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
顱骨腫瘤
疾病分類
普通外科,腫瘤科
症狀體徵
局部顱骨隆起,基底部移動,腫塊的大小,軟硬度,壓痛,仰頭或低頭時腫塊縮小或擴大的變化等;腫塊青紫或其周圍靜脈曲張、供應動脈增粗與血管雜音,腦神經損傷和顱內壓增高症狀出現。
顱骨骨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特點是生長緩慢、無痛、廣基,與周圍顱骨骨瘤顱骨分界常不清楚。可以發生於顱骨的任何部位,以額骨和頂骨多見,其他顱骨及顱底骨較少見。專家表示,顱骨腫瘤發病機制分為兩大類。
顱骨骨瘤分為兩大類:由骨密質性骨瘤和骨松質性骨瘤。骨密質性骨瘤多起源於骨外板,內板多保持完整,顯微鏡下與正常骨質相似,有的可見成骨性結締組織,內有新骨組織。因其緻密堅硬,也稱為象牙骨瘤。骨松質性骨瘤起源於板障,內含較多的纖維組織,有時也含紅骨髓或脂肪性骨髓。
發病原因
顱骨瘤的病因至今尚未調查清楚。但據臨床驗證,大多患有顱骨骨瘤的病人都與胚胎殘留,外傷、感染、內分泌紊亂以及遺傳有關。據記載顱骨腫瘤有胚胎殘留,外傷、感染、內分泌紊亂以及遺傳學說。但較多文獻支持傾向於胚胎殘留學說--並認為在發生學上,兩種不同組織的交接部位都可能發生腫瘤。顱骨各部,或為膜內成骨,或為軟骨內成骨(在發生學上,顱骨在發生骨化之前,須經過兩個階段的變化:①侵入腦泡的間充質增厚為膜;②繼轉化為軟骨。凡由軟骨發生骨化者,為軟骨內成骨,如除額骨眶部及蝶骨大翼外側部位的所有顱底各骨。凡未經軟骨階段,直接由膜發生骨化者為膜內成骨,例如除枕骨的一部分外的所有構成顱穹窿的顱骨。形成鼻腔各壁者基本屬軟骨內成骨,因而有稱之為鼻軟骨內成骨)。骨瘤好發於額骨與篩骨之間、蝶骨小翼與額骨眶板之間或上頜骨內。骨瘤來源於膜性組織者,發展成堅質型骨瘤,來源於軟骨組織者,發展為松質型骨瘤,同時來源於兩種組織者(如上頜骨),發展成為混合型骨瘤。疾病概述
顱骨腫瘤僅占骨瘤中0.8~1.8%,大多可引起頭局部腫塊,診斷主要藉X線攝片檢查,有溶骨性及成骨性兩類。按病變性質可分為三類:
1.原發性顱骨腫瘤 較少見,包括:①良性者有:骨瘤,軟骨瘤,血管瘤,板障內上皮樣及皮樣瘤,板障腦膜瘤,良性巨細胞瘤及纖維瘤等。②惡性者有:成骨肉瘤,軟骨肉瘤,纖維肉瘤,脊索瘤及惡性巨細胞瘤等。
2.繼發性顱骨腫瘤有 ①良性:腦膜瘤,頸靜脈球瘤等。②惡性:轉移癌,神經母細胞瘤,Ewing肉瘤,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鼻咽癌及副鼻竇局部侵蝕性腫瘤等。
3.顱骨腫瘤樣病變(類腫瘤)有嗜伊紅性肉芽腫,黃色瘤,顱骨纖維結構不良症,畸形性骨炎,顱骨硬化症,副鼻竇粘液囊腫,“動脈瘤”樣骨囊腫,軟腦膜囊腫,板障內骨囊腫,顱骨膜血竇,嬰兒顱骨皮質肥厚,顱骨內板增厚及石骨症等。
疾病描述
顱骨腫瘤常見的是良性腫瘤,生長在顱蓋部。多數起源於外板,向外生長,亦有少數起源於板障與內板者,而出現顱內壓增高與腦的局灶症狀。好發於中青年。惡性顱骨腫瘤包括骨肉瘤、軟骨肉瘤、骨纖維肉瘤、尤文肉瘤、網織細胞肉瘤和轉移瘤等。此外還有顱骨囊腫、顱骨巨細胞瘤、骨髓瘤;黃色瘤、嗜酸肉芽腫、顱骨皮樣囊腫、顱骨海綿狀血管瘤、顱骨骨膜瘤與顱骨纖維結構不良等。
診斷檢查
1.病史 注意詢問發病時間、部位、年齡,與其他疾病的關係;腫塊的大小、性質、增長速度與外傷病史等。
