃郁的渝東南古鎮格局,它既體現了與其他城市特別是平原城市歷史街區的差異,也承載著巴文化、土家文化與其它文化的融合、傳承、創新的親情。同時碼頭文化、商賈文化、場鎮文化以及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遺存相互交織。
濯水古鎮是浦花河旅遊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浦花河景區的門戶,並與高100餘米的天生三橋、長2000餘米的地下暗河、大漏斗群以及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共同構成集地質奇觀、農業生態、古鎮旅遊為一體的旅遊景區。

濃郁歷史

老字號
“茂生園”、“宜賓棧”、“光順號”、“同順治”等商號與多個染房、釀
濯水古鎮戲樓
房、刺繡坊等手工業作坊的存在,吸引了上海、寧波、廈門、廣州、南京、武漢等地的客商。山外的風琴、口琴、自鳴鐘、汽燈、手搖留聲機等洋貨被他們帶到了濯水,轉而將濯水的蠶絲、桐油、茶、漆等產品遠銷山外。清末,甚至還有日本人來此經商,把“光順號”的生漆和“同順治”的藥材遠銷日本,演繹了中日民間貿易的傳奇。那些年,古鎮商號遍布,熱鬧非凡。臨江而建的吊腳樓群中人聲鼎沸,那些匆忙來往的人們操著不同的方言,不停地在碼頭上匯聚、分散。碼頭上,商人指揮著搬運。三五成群的水手在石板路上緩緩走過,隨便閃進街邊敞門的一個茶館裡,精瘦的茶博士拉出古色古香的太師椅,為他們砌上一碗香濃的老鷹茶。戲台上演繹著精彩絕倫的戲曲,戲台下坐滿了全神貫注的聽眾。透過雕花的窗欄,遠空中掛著道若隱若現的虹彩。

沿革

1956年後,由於種種原因,古鎮的商貿逐漸萎縮,曾經居於此地或路過此地的他鄉過客,未留下隻言片語便匆匆踏上歸途,喧囂了100餘年的商貿重鎮,幾乎只在瞬間便歸於歷史,為濯水古鎮增添了迷人的典故和神秘的傳說,也為它留下了眾多的文化古蹟和鄉土文化遺產。如今佇立在古鎮青石板道上,不覺便有時光倒流之感。面對這座被百年歷史薰陶的古鎮,總是心生遺憾,又遐想聯翩

火災

重慶濯水古鎮風雨廊橋火災現場重慶濯水古鎮風雨廊橋火災現場

2013年11月28日凌晨4時許,黔江區濯水鎮風雨廊橋發生火災,火勢導致廊橋主體木製結構被基本燒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