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獨活四兩(120g),茯苓、甘草各三兩(90g),升麻一兩半(45g),人參、桂心、防風、芍藥、當歸、黃芪、乾薑、附子各二兩(60g),大豆二升(250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咀。以水九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半,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更進服。
現代用法:將諸藥擇淨,研細,放入鍋中,以黃酒2份,清水9份,水煎取汁,分4次飲服,日3夜1,每日1劑。
功用
祛風行滯,活血解毒,補氣血。
主治
風毒腳氣。
方義
方中獨活昧辛性溫,有搜風祛濕,發散風寒的作用。偏入少陰經,善搜少陰腎經伏風,多用於腰、膝的筋骨痹痛,為方中主藥;茯苓淡滲利濕,人參、黃芪、當歸、白芍益氣養血;附子、乾薑、桂心溫腎暖脾,散寒除濕;防風、升麻散風除濕;大豆、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配伍特點
專取獨活散膝脛風痹,黑大豆療風毒腳氣,仍合保元溫助血氣,兼取真武湯中茯苓,芍藥以制獨活、附子之燥烈,以除經脈牽引之掣痛,歸、桂、升、防雖無麻、杏逐痹之力量,亦是驅風活血之巨擘。
運用
臨床上本方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體弱之人感受風濕出現肢節疼痛等症。
重要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風引獨活湯,治風毒腳氣,腳弱無力,頑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語,毒氣衝心方。獨活四兩,茯苓、甘草各三兩,升麻一兩半,人參、桂心、防風、芍藥、當歸、黃芪、乾薑、附子各二兩,大豆二升。上?咀。以水九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半,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更進服。”
《景岳全書》:“若脾胃虛寒,兼風濕外邪而成腳氣者,風引獨活湯,或追毒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