2.體檢 注意局部顱骨是否隆起,基底部能不能移動,腫塊的大小,軟硬度,有無壓痛,仰頭或低頭時腫塊有無縮小或擴大的變化等;腫塊有無青紫或其周圍有無靜脈曲張、供應動脈增粗與血管雜音,有無腦神經損傷和顱內壓增高症狀出現。
3.影像學檢查 一般X線檢查可以確診顱蓋部腫瘤,可見局部骨質增生與外突,亦可有骨質增生與破壞同時存在,有時可見放射狀骨針樣變化,塊影通常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整齊,有時可見不規則外形或蟲蝕樣地圖樣邊緣,尚需拍攝肩胛骨、髖骨、肋骨片,觀察有無類似骨質侵蝕;若為顱底骨瘤,可見突入顱腔內之腫塊,形成密度增高影。若鑑別診斷有困難時,應行DSA、CT、MRI與SPECT等檢查,確定顱內侵入程度。
4.實驗室檢查 注意周圍血象中白細胞總數與分類有無增高,血沉快慢,血鈣、血磷、鹼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糖與膽固醇的增高。必要時行腫塊試驗性穿刺活組織檢查,以明確病變性質,選擇治療方法。
治療方案
1.顱骨骨瘤直徑在2cm以上
,且局部有不適感及影響美觀者;骨瘤向內生長,並出現顱內壓迫症狀者,可手術切除。對較大的累及顱骨全層的骨瘤,在骨瘤四周正常顱骨上鑽孔,圍繞骨瘤咬除顱骨1周,或用銑刀或用線鋸鋸開,切除骨瘤,並行顱骨成形術。2.顱骨海綿狀血管瘤切除時,術中出血可能較多,故應做好輸血準備。腫瘤切除後遺有顱骨缺損,應行一期顱骨成形術。
3.顱骨纖維結構不良多數不需手術治療。有腦受壓症狀者;侵入眶骨而致眼球突出並影響視力者;顱面部病變有明顯畸形影響外觀者,應行手術治療。顱蓋病變,可將突出骨質鑿除修平,恢復局部外形,亦可切除病變顱蓋,再行一期顱骨成形術。眶部病變致眼球突出且影響視力者,一般採用經硬腦膜內外聯合方法,切除或磨除眶頂和蝶骨嵴的病變骨質,並套用微型鑽耐心、細緻地磨除視神經管上壁與兩側壁,解除對眼球和視神經的壓迫。
4.顱蓋上皮樣囊腫確診後應予切除。若腫瘤較完整而未破損者,可連同顱骨一併切除,減少術後復發率;若囊壁與硬腦膜粘連緊密,可將粘連處硬腦膜連同腫瘤囊壁一併切除,硬腦膜缺損應予修復,顱骨缺損大者,亦可行顱骨成形術;對術前已有感染或竇道形成者,不作修補,待手術切口癒合1年後,再行顱骨成形術。
5.顱骨巨細胞瘤一般多見於顱底,累及蝶骨、岩骨和篩骨,累及顳骨、額骨、枕骨亦可見到。若腫瘤位於顱底中線和中線旁,應採用顯微外科技術,爭取全切;顱蓋部者,在切除腫瘤後,應作顱骨成形術。術後再輔以放療為宜。
6.顱骨肉瘤常向顱內外生長,單發腫瘤一般多主張手術切除,再加以化療與放療。若腫瘤與硬腦膜無粘連,應將腫瘤連同骨膜與骨瓣一併切除;若腫瘤與硬腦膜粘連,應連同粘連之硬腦膜一併切除;若腫瘤已長入腦內,先行侵及的硬腦膜、顱骨、軟組織上的腫瘤切除,殘留腦內之腫瘤再行分塊切除,腫瘤切除範圍應適當擴大,爭取肉眼下的全切。
7.顱骨嗜酸性細胞肉芽腫,手術切除是治療較大病變的主要方法。若切除不徹底常招致復發;術後,常規應行放療。對切除徹底者缺損之顱骨,可行一期顱骨成形術。
8.黃色瘤早期行放療可收到較好的效果;而晚期已有纖維化者,放療效果不顯著;較大者,還是主張手術切除,術後輔以放療。
9.顱骨轉移瘤,單發轉移,可手術切除;在一般情況下,病理明確診斷後,可試用放療或化療,並對原發灶予以處理。
飲食保健
【宜】(1)宜多吃具有抗骨髓病、骨瘤的食物,如海帶、紫菜、淡菜、海蛤、裙帶菜、杏仁、桃仁。
(2)骨痛宜吃龜板、鱉肉、穿山甲、牡蠣、蟹、蝦、核桃。
(3)宜吃甲魚、泥鰍、海鰻、毛蚶、海帶、裙帶菜。
