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鑒

我國古代一部經典言情小說,《風月鑒》一書,系清代吳貽棠所作。吳貽棠,字蔭南,號愛存,河南弋陽(今河南光山縣)人。該書刻本稱其為吳貽先。我們根據書前作者自序及書後其寄男方鈺的跋文,可以約略的知道他的經歷。其生活於乾嘉年間,“為人好脫略,性豪邁”,曾“仕長蘆”。且余之才,夫何敢與騷人文士馳騁而較邪?若風月佳話,余則有聞之古人者,有見之今人者。余固非鍾於情者,竊欲以深情者、過情者、纏綿於情不可解者,又有用情而迷於情、傷於情者,余置之以供余之閒情 。

小說簡介

我國古代一部經典 言情小說。該書有 刻本和 抄本兩種。嘉慶 刻本,今北京圖書館和天津圖書館均有收藏,半頁六行,每行十六字,第十三回有半頁殘缺。 抄本第十三、十四回均殘,版式與 刻本相同,今藏於浙江圖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曾以殘 抄本為底本,用 刻本第十三、十四回加以補配,作為《古本小說集成》的一種影印出版。本次點校,即以影印本為依據。

關於作者

此書 不題撰寫人。但據序與跋可以推知為 吳貽先。貽先字蔭南,號愛存,弋陽的世族。生活於清朝乾嘉年間,曾仕長蘆,後回鄉為人館師,其嫡配伍氏,續娶周氏。著有《可是夢》等書。書的回目不同傳統的章回小說以七字對偶為題,而是二字語,在 通俗小說中可為僅見,頗類彈詞或戲劇目。分別列於“投胎·解笑”、“幻夢·刁宴”、“戲墨·誤宴”、“亂艷·尋芳”、“巧遇·重訪”、“假傭·真騙”、“花歸·珠還”、“遞書·泣賣”、“訴情·探病”、“跡罵·春愁”、“閨謔·離別”、“寫春·來鳳”、“香消·月圓”、“課藝·題圖”、“迎秋·染病”、“夢覺·情釋”。

關於版本

存世有嘉慶間刊本。藏北京圖書館和中山圖書館,是刊本起首有序,序後署有“嘉慶庚辰(1820)夏仲愛存氏自書於茹芝小堂”。下有“弋陽吳氏”陰文鈐。接下有“風月鑒目錄”,再接下有圖像八頁,都是半為圖像,半為畫贊。正文卷端題“風月鑒”半頁六行,每行十六字。書未有寄男方鈺跋。另有 抄本,藏浙江圖書館。

文章宗旨

圖書的宗旨可於第一回“投胎·解笑”見出:“古來聖賢,學問 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閱歷而成,然古來聖賢之閱歷無非多嘗艱苦, 履霜堅冰而後始成一代偉人,未聞有從溫柔鄉里歡樂場練出。”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對沉迷於歡樂場持否定的態度,書最後亦寫由此而覺以得悟,然全書實為寫才子艷福與利益仕途兼而得之的故事。

文章內容

書敘南京雨花台附近住有一戶人家,戶主常興,乃明初大將軍 常遇春之後,因此世代 襲蔭,家道殷富。其父為山東道台,自己娶了鄭氏女。雖然夫婦倆樂善好施,但是常興年至六十,卻沒有子嗣,夫妻倆因此心中特別難受,多方求子也無得。一天兩人到西湖天竺寺求子,遇一和尚死, 惻隱之心又大 動而葬之。這和尚本為異人,死前告訴他們的心愿能夠得償。回家後不久,鄭氏果然懷孕,足月而生下一子。因視子為寶貴,怕其夭折,所以為兒子取了個女孩名——嫣娘。而且把他當作女孩般的養。