(4)宜吃豬肝、香菇、芝麻、蜂乳、黃魚、花生、海參、鯇魚、鮑魚。
【忌】
(1)忌咖啡、菸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2)忌霉變、醃製、油煎、肥膩食物。
(3)忌羊肉、鵝肉、豬頭肉等發物。
顱骨腫瘤患者應該進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飲食。
顱骨腫瘤患者要有良好的心態,勞逸結合,保持心理平衡。精神狀態能很好地調節內分泌功能,激活機體免疫系統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顱骨腫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因腫瘤生長緩慢,早期易被忽略,病程多較長,有的可自行停止生長。顱骨腫瘤無壓痛,多無不適感,除引起外貌變形外,一般不引起特殊症狀。對生長快、影響面容及有症狀的骨瘤應手術切除。顱骨腫瘤患者手術治療時應怎樣護理?
患者手術治療護理之一:
疼痛護理
1、醫生做好疼痛評估,在此基礎上制定疼痛治療計畫。觀察疼痛的部位、時間、性質、程度,患者的表達方式及疼痛對患者的影響。
2、認真傾聽病人主訴,減輕心理壓力,可通過聽舒緩音樂、深呼吸、指導想像、觸摸等方法分散病人注意力。
3、根據醫囑按三階梯給藥法給止痛藥,注意觀察用藥後的效果及反應,促進患者舒適,取半臥位以減輕頭部水腫。
患者手術治療護理之二:
心理護理
把心理護理貫穿於患者住院全過程中,滲透於治療中。會談中給予病人停頓時間,適時支持、鼓勵,增強顱骨腫瘤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把同理心專業地套用於病人護理上,滿足病人的要求,減輕病人的負性情緒,幫助患者接受適應實際的健康狀況,促進護患和諧,不評判病人,加深對病人的理解。
患者手術治療護理之三:
生活護理
保持床單清潔舒適,協助日常生活如大小便、進食、穿衣、沐浴等,生活用品置於病人觸手可及處並定點放置。顱骨腫瘤患者家屬應24小時陪護,使用床欄,防墜床跌傷。幫助患者進行康復期訓練。
海口市人民醫院的專家表示,除了要注意術後生活方面的的護理,加強鞏固患者術後免疫力的恢復也是極為重要的,專家建議,腫瘤患者在採取手術、放化療的治療以後,可選擇CLS生物細胞免疫加強鞏固治療。
治療顱骨腫瘤新突破CLS生物免疫療法
CLS生物免疫治療彌補了傳統治療的"副作用大、易復發、易轉移"的特點,以安全、綠色、無副作用等優勢備受關注。CLS生物治療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消除轉移病灶,達到預防和控制腫瘤復發和轉移的目的,實現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多重目標。
CLS生物免疫治療技術就是從患者的外周血中採集單個核細胞,然後送到GMP工作室內進行培養、擴增、誘導、行腫瘤抗原刺激,從而獲得能識別癌細胞的DC細胞和具有高殺瘤活性的CIK細胞,然後如同打點滴一樣分次回輸到患者體內,重新啟動人體免疫機制,在自己的體內建立"抗癌根據地",通過抗腫瘤細胞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消除轉移病灶,達到預防和控制腫瘤復發和轉移的目的,實現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多重目標。