嫣娘幼時就非常聰穎,凡所識讀皆可過目不忘,但性格怪異,尤喜女孩。他見老媽子就哭,見女孩子就異常高興。常興因是晚年得子自然寵愛異常,特地買了四個美麗的丫環:?畫姐、娟姐、關關、 窈窈伴他。嫣娘得此四女,於讀書時都有溫柔之趣,故智力就異常聰慧。十一歲時,搬入花園中住。一日,夢見自己被引入一仙山,見此處有無數的奇花異草,到一處,有數美人,嫣娘與她們相談,極為快樂。渾忘一切。醒來,就一心要去訪求美人,但又不敢向父親提出,怕父親責怪自己。自此以後,心中常常悶悶不樂。?畫姐等四人就故意設宴使用刁鑽乖巧的手法,使嫣娘在快樂之中吐出真情。四人於是百般勸慰他。嫣娘看見有此四綺年玉貌又善解人意的美女在眼前,也就暫時將心中的憤悶消釋了一些。不久到了府考,常興帶嫣娘赴試,考場中嫣娘自然是遊刃有餘。試畢,嫣娘得以獨自游秦淮河,見河上畫舫飄蕩,時有笑語清樂傳至耳中。感嘆此地實不愧為 六朝金粉之所在。至夫子廟巧遇宜人。是年宜人年方十二,但生得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並且聰明多藝善解人情。因故被賣為妓,年幼,尚未開始接客。嫣娘與宜人互生傾慕,並打算將宜人贖出火海,保全身子。

府考後接著是院考,嫣娘倆考皆在頭十名中。院考完後,常興因掛念家中就立即逼嫣娘回家,嫣娘想與宜人告別都不得。回到家後,因思念擔心宜人,心中更是悶悶不樂。一日,出外 閒玩,在靜因寺旁的村莊遇上引香、拾香兩姐妹。天生情種的他一見到這對美麗絕倫的姐妹,尤其是她們的天然風韻當然不能自禁,因故交接,得與二女共同賞桂,心中 喜不自勝。由於時間已暮,不得不辭而歸,歸後心中念念不忘,時時與四美婢談起。第二年秋闈,嫣娘又往應試,急急乎去尋宜人,方得解一年的相思之苦。這一年以來宜人也是日夜盼見嫣娘。因宜人之故,又得以與她的拜妹阿粲相見。

歸時行至三山街,又遇見一個十四歲的美麗丫環,嫣娘睹之頓時為她目眩,但只能用眼光追逐,未及交談,此女就入了一府中,打聽之後知其為府中丫環娉婷,心中羨之,並因而思念不已,百思欲得一見。秋闈罷。嫣娘又高中解元。不久,嫣娘的父親常興病故,他辦完了喪事後沒有了約束。因思念娉婷,就更名為王貴,改妝為小廝進入娉婷所在府中,從而結識娉婷。兩人日久生情,但礙於府中,相見雖有時機卻多有不便,因而就合計將娉婷弄出府中。一日,他利用娉婷之失而設計讓主人將聘婷賣出,然後自己將她購入家中,遂得以朝夕相處,大慰其心。恰好這時節引香、拾香家中失火,無處可居而租賃嫣娘家多餘房屋居住,後兩女巧遇嫣娘的母親鄭氏,因她們的伶俐聰慧,而得鄭氏的喜愛,認作義女,並將她們接入花園中,與嫣娘等住在一處。嫣娘又能得昔日心儀的女子作伴,自然喜不自禁。

這時宜人的年齡已大,且因其長得天姿美麗,早為許多客人垂涎,鴇母自然不願將這棵搖錢樹放棄,因此經常逼她接客,而在院中宜人也不時遭到嫖客的騷擾。為求脫身,宜人求嫣娘相救。嫣娘同鴇母商量,鴇母以宜人和阿粲尚未開苞等為由索要巨資,嫣娘承擔了,從而將二女贖出,引入家中。自此花園中就有娉婷、宜人、拾香、引香、阿粲及四美婢等眾美女和嫣娘,每日相聚吟詠。眾姐妹與他敘起年齡,嫣娘為老五,被稱為五娘。

嫣娘的年齡漸漸大了,雖然還在 眾女中生活,畢竟是該娶親了。因此鄭氏就為其聘娶了富春小姐,而富春恰恰是娉婷昔日的主人。從娉婷那裡,嫣娘得知這一情況並知道富春小姐相貌美麗,性格嫻淑。洞房日,夫妻倆說不盡的溫柔纏綿。只是到此時,富春才知道嫣娘是向日家中的小廝王貴,並明白娉婷出府完全是他們之間的有意而做的。自是富春雖為主母,但待諸女親如姐妹。

娶親後不久,引香、拾香家已修復,父母接她們回家。但她們不僅難捨眾姐妹,而且長期與嫣娘無間相處,已難以別離,姐妹倆人都深愛嫣娘,而嫣娘雖已有眾女,卻也對二女心生情愫,今二人不得不歸,特別難以割捨。因此分別之日,一方是戀戀不捨,另一方是恨恨不已,以為此一相別,雖尚有見面之時卻再也難有前此的幸福時光,而且男女有別,自是更多怨恨。富春知道嫣娘難捨諸女,任一女子的離開都不啻剜掉他的心頭之肉,為使眾人能長期相聚,她就稟明婆婆,將宜人、阿粲、娉婷、?畫姐、娟姐、關關、窈窈、 雁奴等都收到房中,後來又收了 么鳳,妻妾共十人。嫣娘從此與諸妻妾整日描眉畫鳳,在溫柔夢中,只羨鴛鴦不羨仙。

然 天妒紅顏,富春突然染病。眾姐妹一時紛紛忙亂,百般延醫,但富春依然日重一日,不久仙逝,嫣娘夫妻情深,自然悲痛不已。鄭氏為解嫣娘的痛苦,又為其續娶為他不時思念的引香、拾香姐妹。慢慢的嫣娘的不快解開,引香于歸後,力勸嫣娘不可在眾姐妹身上過分用情,耽誤了 韶華,影響前程。嫣娘明白她的話有理,但與自己的素志不合,想自己用情至深,只願與諸女相伴廝守,而那些功名富貴只是污濁糞土,豈可與清潔女兒相比,因此心裡總覺不愉快,竟因而染上疾病。躺在床上,做了一夢,夢見一和尚,對其言色即空,空即是色,嫣娘頓然醒悟,於是一改往日沉迷女色,只知痴情,而與諸女 嘯月嘲風,優遊自樂,別號大覺先生。

與《紅樓夢》

《紅樓夢》一書又名《風月寶鑑》,本書以《風月鑒》為名就是有意將《紅樓夢》作為鵠的。書中也處處模仿《紅樓夢》的內容和手法。嫣娘同寶玉一般生活在女兒鄉中,整日與眾女遊戲而不思功名利祿,並同樣只見得如水兒般潔淨的少女,而對 老媽子等庸俗的女人沒有好感。書中也設一花園為嫣娘和眾女的生活空間,從而為諸人的情愫保持一與世俗相隔離的環境。不僅如此,在許多具體的細節上,本書也是抄襲《紅樓夢》,如嫣娘夢見眾美女,就是套自“夢入太虛幻境”;而寫嫣娘入京赴考一節中的與諸女的難捨難分,一一道別,則是模仿寶玉出就書塾一節。

儘管其有意模仿《紅樓夢》,但是書無論是嫣娘這一人物還是藝術成就都無法與《紅樓夢》相比擬。嫣娘雖同寶玉一般生於世家,但在休養素質上與寶玉有本質上的不同。他所有的目的就是為尋找美女,而所擁有的美女也是都為了做自己的妻妾,卻不是對女性的熱愛,更像“土財主小宦官家的公子。”諸女同他的關係也不是如黛玉、寶釵等與寶玉間的水一般明淨的關係,而是傳統的才子佳人的俗套。是書的語言文字沒有《紅樓夢》中充滿詩意的色彩。最後以一男多女為結局的結構更是有違《紅樓夢》對人生悲劇的深刻展示,只是為了滿足作者和讀者的庸俗的閱讀要求。

一粟《紅樓夢書錄》辟有《紅樓夢》的仿作一門,列《鏡花緣》、《品花寶鑑》等十七種而沒有列本書是不很正確的。因為本書無論在主題、人物還是結構和語言上都有意模仿《紅樓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